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是隶属金华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之初,义乌人多地少,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缺乏区位和交通优势,国家投资甚少,工业基础薄弱,不享受特殊优惠政策,也没有大规模的外商投资。然而,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由一个经济落后、地瘠人贫的农业小县,成长为位居全国百强县第8位的经济强市。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义乌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推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打造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创建服务型有为政府,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跨区域分工协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发展经验。义乌模式对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借鉴意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义乌模式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义乌模式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总体发展战略,力促产业、经济、区域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共进的发展路径及基本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在一个缺乏经典经济理论所要求的发展条件的后发地区,依靠市场主体有为和政府开明,创业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生动缩影,是观察、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典范。在不同时期,义乌模式的特点各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拓展。
1、1978—1992年,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此阶段,义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围绕小商品市场的培育、建设、管理、提升而展开,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成为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尤其是1984年10月“兴商建县”总体发展战略的提出,极大地释放了义乌群众蕴藏于“鸡毛换糖”历史传统之中的商品经济意识,激发了他们从事民间商业活动的热情,涌现出了一批批经商务工的能人;农村经济专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大步推进,专业村、专业镇逐渐兴起;以农为主的封闭式自然经济逐步转变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开放式商品经济。这一阶段义乌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市场先发、商贸主导,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2、1993—1997年,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自1993年起,义乌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举措,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优势明显、市场关联度高的产业和产品。培育了袜业、饰品、拉链等众多优势产业集群,并分享全国性销售网络和地域专业化生产这两种集聚效应。通过构建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农村经济工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形成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推动义乌从小商品集散地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方向发展。这一阶段,义乌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推动全市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3、1998—2002年,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该阶段,义乌将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相继提出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现代化商贸名城等目标。自1997年起,通过向社会公开出让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受益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使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坚持工商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户向企业转变。这一时期,不仅城区范围日益扩大,城市品位也快速提高。这一阶段义乌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依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促进全市由农村市场化、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城区经济主导转变。
4、2003年至今,以国际化为主要特征,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义乌将国际化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逐步形成了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与此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等的协同、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重视文化多样性,形成了本地人与外地人、本国人与外国人友好相处、和谐创业的良好格局。这一时期,义乌模式的内涵已不仅仅是市场发展所带动的经济繁荣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国际化,它正逐步拓展为一个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元素的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模式。
二、义乌模式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义乌模式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方面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县域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推进创业富民。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必然体现。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义乌模式形成的主体性因素正是广大劳动群众,义乌发展成绩的取得与具有“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精神的义乌人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境外投资、国际合作与交流,都是广大群众的自主创业活动。党委政府则为群众的自主创业活动提供长期稳定、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框架,从最初的率先让农民进入市场、让自然人变成法人、让外地人变成新义乌人,到开创先河地让外商合法进入,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正是由于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业致富诉求,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主体地位,才创造了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奇迹,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义乌模式。可见,义乌模式的形成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生动体现。
2、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且必须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它要求我们走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新路。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义乌不断开展各项创新活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如不断为市场经营户提供一代胜过一代的硬件设施,于2008年10月建成的第六代小商品市场——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按照“数字化、国际化、标准化、人性化”的要求,突出“绿色、环保和节能”理念,在市场服务体系、交通组织、能源利用等方面实现了十大功能创新。又如,近年来大力培育会展经济这一“无烟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每年一届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为龙头,文博会、五金电器、化妆品、玩具展等品牌展会为支撑,每年固定举办近百个专业展会的会展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的会展业发展新路子。再如,面对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动荡,以推动创新为突破口,出台了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9月份,小商品市场内近85%的商位有新品上市;在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外贸出口逆势攀升,增速高于去年同期近8个百分点。
3、坚持全面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共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要求我们必须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义乌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要素、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注社会结构、社会矛盾、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人民群众对社会事业、文化政治的需求。构建了工会“社会化维权”机制,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形成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义乌公安经验”,被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学习;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目前已实现城乡公交、供水、垃圾处理一体化;力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2007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通过上述努力,实现了整体发展的长期稳定和谐。这对于我国一些地方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以经济发展取代一切的做法具有重要启示,也以自身的实践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4、强化公仆意识,坚持与时俱进,打造服务型有为政府。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义乌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兴商建县(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连续性,自兴办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至今未变。与此同时,根据各个时期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提出符合当时客观情况的具体发展策略和工作重点,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提出并实行“引商转工”、“工商联动”的发展策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逐步明确了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和“三中心两高地”(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的目标和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义乌深入实施机构改革,政府职能有了实质性转变,尤其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365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等效果显著,获得了中央部委、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义乌的做法表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绝不能从官员个人升迁角度出发搞形象工程、急功冒进,要避免“一届党委一套思路、一届政府一个战略”而导致的发展方向不清、发展重点不明、发展优势不强、发展政策不一致等问题;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着力打造服务型有为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三、义乌模式的创新提升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今后要保证义乌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发展方式转型。
1、优化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义乌被称之为“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义乌模式产生、发展的第一源动力。要通过新功能的培育、提升,降低以“三现”(现场、现货、现金)交易为主的传统专业市场在未来竞争中的潜在危险。通过大力发展与市场相关联的衍生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担保、交通运输、通讯、广告、咨询、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创造更多消费需求,提高其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对于投资而言,义乌民间资本丰裕,但缺乏与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相适应的投资渠道。为此,应大胆创新理念,培育和引进一大批优秀投资公司,使沉积于民间的财富转化为推动全市产业升级、市场创新的强劲动力。对于出口而言,其客体应从主要以商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同时要重视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国际客商资源,争取成为国际商品、服务流转的商港——“义乌港”。
2、打造具有义乌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上述精神落实到义乌,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目前,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已成为全市居民和广大外来客商的共识。在“兴商建市”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创新型城市与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相结合,确立建设创新型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是义乌的明智选择。建设创新型国际商贸名城,就是要将创新元素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促进商贸业功能、经营业态、交易手段等的创新和经营范围、层次的国际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从而推动义乌成为创新氛围浓烈、创新特色显著、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功能凸显的创新高地。
3、发展具有“1+1><?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