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范玉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意义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1-04-07 18:1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范玉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意义 '...

范玉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意义

 kms品论天涯网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实现有效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在世界舞台上高扬了社会主义旗帜,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进程中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伟大的文化力量。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在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中蓄积了文化力量,筑牢了“中国之治”的精神根基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必然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具体呈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充分彰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全体人民从心理上去除无奈于贫穷、匍匐于穷困的思想观念之根,同时也从文化价值上植入立志脱贫、克服精神贫乏的尊严意识之根,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种精神力量的成长,从而进一步筑牢了巍然耸立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多样化的文化实践,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的物质成果,更能促使一种精神价值的养成,这种精神价值的成长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不仅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铸魂,更在经济社会转型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强有力的价值感召和精神引领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止于当下现实性之物质困顿的摆脱,更在于一个民族长远的精神意志的高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彰显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成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和文化创造,成为滋润着“中国之治”的精神基础,有效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价值观念在文化中起重要作用,文化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是形成社会凝聚力和铸就民族精神高地的粘结剂,能够广泛地团结人民向着发展目标奋勇前进,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夯实国家治理的精神根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播和践行的过程,数以百万计的扶贫干部下乡扶贫,一些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这本身就是全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有效传播。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文化影响力首先要在本土上站起来、强起来,才有可能成为全球化舞台上的引领型文化,成为在国际上发挥影响力的主导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强有力的拱卫。中国的发展成就,以有目共睹的现实消解了各种唱衰中国的论调和唯西方模式马首是瞻的喧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表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于西方依靠殖民、掠夺和扩张得以发展强大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的成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焕发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展现了“中国形象”。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在全社会激发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意志,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贫困一直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难以去除的大山,无数的先贤志士为消除贫困做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所谓“盛世”都不曾做到的伟大壮举。同时,这也是人类减贫史和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长、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的不单是物质的贫穷,同时也进一步锻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将激发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进一步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增强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抵御一切外来阻挠打压的决心和意志,其文化意义影响深远。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地彰显了贫困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舞台上的“剧中人”,更是书写民族史诗的“剧作者”。我们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贫困群众脱贫并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发了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干劲,使他们从内心生发出依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力量,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他们精神成长的激励和精神意志的激发,正是在此意义上筑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根基,促进中华民族坚强有力地迈入精神上“强起来”的新时代。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这种伟大实践所焕发的精神力量,也赢得了全社会对贫困群众的人生尊严、公平权利、均等机会、能力素质、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尊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上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经济基础,更是一种具有文明意味的文化探索和文化实践。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只有以文化焕发出来的内生动力,才能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展望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一幅新的社会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面对波诡云谲的世界变局将更有战略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的凝聚,必将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必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根基,在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中深化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中体现了一种文化创造,极大地拓展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为全球有效治理树立了价值参照系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文化价值、精神信仰之于克服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来看,强调文化的鼓舞人心作用和文化价值的引导与生长至关重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只有以文化的力量使人们真正从精神上站起来,脱贫奔小康与人的全面发展才有了内在的关联,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有所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价值,在全球治理和人类共同发展上也贡献了中国方案。我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和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世界如何消灭贫困树立了标杆和典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文化成长和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创造和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对于全球有效治理、重构世界文明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是一种中国文化创造,其中蕴含的文明价值导向将有助于人类走出目前的困境和歧途,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迈进。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张福军kms品论天涯网

来源:《红旗文稿》2021年第6 kms品论天涯网

 kms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1-04-07 18:17: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动态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