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深入回答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宝贵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
一、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的系统揭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置于突出位置,围绕关乎文化建设、文化安全、文化繁荣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表述、话语表达和思想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提出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创新性论断,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对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在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建设和文明创造置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文化建设的原则规范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提出一系列要求。在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概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文化建设的“十四个强调”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七个着力”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这一思想体系立足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原则规范和现实路径,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
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我们深刻认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世界局势和不断演化的世界文明格局,深刻把握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发展形态、文明交流形式的深刻变化,围绕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命题、新理念等,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多个维度和领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关于文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关于如何科学对待传统文化,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关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前途,强调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等等。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围绕文化建设进行理论创新,还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转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文化制度体系。
概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原创性价值和世界性意义。
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而提出的具有深远、宏大意义的时代课题,对推动中华文明赓续和人类文明跃升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方法路径。就内在逻辑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大历史观和新型文明观,以科学的方式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又破除传统等于落后的窠臼,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建构起新型文明关系,回答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定性、定位、定向问题。
就方法路径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强调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明确提出“两个结合”,并将其视为“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强调要构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当今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亟须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是中国提出的文明更新方案,而且具有广泛的“溢出效应”,必然会对世界文明格局和人类文明演进趋势产生深刻影响,并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塑造和全球治理秩序的变革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面临新机遇。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空前激发了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历史评论》2024年第1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