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战线的集中体现,是每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长之魂,是指导新闻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更是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作出了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当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从实践和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开展好这项活动,对于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推动新闻工作者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时期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对于教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和理解、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我们党审时度势,立足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科学应对时代挑战,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战略之举。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重大挑战。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的斗争尖锐复杂。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图谋不仅从未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一方面,他们围绕人权、民族、宗教、涉藏、涉台“、法轮功”等问题,围绕我国一些重要政策的出台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对我进行歪曲和攻击,极力诋毁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利用掌握的“话语权”优势,在国际上对我国肆意进行围堵和“妖魔化”,竭力散布和煽动对华嫉妒、敌视、防范等负面情绪,企图为我国和平发展制造障碍。在短时间内,新闻舆论“西强我弱”的态势还很难改变“,中国声音”在世界舆论中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新挑战。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新闻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利益驱动,也对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物质利益和各种诱惑,新闻宣传领域出现了一些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脱离党的群众路线、背离人民至上新闻价值理念的问题。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热衷于刊登不良广告、炒作负面事件,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等有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新闻行业的社会声望。如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社会责任,培育良好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需要着力解决的迫切课题。
三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新考验。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博客等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使互联网、手机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成为新的舆论场,这既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开辟了新空间,也使一些消极落后和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得以传播,成为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打通主流媒体舆论场、互联网舆论场、百姓舆论场,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考验。
四是新闻工作队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当前,新闻工作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着个别新闻从业人员政治意识淡薄、群众观点淡化、社会责任感淡漠的问题,一些错误观念在少数新闻从业者中蔓延。这些年,新闻工作队伍中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他们在为新闻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的同时,也使队伍构成更趋复杂。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有知识、有创意、有激情,但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史传统不了解、理论功底不扎实、对基本国情不熟悉,缺乏深入基层的实践经历,缺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厚情感,缺乏客观辩证剖析社会问题的思辨能力,价值观、新闻观出现多元化苗头。如何继承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认真搞好传帮带,锻造高素质的钢铁队伍,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应对上述挑战,需要新闻战线积极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途径,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走转改”活动,就是要引导新闻工作者坚持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忠实履行党和人民的喉舌职能,确保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就是要引导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鼓励新闻从业人员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是要引导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实践锻炼,大力继承和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培育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引导新闻工作者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摒弃脱离现实的文风,代之以贴近人民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短新实”清新文风,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去年8月份以来,北京市按照中宣部等五部门要求,认真开展“走转改”活动,并率先把这项活动延伸到理论界、文艺界和互联网新媒体,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首都的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适应了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契合了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新期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党性原则的最新实践
与资产阶级新闻学者视新闻媒体为脱离阶级的“社会公器”“、第四权力”不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新闻是有党性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闻传媒是无产阶级政党教育引导群众的“喉舌”和“纽带”。列宁早就指出,党报“应该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应该成为一面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旗帜。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来不回避、不否认自身鲜明的党性原则。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的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坚定新闻战线党性原则的最新实践。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能更好地把“政治家办报”体现到实践中,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家办报”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每一位编辑、记者、主持人都要具备政治家的头脑、政治家的眼光、政治家的素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与党保持一致。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直接关系党的事业的生死存亡。执政70多年、拥有2000多万党员的前苏联共产党一夜之间瓦解,正是从放弃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推行所谓的新闻“独立性”开始的。前车之鉴,值得警惕。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个危险”体现在新闻战线,就是一些媒体违背“作为党的喉舌”的基本职责,一些新闻工作者自诩为“无冕之王”,坚持所谓“独立、公正”,热衷于炒作新闻事件、挑战政府公信力,背离自己的政治责任。新闻战线背离党性原则是当前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最大危险,会使我们的新闻宣传丧失立场、迷失方向、失去存在价值。北京市在“走转改”活动中,紧紧围绕增强党性原则,把“政治家办报”原则落实到电台电视台、都市报和互联网新媒体,要求所有媒体都要走基层、接地气、增底气;无论是社长台长总编辑,还是普通的编辑记者主持人,都要走出办公室、走出直播间、走出写字楼,深入生产建设一线,亲身感受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感受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感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解,加深对“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的理解。通过走基层,使新闻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牢记党的新闻工作为党服务,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同时,在这项活动中,北京市通过把属地网站纳入日常培训、纳入党建工作、纳入政策支持,引导各网站坚定政治立场,增强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主动性。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能更好地教育广大新闻从业人员筑牢思想防线,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筑牢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防线是落实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的重要内容。随着新闻业务的不断拓展,新闻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接触人群更加复杂多样,新闻从业人员随时要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利益诱惑,如果意志不坚定、思想不过硬,就很容易丧失立场、偏离方向、思想溃堤,这对于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新闻媒体,是极其危险的。深入开展“走转改”,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从业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诱惑,始终坚定主心骨,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北京市坚持把“走转改”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筑牢新闻从业人员思想防线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组织举办台长总编培训班、新闻编辑培训班、终审发稿人培训班等,帮助首都新闻工作者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通过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和采访,让他们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感受各领域、各行业的伟大实践创造、干事创业氛围,从而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人生观和事业观;通过加强导向管理,把正确的导向贯穿新闻工作全过程,鼓励支持新闻工作者旗帜鲜明地驳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爱憎分明地鞭挞社会丑恶现象,义正辞严地拒绝敌对势力的腐蚀拉拢,时刻在思想认识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站稳脚跟。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能使新闻战线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媒体的根本职责。新闻工作只有在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在大局下展开和推进,才能发挥优势,有为有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有利于新闻从业人员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拓展视野,有利于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首都意识,从而更好地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在活动中,北京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把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北京、中关村科技创新、保障房建设、学雷锋活动、植树造林等重点工作纳入“走转改”宣传战役,组织首都媒体宣传报道了一大批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充分反映了各级各部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举措和成效,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服务了全国和首都的工作大局。
三、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扬人民性原则的最新实践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量。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新闻宣传只有走入人民之中、拜人民为师、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获得源头活水。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民性原则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能更好地增进群众感情。情系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新闻宣传工作才能真正在人民群众中入心入脑。同样,新闻工作者只有血管里流淌着群众的血液,笔管里才能流淌出鲜活生动的作品。在“走转改”活动中,市属新闻单位的领导亲自带队下基层,各新闻媒体采取长期蹲点、固化联系等多种方式,深入一线搞调查,着眼一线写报道,紧扣一线做解剖,先后推出“我在基层”、“放在心上”、“24小时直击”、“记者在您身边”“、走京郊、看变化、促发展”、“我们在一起”等贴近群众的专栏专题百余个,刊播反映基层的报道万余篇,全战线形成了身到基层、心到基层、感情投入在基层的生动局面。通过开展“走转改”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一种理念、一种常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深入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设身处地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与人民群众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切实增进了对人民群众的情感。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是宣传党的主张,还是反映群众意愿,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帮助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走转改”的过程,不仅是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过程,也是排民之忧、解民之难、造福群众的过程。在“走转改”活动中,首都广大新闻工作者围绕物价、住房、交通、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客观分析,推出了一大批有见地、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同时,市属新闻媒体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着力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北京电视台与市信访办等联合开设了《12345需求与反馈》专栏节目,把镜头对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帮助木樨北里居民解决入厕难问题,帮助马泉村村民解决核桃滞销问题等。“走转改”活动揭示了五彩斑斓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达了社情民意、回应了群众关切、服务了百姓生活,散发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能更好地运用群众语言。“短新实”的文风最能展示记者的水平,最能打动人。新闻宣传的实际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生动性和可亲性。言简意赅、清新朴实的文风,才能让受众爱读爱听爱看。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八股文章,千人一面、毫无生机的官样文章,是不可能让党的政策走入群众心坎的。毛泽东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经常下去呼吸新鲜空气”,拜群众为师,拜生活为师,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智慧来丰富创作,来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在“走转改”活动中,北京市媒体把“改文风”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组织广大编辑记者真诚地和群众交朋友、拉家常,亲身感受群众生动鲜活的话语,用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写出鲜活生动的新闻稿件,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新闻报道的文风出现了“四少四多”的喜人局面:陈词旧调少了,活泼清新多了;鸿篇巨制少了,短小精悍多了;耳提面命少了,娓娓谈心多了;简单肤浅少了,深刻分析多了,整个新闻战线面貌一新。实践证明,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新闻宣传工作才能产生旺盛的生命力、持久的吸引力、广泛的传播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四、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最新实践
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新闻贵在真实、美在真实、力量在真实。马克思在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报刊”、判断“好报刊”与“坏报刊”的标准时,提出关键要看“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做到“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铆是铆”,不溢美、不夸大、不隐瞒、不掩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走转改”活动正是通过挖掘真人物、真故事,抒写真感情、真心话,真正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要求。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会有更多“带露珠”的新闻。“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新闻工作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素材,才能让每一篇报道都流淌着真实的血液,才能打动人、教育人、鼓舞人。近年来,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只接“天线”、不接“地气”,不去深入实地采访,而是热衷于从网上扒新闻、拼稿件编新闻、凭想象造新闻,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声誉。
在“走转改”活动中,北京市提出了“家家有基地、人人有驻点、天天有报道”的总体要求,市属新闻单位在全市建立基层联系点200多个,首都新闻工作者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双腿深入实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呼声,用手中的笔记录民情,挖掘了大量带着新鲜露珠、带着生活气息的典型事例,掌握了大量事件背后的故事、新闻背后的新闻。同时,从转变作风入手,严格规范新闻传播秩序,在市属媒体建立了终审发稿人、新闻阅评等20余项制度和40余个工作规范,使每名记者都做到“不是亲眼所见的不报道、不到现场采访的不报道、不经审查核实的不报道”,坚决杜绝无病呻吟、闭门造车的现象,有效遏制了低俗之风、虚假新闻和虚假广告。
深入开展“走转改”,才会有更多“全景式”的新闻。新闻的真实应当是全面、客观的真实,而不是片面、主观的真实。将片面真实绝对化、负面信息扩大化,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实性的要求。现在个别新闻从业人员缺乏对时代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看不到祖国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喜欢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靠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博取眼球,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舆论,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就是要让新闻工作者深入各行业各方面,深入各地区各领域,充分感受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画卷,充分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绚丽多彩的创新创造,怀着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用细节说话、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用人物说话,全景式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充分反映群众的心声和时代的脉搏,让群众听得进、听了信、信了服。
深化“走转改”,才会有更多“冒热气”的新闻。迟到的新闻不是新闻。失去了及时性,新闻的真实性、说服力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些年,我们在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大宣传报道中,正是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将灾害的损失和救灾的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给公众,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事实证明,谣言止于公开、阳光化解疑惑,“走转改”活动通过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报道事实真相,不仅消除了各类谣言产生的土壤,也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11年夏天,北京遭受暴雨袭击,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迅速策划直播,派出精干队伍,第一时间报道雨势雨情,第一时间报道市委市政府的有效应对措施,不仅有效疏导了社会情绪,也为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全市情况、科学指挥应急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当天的新闻直播收视率创了新高,节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五、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的时代内涵
北京市的实践充分证明“,走转改”活动是解决思想问题的“大课堂”,是联系党和群众的 “连心桥”,是打造精品力作的“金钥匙”,是锤炼干部队伍的“大熔炉”。我们要把“走转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经常性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推动“走转改”活动出精品、出人才、出机制、出经验,不断引向深入,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要在推出精品上下功夫。深化“走转改”活动,关键是要解决好“下”和“上”的问题,做到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沉下去,一大批精品力作涌上来。人下了基层,精品没上来,谈不上“走转改”的真正成功。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准确把握社会舆论的兴奋点、党委政府的关切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组织新闻工作者到更广阔的领域去挖掘科学发展的新鲜经验,挖掘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挖掘身边榜样的感人事迹,挖掘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要集中优势资源、选调精兵强将采访调研、谋篇布局、编辑制作,推出更多具有思想高度,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精品力作。对于“走转改”的优秀成果,要不惜篇幅、不惜版面、不惜时段集中刊播,各类媒体要相互借力、相互转载,提高知晓度和影响力,让优秀的作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真正深入人心。
要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的一次“大练兵”,是提升新闻工作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群众观点,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努力为党服务、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要引导新闻工作者在接地气、访民情、问民生的过程中,捕捉别人忽略掉的素材、挖掘别人达不到的深度、找到别人没想到的角度,不断增强新闻敏锐性、发现力、判断力和采集力;要引导新闻工作者在实践的艰苦磨砺中,感悟生活真谛、锤炼品质作风,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品格,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要以“走转改”为火热熔炉,锻造他们、锤炼他们、教育他们、扶持他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评论员。
要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要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走转改”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建立领导干部示范带动机制,班子成员定期带头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撰写稿件;要健全基层联系点制度,通过一帮一结对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定点帮扶、基层挂职等各种蹲点方式,帮助编辑记者深入了解市情民情;要完善保障机制,从经费、人员、物质等各方面为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供保障、创造条件;要强化激励机制,舍得拿出头版、拿出头条、拿出黄金时段,刊播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形成重视基层、重视原创的工作导向;要健全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监督责罚机制,宣传树立优秀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优评奖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把“走转改”活动考评结果体现在资源分配上、体现在人才使用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走基层的人吃亏,让抄通稿的人评不上奖,让闭门造车的人得不到重用。
要在总结实践上下功夫。再好的实践不总结成理论,就只能是个案;再好的理论不指导实践,就黯然失色。理论从实践中来,经得起实践检验,又指导实践,达到这三个层次,理论才能放出光芒。“走转改”活动是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载体平台,更是探索新闻规律、推动新闻理论创新发展的绝佳机会。“走转改”活动开展七个多月来,各新闻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了很多新思路、好做法、新经验。我们一定要及时总结“走转改”活动的生动实践,把个人的收获转化为全战线共同智慧、共同经验,进一步丰富党的新闻工作理论,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使新闻工作者通过“走转改”,认识上有提升,理论上有收获,水平上有提高。下一步,北京市要把结合“走转改”撰写业务理论文章,作为对编辑记者硬性要求,纳入业务考核,推动形成探索规律、总结实践、撰写理论文章的良好局面。
(作者为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
网络编辑:嘉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