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人类文明史表明,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引导,也不能没有思想的指引。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文明跃升的时代语境之中,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当代演进,而且为徘徊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文明跃升提供了方向性的启示,使得和平崛起的中国愈加受到世界瞩目。“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对世界进步的贡献不能仅限于经济领域,更应该包括思想价值和文明理念的启发,从而彰显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意义。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和世界秩序的重构向崛起中的中国发出了召唤,亟须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广泛意义上回应“和平崛起的中国以什么样的气象和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世界之问和“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出场的深层历史机缘。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史诗般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也同样创造了既有着中国表现形态又蕴含世界一般性文明价值表达的当代思想。“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根本要求的遵循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并凝结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建设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等具有理论原创性的重要论述,并在实践中作出了与之相契合的工作部署,使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改变。这些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效果导向,逐渐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相互贯通、结构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微观领域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文化工作导向,尊重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以丰富多元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有效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从中观领域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中科学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文化使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宏观领域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一种大历史观中阐明了“中国特色”的实质,论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对当前人类文明跃升方向有着重要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理论,这在党的理论创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亦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标志着我们党不仅实现了精神主动,更进一步在人类文明视野中迈向了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强的表征。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一般性特征与价值,需要建构与之相匹配的理论阐释框架,这是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尝试进行一种学术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开放性与价值普遍性特征
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的时代必然呼唤和孕育伟大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的时代语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时代语境和现实条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语境下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和平崛起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文化旗帜。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及国际秩序的变化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构,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崛起,构建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推动人类文明跃升的思想学说,例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和全球文明倡议已经被纳入联合国决议,并受到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新时代的中国有了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思想,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括,先后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一些相关领域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日益呈现出体系化特征,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文明形象,为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和平崛起的中国提供了便利。立足新时代新方位,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不但在世界舞台上鲜明地亮出了社会主义旗帜,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向新境界,为徘徊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文明跃升提供了有感召力的文化指引。
从总体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枢纽性地位,发挥了引领性的旗帜作用,并日益呈现出整体性观念和系统化思维特征,是一个渐次展开并不断开放的理论体系。在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不断更新视野,具有自主表达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永无止境。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和以创新本身作为价值指向的文化观念,是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开放性特征的决定性因素,从深层次上决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着理论创新的文化原理性贡献,又有着文化工作的实践部署,是问题导向和实践效果导向、文化理论创新和文化工作布局的有机统一。无止境的文化创新,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动力,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并使其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宽广的世界视野、宏阔的历史观和博大的天下情怀。
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视野、尊古不复古的气魄、在创新中守正的精神自觉以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追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开放性特征的具体表现。这种开放性特征深刻影响着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的精神脉络,使其在凸显实践效果导向中不会走向自我封闭,同时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坚守文化的人民性价值导向。这种开放性特征使其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中国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丰富人民的精神家园,而且能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倡导以文明互鉴和文化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有效治理。
从整体性的思想观念来看,这种文明理念的创新既有着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基础上的价值表达,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和中国精神,同时更广泛地传播了全人类的文明价值。这使得追求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征,从而在价值层面上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引领中华文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从历史生成的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之中,并通过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得以传承。同时,它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精髓,以及我们党100多年来领导文化工作的宝贵经验。这一思想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有效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和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究其实质,两个主体性的有效贯通是遵循“第二个结合”根本要求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的价值所指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力量源泉,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及必然注重实践效果。说到底,“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其中对“第二个结合”根本要求的遵循是点睛之笔,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效果导向相统一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从历史逻辑的相互贯通中阐明了我们党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立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的主体性追求,在一种大历史观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博古通今的历史底蕴。同时,它也体现了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担当,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价值普遍性特征。
从理论创新的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认知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理论创新彰显了鲜明的文化基本理论追求。从实践效果的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语境,有效统筹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探讨了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并指明了全面建成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立足“世界的中国”的新方位,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具有人类文明典范性的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内蕴的开放性和价值普遍性特征,同时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特征,二者具有某种同构性,从中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大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在回应“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中,与时俱进地形成了逻辑自洽、相互贯通、结构完整并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科学体系。
通常,“科学体系”是指由基本理论、方法、原则、规律等阐释性的元素构成的具体科学体系或科学性的知识集成。这种体系是重大理论探索和实践构造的产物,以核心概念为基础进行逻辑展开,体系内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内在统一,并在不断的开放和发展中得以丰富,经由实践检验,呈现出科学性、价值性、目标性和系统性等鲜明特征。一般来说,能否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并在相关论述中保持逻辑自洽,是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从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的思考日益完善和成熟,他在论述中回答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以及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以文化价值的思想创新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思想指导。在问题导向和实践效果导向相统一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中,文化思想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逻辑的关键,是彰显我们党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达到历史新高度的重要标识。伴随着对“六个坚持”“七个着力”“三个文化方略”的方法论的深入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出强大的逻辑力量,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跃上了新台阶。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源于14亿人民的伟大文化实践,经过理论升华,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而且在历史新高度上构建了一种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视野和人类文明跃升大历史观的现代文明视域,在文明互鉴中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主导价值追求。实现中国精神自强和文化繁荣兴盛,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核心命意。在文化价值的生成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在传承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也有对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的原创性阐释;既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的坚实支撑,也有从中国史进入世界史180多年来中华民族艰辛探索的精神升华,更有建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文化运动的经验总结,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当下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回应和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战略部署。其核心意涵在于,针对“世界的中国”的文化定位,对内有效激发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对外通过文化的力量促进中国文明型崛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这一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新的文化使命担当展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科学体系的主导逻辑,旨在以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的紧密团结,从而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供文化支持。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中形成了具有开放性和价值普遍性的科学体系。就其价值的抽象性概括提炼而言,科学体系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特征也必然呈现为其科学体系的特征;就其科学体系的形成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系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毛泽东文艺思想,遵循“第二个结合”根本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鉴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本文仅就其开放性和价值普遍性特征作学理性阐发,围绕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核心命意的理解与探寻,紧紧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理念创新及其对现代文明价值的追求,同时考察其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当代演进,尝试以此建构一个有效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阐释框架。
二、如何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阐释框架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在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有中国精神的自主表达,这种表达在哲学创造上体现为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守与弘扬,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回到问题本身,中国理论必然生成于中华大地和中国实践。“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毋庸置疑,在回应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发展演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得以形成,其中蕴含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理论。这些文化基本理论由一系列重大学术命题、重要论断和理论观点构成,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有效支撑,是我们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阐释框架的重要依托。基于此,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学理性阐释,建构其科学体系的理论框架,需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基本理论,使之成为阐释框架的四梁八柱。
“基本理论”通常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人类发展规律所作出的理性认识。这些认识经过科学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反映事物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道理、学理、哲理。在建构一门学科或知识领域的体系时,基本理论往往起着立柱架梁的重要作用。同理,文化基本理论是人们在文化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文化本质属性和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关乎文化性质、文化立场、社会功能以及基本观点和方法的一般性理论。在理论建构层面,它是各种具体的文化命题、重要论断、文化治理的逻辑起点、理论来源和论证根据,对于揭示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道路、传承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推动文化创新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工作部署中,它则是指引国家文化发展方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明确文化发展路径以及优化文化体制运行的理论导向,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由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特点,所以在建构其科学体系的阐释框架时,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学术研究方法,而是要在凸显问题导向和实践效果导向的前提下,注重强化其内在的逻辑规定性,并准确把握科学体系的核心命意。
新时代语境下,习近平文化思想契合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鲜明的逻辑指向。作为一个不断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完善的开放性科学体系,它蕴含了一系列重大学术命题、重要论断与理论观点,在逻辑展开中融合了现代性视野和大历史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文化现代化的视角。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的必然追求。从其主导逻辑的价值追求来看,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因此,如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共建人民的精神家园,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探索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成为全球化舞台上的高势能文化,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创新指向。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 随着崛起中的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失语”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所谓“失语”,主要是指在世界舞台上因文化乏力而缺失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以致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主张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和有效传播;即便有时能够发出声音,也难以广泛传播,更遑论吸引庞大的追随者。究其根本,“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没有话语权”。这一鲜明的问题导向为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也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指导原则,其用意乃是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精神独立的思想价值根基。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使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了根本性、全局性转变,还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建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展示了文明型政党与文明中国形象,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世界传播力、影响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效果导向。
首先,需要对时代作出重大判断,这是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阐释框架的问题域。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世界在“一战”结束百年之际再次步入大国战略竞争时代,综合国力、地缘战略、高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竞争都在激烈展开,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也发生了国际权力体系的结构性变化和国际规制主导权的争夺。同时,国家治理模式之争以及人类文明跃升的文化基础竞争也全面展开。在这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世界秩序变动不居,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世界秩序的变化必然带来“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高度,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准确把握世界大势的浩荡脉动,深刻洞察国际格局的演变规律,围绕“时代之问”提出了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球有效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这在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关联更紧密的时代语境下,也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和勇敢面对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权和优势。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更有信心和能力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虽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但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文化的繁荣发展已然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还是对“世界之问”的时代回应。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国”。因此,新时代文化发展一定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要服从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明型崛起的国家需求,要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文化发展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传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观,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文明观,以及公道正义、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正确义利观;要在增强互信中发挥积极作用,加深相互了解和彼此认同,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并肩前行,以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在回应“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阐述了文化繁荣发展的中国经验,使之上升到建构中国理论的思想高度,而且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迈入新境界。“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的产物,正在以独特的路径和方式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历史表明,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时代之问”的回应,以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时代难题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也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
其次,需要充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价值普遍性特征,提炼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政治意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理论,以此有效回应时代重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文化基本理论,是由一系列重大学术命题、重要论断和理论观点构成的,以其哲学概括力、辩证思维与宏大的历史意识,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坚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又积极吸收了外来的有益元素,并始终致力于面向未来,是一个富含深刻哲学内涵,具有明确价值指向,并始终贯穿创新导向的科学体系,在概念上逻辑严谨、系统集成,在话语上自成一体,在价值上相互贯通,具备大历史观和世界情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辩证法的强大生命力。面对日益丰富且开放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为了建构有效的理论阐释框架,我们需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抽象和提炼出重大学术命题、重要论断和理论观点作为四梁八柱,从而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不同于对一般性学术命题的阐释,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必须既注重学理层面的深入分析,又要格外关注其问题导向和实践效果导向的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特性,在经线般的历史性梳理与纬线般的理论性分析的相互交织中,逐渐聚焦其核心命意。
再次,需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文化”内涵。深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核心命意,我们可以发现其旨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并为其奠定精神独立的思想根基。这一思想不仅筑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还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与文化建设的规律,以文明理念创新和胸怀天下的视野引领中华文明发展演进,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上,为徘徊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文明跃升指明方向。文化固然是一种差异化的存在,但在实践中一定有具体的所指。本文所探讨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中的“文化”概念,并非涵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总和或广义上的人类生活方式,也不局限于一般学科意义上的文学、艺术等具体审美活动,而是主要聚焦于人类精神生产与精神文明这一中观层面。它有着确定的内涵和清晰的边界,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相匹配的“文化”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之“文化”概念的基本遵循,也是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阐释框架的逻辑起点。当然,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一“文化”的边界是变动的,也有着宏观和微观的确切所指。
最后,需要有效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精髓与主导逻辑。关于“两个结合”特别是对“第二个结合”根本要求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精髓,对其进行的历史性爬梳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一条经线。习近平文化思想最终形成于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中,它本身既遵循着“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和党的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华文明迈向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还以其有贡献于世界文明的新质理念回应了中国崛起的“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思想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化解不确定性风险的历史性机遇。同时,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价值追求。这种着重于实践部署的理论分析,不仅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一条纬线,而且是对新时代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的中国”的文化定位与塑造文明中国形象的深刻反映,其话语逻辑背后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正由大踏步赶上时代迈向引领时代的一种趋势,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担当。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究其价值指向,乃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把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激励人民焕发出担当使命的主动精神。“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三、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核心命意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语境,是对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总体性、系统性思考。它全面论述了如何认识文化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问题。该思想旨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世界舞台上重铸中华民族新辉煌,并为世界进步和人类文明跃升作出更多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表明,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崛起的必然要求,是在世界舞台上塑造中国共产党文明型政党形象和展示文明中国形象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必然。随着当下的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全民族的世界意识和现代文明视野,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观和世界情怀,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实践中,特别是在对外文化交往和文明互鉴中,积极传播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文化主权意识增强中国在全球文化治理中的话语权,从而使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同。这一逻辑的背后,蕴含着中国文明型崛起将如何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跃升方向,以及在国际竞争和地缘政治不断加剧的态势下,中国如何在更高思想价值层面上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国有效参与世界秩序重构的积极态度和应有作为。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博弈的世界舞台上,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展现了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全球发展的贡献意愿和责任担当。同时,这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和发展模式选择。因此,亟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创新传播手段和方法,健全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在世界大国博弈和文明演进中,一个民族的文化视野决定了其能走多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需要扬起文化的风帆,防止民族自信心的消解和民族文化发展进步活力的流失。公民之气质,文以化育之;国家之精神,文以铸造之。“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文化不仅是展现国家软实力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持久的力量来源,这种恢宏的内在力量能够激励一个民族不断奋发向前。只有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真正激发出一个民族在崛起中应有的坚定意志和奋斗精神。因此,契合时代语境和中国发展方位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强调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多重功能,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从科学体系的核心命意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大历史视野阐明了“四个讲清楚”对于中国道路成功探索的重要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从精神主动迈向了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既从生成性上强调了要不断厚植中国道路深厚的中华文化历史底蕴,也在实践中强调了坚持文明互鉴原则之于中国崛起的必要性,还在普遍性意义上阐明了文化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即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为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成为全球化舞台上的高势能文化指明了方向。在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语境下,文明型崛起的中国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一使命的核心在于,中国文化应成为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和润泽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了文明型崛起的中国的发展方向,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伟力,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一再证明,一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都是为满足时代需求而产生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合乎历史机缘的出场,是中国共产党抓住时代机遇、大踏步赶上时代并引领时代的文化自信自强的表征。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的征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彰显了真理的力量,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到“第二个结合”,实现了理论创新上的新飞跃,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范玉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大学2023年度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3RWZX01)、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2023年度开放课题“文化强国建设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IGUC23A005)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