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李红亮:欧洲共产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政权的实践探索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5-02-12 22:5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李红亮:欧洲共产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政权的实践探索 '...

李红亮:欧洲共产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政权的实践探索
  近百年来的西方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思潮内部一直在争论能不能通过现行的政治制度 (议会、工会、法庭)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些大问题里面内含一个更狭小、更尖锐的问题:能不能和平地实现向社会主义政权的过渡? 应该说,西方国家也活跃着一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左翼人士, 他们深受马恩政权思想的影响, 并扎根于西方社会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坚持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如帕·陶里亚蒂、恩·贝林格、圣·卡里略、乔治·马歇等共产党人就是在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者。

  一、欧洲共产主义:和平、文明的政权变革

  欧洲共产主义反映了 70 年代西欧一些共产党组织独立探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且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和政治势力,逐步为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接受和采纳。 欧洲共产主义同其它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就在于, 无论是夺取政权的道路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它都强调民主[1](P31)。 欧洲共产主义的长期战略是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民主, 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前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卡里略一方面称“欧洲共产主义”是一个不幸被选中的名词,也许其科学价值“还值得怀疑”;但另一方面,却承认 “欧洲共产主义” 所依据的政策和理论主张,确定了当代进步革命运动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力图切合本大陆的实际情况”;“只要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定义, 欧洲共产主义就会作为现实而强加给我们”[2](P223)。

  欧洲共产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社会主义学说和帕尔米罗·陶里亚蒂的“多中心论”、“结构改革论”的学说。 葛兰西在他的《狱中书信》、《狱中札记》等著作中全面地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学说。 其中心观点是: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的条件不同于“落后的东方(俄国)”,因此不应把苏联革命的经验作为普遍规律加以接受和仿效。 西欧各国共产党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独立的创造性的政策”,充分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调度比较普遍的有利条件, 开拓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新道路。 葛兰西的这一思想显露出欧共的理论和路线的最初的端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陶里亚蒂继承了葛兰西的思想,并又进一步对之具体化,逐步形成了“多中心论”和“结构改革论”的理论体系。 陶里亚蒂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比较长的社会结构改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渐改变阶级力量的对比并以此方式逐步占领一个个社会阵地。当然这种占领是非暴力的,是在“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葛兰西和陶里亚蒂的思想充分代表而且也十分典型地反映出欧洲共产党人的思想变化的历史轨迹, 而欧洲共产主义就是以他们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合乎逻辑地在当代延伸和发展。 从此,欧洲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与列宁主义、 毛主义平行的一种潮流而坚固地确立下来了。 贝林格为“欧洲共产主义”这个词辩护:“它不是我们的发明……”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西欧一些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关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和他们想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问题上取得了相同的结论。 这些趋向一致的意见已体现在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同志们不久以前联合发表的声明中[1] (P23)。

  1977 年 11 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祝俄国革命六十周年大会上, 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就欧洲共产主义的意义指出: 今天的民主不仅是我们可以迫使阶级敌人退却的领域, 而且是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据以建立的历史上必不可少的社会准则。 他接着列举了民主的特点, 包括一切公民自由,出版自由,多党制。 “我们力图扩大和分散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正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议会来反对资产阶级。 我们不是阶级斗争的修正主义者。 我们是修正列宁关于资产阶级国家必须‘打碎’的主张。 ”[1](P4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科技革命的浪潮深刻地改变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 就工人阶级而言,最显著的变化是:体力劳动者减少,脑力劳动者不断增加,工人阶级日趋转向“白领”化。 这一情况促使工人阶级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变化。 较高的经济收入、较为丰富的物质供应、较为舒适安稳的生活环境,滋长着一种怕乱求稳的思想。 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的强烈不满与害怕社会动荡不安危及现实利益这样两种思想纠结到一起, 便孕育出以和平民主的手段改造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 二战后,随着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绝大多数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存在的地位。 他们可以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提供的讲坛公开宣传自己的理论主张,诉诸工人阶级,诉诸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广泛地开展普选运动、展开议会斗争就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取得政权、改造社会的重要斗争手段。 他们认为,“暴力革命”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只要很好地利用现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提供的条件,就能和平地走向社会主义。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政权思想的多视角补充与阐释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当代资本主义现实,探索发达资本主义变革的途径以及未来社会主义的模式。 当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 他们面对现实积极探索,提出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他们提出的理论正确与否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他们这种在逆境中积极探索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是有借鉴意义的。

  1. “总体革命”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探寻西方革命途径的过程中,提出了“总体革命”理论。马尔库塞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中说:“资本主义社会成问题的不仅仅是经济的事实和对象,而且是整个人的存在和‘人的观实’。 ”因此,无产阶级革命要进行“整体的和彻底的革命”[3](P70)。

  2. “阵地战”——夺取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领导权。 “阵地战”是葛兰西在探索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俄国革命道路的区别中, 提出的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重要战略。 从理论渊源上说,它和卢卡奇提出的“总体性”概念和阶级意识问题有密切联系。葛兰西在《狱中笔记(选)》中认为,西方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顾条件地照搬了俄国革命的战略-运动战。 西方国家统治不仅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 而且也是建立在被统治阶级通过选举所给予的“同意”的基础上,因而具有“合法性”。 葛兰酉把这种“合法性”称为“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领导权”。 由于有了这种领导权,资本主义国家就能抵御“经济危机的入侵”,甚至发生了灾难性经济危机,也不会表现为相应的社会动乱。 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就不能采取俄国所使用过的“运动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通过艰苦的、长期的斗争, 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去夺取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领导权, 这种战略就是阵地战。

  3. “日常生活批判”——社会变革的中心 。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一个“创新”就是把革命的概念广泛地运用到微观领域,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 列斐伏尔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基础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异化和重新解释社会主义概念。 他认为,消灭资产阶级和阶级对抗, 消灭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关系,只是消极的社会主义,而积极的社会主义则是要实现人的解放, 使人成为全面的人、总体的人。

  4. “罢工的精彩演奏 ”——夺取对企业的控制权。 斯大林有过一个很有名的论断,说无产阶级革命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根本区别是, 不能在资本主义内部创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先夺取国家政权, 然后再来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关系实行革命改造。 这个论断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革命战略。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在一个有效地发挥着作用的政府手中,集中了压倒一切的军事和警察力量, 工人阶级又缺乏革命意识, 直接夺取政权的战略显然没有也不可能处在议事日程上。 因此,现在西方革命唯一可能的道路是在夺取政权之前,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夺取工人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在每个企业中逐步地变革生产关系达到对整个社会的革命改造,他们把这叫做争取社会主义的新战略。这种战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有很大影响,以至连原来鼓吹“大拒绝”的马尔库塞也转而同意这种战略[3](P74)。

  三、如何看待西方社会左派的新思考和新探索

  1. 西方社会左派对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的思考是值得重视的。 20 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发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并且新的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 与此相联系的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西方社会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问题的变化进行了新的探讨,正是根据现代国家中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和阶级意识的变化,他们认为传统的工人阶级已丧失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地位,而“左派”、“新工人阶级”、“新社会运动”的参与者才是当今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 这种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的新思考是有其客观依据的,是值得重视的。

  2. 西方社会左派对社会主义战略的新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去实现社会主义,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 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是在各自的革命实践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战略的。 西方社会左派也是根据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 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战略, 不管这些战略是否可以取得完全的成功,这样的新探索都是有积极的意义。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战略不可能停留在十月革命或中国革命的模式上, 而无论是西方社会左派的以主观革命为核心的总体性革命战略, 还是以民主方式为核心的改良主义战略, 都是根据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探索, 都是有益的。 当然这两种战略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前者具有太多的空想色彩, 而后者则具有太多的改良主义,二者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总之,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左派,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及其战略做出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他们基本都保留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即使是在 80 年代末期苏东的社会主义阵营垮台之后仍然如此。他们仍然将社会主义视为摆脱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危机, 避免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缺陷和弊端的出路, 对社会主义及其战略做出了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马扎尼.欧洲共产主义的希望[ M ].吴章彬,刘芸 影 ,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2] 卡里略.“欧州共产主义”与国家[ M ].北 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3] 徐育苗.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评析[ M ].武汉 :武汉出版 社 ,1992.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网络编辑:张剑

  

  

  
发布时间:2015-02-12 22:50:08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