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李小明: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强化首都文化特质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2-07-18 11:1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李小明: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强化首都文化特质 '...

李小明: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强化首都文化特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定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调整,但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定位一直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首都北京建设高质量的全国文化中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Rgx品论天涯网

  首都既是一个地理区域,更具有政治属性。地理区域体现为“城”,政治属性表现为“都”。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都”的功能,是首都工作的要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重要的首都功能,首都的文化建设和其他城市文化建设既有相同之点,又有其独特之处。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突出首都的文化特质,具有重要意义。Rgx品论天涯网

  首都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首都工作的鲜明特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作为大国首都,思想文化交流比较活跃,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首都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统筹在京市属和央属文化资源,加强协同共建,当好“举旗帜”“聚民心”的排头兵,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上,体现国家站位,突出时代特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Rgx品论天涯网

  首都文化具有更强的代表性,需要统筹京内京外资源,共绘文化大画卷。文化领时代风气之先,首都文化在全国文化建设中勇立潮头,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是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指出建设“民族文化精华的展示地、各地优秀文化的荟萃地和先进文化潮流的引领地”,体现了首都文化建设不同于其他地方文化建设的特殊责任。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需要用好用足北京本地“城”的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以首善标准“育新人”“兴文化”,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同时,还要彰显首都特色,广泛吸收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博采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大剧院的作用,凝聚荟萃、展示交流全国文化建设成果,在全国文化建设中集大成、立潮头、做示范,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革命文化薪火相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花齐放的生动景象。Rgx品论天涯网

  首都文化具有更高的开放性,需要胸怀“两个大局”,共架文化交流桥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文化在首都展示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国际交往中“展形象”,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以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文明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充分展现阔步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东方大国“近者悦、远者来”的文化感召力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力,既是国际交往内容,又是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体现。Rgx品论天涯网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是首都功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统筹多方力量,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Rgx品论天涯网

  (作者:李小明,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gx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Rgx品论天涯网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8日 06版)Rgx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2-07-18 11:10: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热点评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