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陈玉婷:“百年维新”带来的强盛——19 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08-13 10:14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陈玉婷:“百年维新”带来的强盛——19 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 '...

陈玉婷:“百年维新”带来的强盛——19 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

  1964 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而此时距离日本“二战”战败才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日本人却在这段短短的实践内完成了战后重建,并涉足高新技术领域,以此来恢复和发展国内生产。是什么给了日本发展如此强大的动力呢? 答案就是19 世纪60 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奠定的基础,它奠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那么 19 世纪 60 年代的明治维新是从哪些方面给日本带来了创新使得其强大了自身的国力和摆脱了当时西方列强的入侵? 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应从中获得什么深刻启示呢?

  从1868 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后,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的时代。1871 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日本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 49 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 2%。在此次的岩仓使节团的出访中,政府花费了巨大的支出,这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正是因为这笔强大的财政资金,使得岩仓使节团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考察了欧美 12 个国家,同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这份考察记录详细的记下了西方先进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为日本日后的改革的方向与领域奠定了基础。纵观西方文明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的全球航行,他们无不靠着王室的财政支持才完成了艰难的航海之旅,为日后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明治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是明治维新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改革都没有得到当时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如洋务运动,仅是封建贵族搞的一些形式上的改变,根本不能称之为改革,而清王朝往里面投入的财政资金也是少得可怜。而还有一些改革往往就是靠一些实业家的资助,这对于要完全改革当时中国社会状况来讲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没有资金的保障,任何改革都是无效的。综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近现代史上改革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中国要进一步实现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加快经济建设,政府必须要毫无保留的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无论是科技、教育还是民生方面,都要给予充足的财政保障。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运转,一切改革才能具有实效。

  1889 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之后,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时常能见到这些情景: 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 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 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 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可见在日本明治维新中,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日本的传统文化也保留了下来。可以说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重要成分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也是一种最佳的制衡点,虽然在日本恢复传统文化的同时,军国主义思想也随之被恢复和强化,使得后来日本日益向外侵略扩张,但是这在当时是有效地抑制了激烈的社会矛盾,为日本明治维新创造了有益的社会环境。同时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日本人民不仅处于封建幕府统治压迫之下,民不聊生,更受到外国资本的侵略榨取,面临沦为亡国奴的危险,为了推翻德川幕府、挽救国家危亡,赶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日本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且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后的日本明治维新也是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改革或者革命都没有坚实的社会环境基础。其所代表的是本阶层的利益,一系列的改革或者革命都是围绕自身的利益展开的,而完全不顾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例如戊戌变法是完全的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顾本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让大多数老百姓完全接受西方的思想,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也没有在外来思想与本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而一昧的推崇西方的文化。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戊戌变法都是行不通的,其注定是要失败的。回顾世界历史,诸多国家的改革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奠定坚实的社会环境基础而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中国在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改革开放”,以及后来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等方针政策,都是从根本上服从广大人民利益的。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后,从 1978 年至今,中国的诸多改革都进行的如火如荼,效果十分显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改革只有从根本上服从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学习西方时从不停顿在照抄照搬上,而是从国情出发,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取其“裨益于日本”者,并融合到传统文化中。日本并不是照抄照搬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明治维新中,日本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即历史学家称的“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在政治体制方面,在保证天皇绝对权力的基础上,又有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在文化方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日本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在农业方面,从 80 年代初开始,明治政府放弃了过去生搬欧美农业经验的做法,实行新的农业政策,即立足于日本农业实际,以日本原有农业为基础,吸收欧美特别是德国的农学经验,逐步形成近代日本农业的一套新农法。日本人的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在日后“二战”的恢复与重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军占领,其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也被美国所控制。在后来美国的经济援助后,日本人也没想过要照抄照搬美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而是结合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经济恢复与重建的独特道路,使得日本曾一度跃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些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奠定的软实力基础。这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从实际出发,切忌不能做面子工程或仅仅喊一下口号。如我国地大物博,要发展全国经济就要因地制宜,依靠各地方的优势,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发展地方经济,严禁禁锢于“一刀切”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开发各地的潜力产业,缩小贫富差距,争取早一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虽然近几年来日本政坛颇不稳定,国家领导人一换再换,但这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没有实质的消极影响,从中可以看到,150 年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它的软实力作用。中国在近现代史上的一系列改革或者革命没有成功,那么在当今,就更应该学习和借鉴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网络编辑:客卿

 

发布时间:2012-08-13 10:14:4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