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如何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是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面临的普遍考验。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表明,实现管党治党、兴党强党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202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十三个坚持”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变化,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是新时代指引实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的锐利思想武器。
“十三个坚持”以对党的建设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等方面的集中阐释,运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实现了管党、治党、建党各项内容之间彼此的联动,反映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代要求和实践特征。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布局,标定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战略定位;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价值追求在于“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重点部署,回答了前人没有回答出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性认识“更上一层楼”。因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有助于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时代精华,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升华与积极运用。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
在世界政党政治谱系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独特的政党属性和政治地位。就其政党属性而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工具属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就其政治地位而言,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由人民赋予的,是执掌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有鉴于此,探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要在充分把握其政党属性与政治地位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对象、建设目标、建设方法等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内在联系,进而从执政党建设实践出发,全面地、系统地、多维度地升华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向前追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向来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管党、治党、建党三方面的联动,且善于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在俄国共产党(布)那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首要原则是维护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核心地位和权威,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列宁认为,没有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就无法顺利推进,“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的党,党的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定,对于整个共和国都是必须遵守的”。在管党层面,俄国共产党(布)重视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同党内的错误政治派别展开坚决斗争。在治党层面,俄国共产党(布)重视加强党的纪律,建立党的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发言材料中,列宁明确指出“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扩大中央委员会的人员规模,强化制度治党,俄国共产党(布)增强了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和威慑性,提升了政党内部治理能力。在建党层面,俄国共产党(布)注重端正党内风气,建立高效、精干的党内机构。当官僚主义在小范围内复活时,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文章中提出要通过法制严惩官僚主义者,严把入党关口,精简机构,改善党群关系。总体上,俄国共产党(布)的建设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先河,列宁所提出的诸多富有创建性意义的党的建设理论,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归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备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诚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处的社会基础、政治生态、历史文化条件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具有一定的共性: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地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提升管党治党建党水平。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始终同频共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能够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共性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把握中国实践的特点,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创新认识。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日益成为一种恒量,但是执政党同时也面临执政环境、自身条件等变量,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角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已然诞生。“十三个坚持”正是基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所凝练的理论精粹,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总结和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变革性实践中,深刻把握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提出了许多管党、治党、建党新原理:比如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等一系列原创性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内在联系,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建党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极大拓展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格局。具体而言,“十三个坚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展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其理论机理可以总结为:实现管党有方,需要确保党的权威与先进性、纯洁性相统一;实现治党有力,需要实现制度建构和问责机制中“全面”与“从严”相统一;实现建党有效,需要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方面实现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二、管党有方: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权威性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相统一
管党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顺利实现,党的自身建设能否取得成功。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全新的挑战,新时代“党要管党”的应然状态正是“管党有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蕴含“管党有方”的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管党经验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9]。这一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权威性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统一。
(一)党的建设需要实现权威性与先进性、纯洁性相统一
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对比东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难发现,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后建立现代政党制度,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多数是“以党建国”,由政党领导国家革命胜利后建立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具有西方政党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并且这种权威性得到人民的认可。在党的领导下,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迁、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等一系列发展成就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权威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键区分,在于其先锋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因为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又肩负着实现彻底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而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决定了其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不同。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属性不变,才能强化执政党权威,进而巩固好党的执政地位。在此层面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权威性必须与先进、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相统一。
(二)管党要实现权威性与先进性的有效融合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勇于担当民族大义和国家富强之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自身先进性的试金石。这也进一步印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权威并不是西方学界所污名化的“独裁”或是“威权主义”的政治制度,而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坚强领导。人心向背关系到政党的生死存亡,在此层面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权威性与先进性的实践目标是一致的,统一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同时,在不断自我革命中,党的先进性也持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到“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执政党的自我革命同时也是“管党”的一种方式。之所以自我革命能引领社会革命,一方面是因为党的权威性决定了政党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先进的政党才能发挥好领导作用。不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仅“彰显出政党治理在中国场域的创新特质,而且在实然层面释放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激发执政党的使命自觉、密切干群关系等重要功能”。实现“管党有方”不仅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还进一步突出了党的政治功能,使得执政党的权威性与其先进性能够有效融合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
(三)管党要注重权威性与纯洁性的内在联系
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在本质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纯洁性建设包括思想纯洁、政治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等方面。在“十三个坚持”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论断揭示了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提纲挈领地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都从不同层面强调了建设纯洁的党组织、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纯洁的党性和作风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拓展了党的纯洁性建设新视野。
由此观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释了党的权威性与党的纯洁性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内在联系,即将保持党的纯洁性融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管党有方”层面具有深谋远虑的韬略,鲜明宣示了中国共产党进行长期执政建设的决心与雄心。
三、治党有力:实现新时代治党的“全面”与“从严”相统一
“治”与“管”在语义上接近,实则有细微差别。如果说实现“管党有方”侧重于“防患于未然”,强调过程的可检验性和结果的可检验性,那么实现“治党有力”则更侧重于“治患于已然”,具有鲜明的目标性和价值判断。新时代十余年,党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逐步拓展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自我革命》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时代治党的背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历史久、人数多、规模大,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就意味着新时代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真正实现“治党有力”。
(一)“全面”与“从严”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及时总结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全面”与“从严”相统一,治党方能更有力。这一重要思想也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以革命性、斗争性的特质完善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关于“治党有力”方面的论述,“十三个坚持”中最突出的是“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这两部分内容。无论是“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还是“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其背后的深刻意涵都是要实现“全面”与“从严”的统一,拓展“治党有力”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而言,“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中的“全面”表明党的建设的对象、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从“治党”对象的角度出发,“全面”意味着这一范畴涵盖了每一位具体的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及每一级党的组织机构。从“治党”内容的角度出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七个重点任务,涵盖了党的建设所要重点解决的各项问题。此外,“全面”还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要实现责任上的全覆盖,落实各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坚持制度上的全面贯通,真正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从严”则是党的建设高标准、严要求的集中体现,要突出党章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地位。
如今,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情况之下,越应该严格依照党纪国法,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提法将“严”的衡量标准进一步明确为党内法规制度。关于“严”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归根结底,全面从严治党中“严”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目的论和方法论层面上的根本遵循。
(二)治党实践中的“全面”与“从严”
“全面”与“从严”的统一性不仅表现在上文所述的目标与对象、目标与内容的统一,还真实、具体地统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导下的治党实践中。在实践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更为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与“从严”贯穿其中,奠定了治党的主基调。
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的征程上,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已然成为最可靠、最有效的治党方式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得到全方位、立体化推进:从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到印发《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保障法规制度四大板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形成“1+4”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向来重视在“两点论”的前提下,着重把握“重点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抓住了治党层面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十余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比以往更为扎实,制度笼子比以往更为严密,制度执行比以往更为严格。要想保持“治党有力”,则要抓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中,“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提出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原因就在于其既明确了责任主体,又抓住了问责要害。过去,部分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只有纪委等纪检监察部门才负责落实从严治党,其实不然。“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同时还要推进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之间的贯通联动,这样全面从严治党的举措才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四、建党有效:执政党建设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执政党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效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考验,政党建设的基本方略也随之持续优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如何实现“建党有效”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性认识在建党层面的升华。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建党学说理论精华的继承,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新的内容。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这种规律性认识的守正与创新为实现“建党有效”注入了全新活力。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是“十三个坚持”中阐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举措的“点睛之处”。党的政治建设对其他方面建设具有统领性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还需要回应“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只有首先从政治层面正确地认识世界、进行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才有可能在政治生活中顺利推进自身建设。“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等都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给养。百余年的建党史上,重视政治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守正”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中国共产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进入新时代以来,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对各种问题政治危害性的认知大有裨益,因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的重中之重,正是“建党有效”层面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选择,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各环节,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主要表现在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两方面。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坚定理想信念,使全党上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先锋队的使命担当;还在于实现理论强党,时时刻刻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宝贵经验在于,实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与实践中扎实推进相结合,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相结合,以及善于总结经验与善于进行创新创造相结合。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淬火成钢的制胜密码,也是回应时代思潮涌动挑战,始终推进执政党建设的关键经验。
新形势下,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内在规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最突出成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丰富发展升华[23],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思想理论建设规律性认识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包含“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这一重要论断,推动了理论上的守正创新和实践中的推陈出新。结合时代要求,目前党内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党纪学习教育等活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为全党补足了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激发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更为扎实、更具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新时代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于明确全党的政治方向,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提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质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重要原则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列宁也在俄国共产党(布)执政实践中强调党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
新时代,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坚强保证。“十三个坚持”中“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前提是党的组织建设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最终目标是要建设能够将全体党员和基层党组织都有效组织起来,并将14亿多人民广泛凝聚起来的执政党组织体系。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在发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视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组织建设更加合理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正揭示了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建设和党的力量的坚实依托。
此外,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也意味着要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提到“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正是对这一根本大计的肯定与期许。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史,正是一部凝聚人才、成就人才、壮大人才队伍的发展史。新征程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比以往更加需要广纳人才,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实属应有之义。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握好选人用人的标尺,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全面加强执政党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新时代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经过百余年的光辉历程,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基层组织517.6万个。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大党难题更多是一些独有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总结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六个方面的问题。相应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也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十三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之所以能够升华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正是因为这一重要思想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作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性突破口来看待和处理,并以问题为导向在管党、建党、治党层面科学回答了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之问。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需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并积极运用这一规律。规律具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内在联系特征,这就决定了执政党只能探究、发现、尊重党的建设规律,不能根据主观好恶随意创设规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遵循规律进行党的建设表现为:在尊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执政环境的变化逐步探索党的建设在方式、路径、战略方面的更新与调适,并将党的建设基点定位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上,使之更契合执政党建设规律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要求,最终实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使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紧密相连,这是因为只有实现高质量党的建设,才能具备长期执政的条件。
归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自觉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在“十三个坚持”中,于管党层面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都充分表明执政党权威性与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联系在于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则提供了实现党的权威性与纯洁性相统一的具体方略,奠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坚实基础。
于治党层面上,“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与“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揭示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场域中,“全面”与“从严”如何能够全过程、全链条实现,对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路径保障。
于建党层面上,“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分别从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思想理论建设各维度揭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和根本所在,为实现建党有效提供了关键性的思想指引。
总体上,“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贯穿着强烈的历史担当、深厚的人民情怀、坚定的问题导向、科学的思想方法[28]。这一重要思想开创性地用全面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视角观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对新时代管党治党建党作出了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思考,同时也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创新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指引之下,全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愈加明晰并得以升华。
面对“两个大局”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探索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破解之道,同时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规律的认识增加了“中国经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既需要常抓不懈,又需要集中发力”。新时代党的建设效果的具体呈现,归根结底要看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道阻且长,行之将至,唯有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引,不断升华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网络编辑:慧慧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