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彭庆红:善用数字技术 建好“大思政课”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5-1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思政课建设也取得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思政课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大思政课”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成为近年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也要善用数字技术,使得数字技术和“大思政课”充分融合、相互促进,不断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新势能、开辟新赛道、塑造新格局。vti品论天涯网

全面认识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契合性vti品论天涯网

善用数字技术,建好“大思政课”,首先就要全面认识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内在契合性。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推动“大思政课”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大思政课”建设中的需求与问题也可以推动数字技术持续创新优化,二者间的融通互助使思政课的数字化拓展成为可能并产生良好效果。vti品论天涯网

1.数字技术可以推动“大思政课”的有效建设vti品论天涯网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大思政课”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大思政课”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大思政课”所内蕴的“国之大者”“人生大课”和大视野,要求包括全体思政课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全党全社会在内的“我们”都要善用之。目前,学者们对于“大思政课”的概念尚无完全一致认同的界定,但是,业界已经把“大思政课”建设与大目标、大课堂、大思政、大格局、大平台、大师资、大协同等联系在一起。在实践层面上,“大思政课”不仅意味着思政课要在深度拓展上下功夫,也意味着思政课广度的拓展——开门办思政课。“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实现课堂教学内容、方式、管理诸方面的升级改造,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要打通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等,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等。这些任务的实现尤其是一些难题的破解,需要广大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思政课建设管理机构的强有力组织保障,也需要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撑和服务。vti品论天涯网

建设“大思政课”需要数字技术的介入与支持。放眼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共识,“大思政课”建设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思政课的育人环境不断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变迁,教学实践的体验也从视觉层面的静态平面式转向视听层面的动态交互式。数字化浪潮驱动下,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能够较好满足时代发展对思政课提出的精准化、高效化变革要求。另一方面,00后一代的学生从小伴随数字化技术成长,不仅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性学习有需求,并且希望沉浸式感受思政课启润心智、涵养情感的育人效果。数字技术所催生出的资源覆盖量大、课堂参与感强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恰恰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平台和抓手,满足了教育对象的期待。vti品论天涯网

2.“大思政课”可以推动数字技术的发展vti品论天涯网

善用数字技术,建好“大思政课”,数字技术作为手段方法运用到具体教育场域之中,以达到变革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大思政课”建设所涉学校之多、生源体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也不断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变革发展。vti品论天涯网

“大思政课”建设可以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大思政课”建设激发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动力。数字时代,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之快让人眼花缭乱。数字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要求数字技术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迭代升级。既要总结已有的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对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政策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效,打造样式多样、结构稳定的教学模式;也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大思政课”建设领域的应用,持续挖掘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变革潜力。另一方面,“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数字技术的体系建设。“数字化”是一个由多种技术支撑起来的整体体系,需要运用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单个单位或团队无法支撑起其整体运营。因此,乘着“大思政课”建设的东风,构建起内含多方主体、多重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的复合型系统工程,数字技术的支撑体系也有了学校、社会、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大思政课”育人工作格局的多部门、多领域、多层次合作为数字技术的整合式发展提供了支撑,有利于实现跨领域数字技术的联合共建。vti品论天涯网

找准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建设结合的着力点vti品论天涯网

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结合,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而是彼此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内在统一。实践中,必须找准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建设结合的着力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打造“大思政课”数字化发展新样态。vti品论天涯网

1.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大思政课”的主体相连vti品论天涯网

“大思政课”之“大”,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大课堂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和力量,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这需举全社会之力,群策群力、共创共建。“大思政课”建设中,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多元主体应形成协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组织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结合。vti品论天涯网

区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系统共享、资源共建、信息互通、网络连线等方式丰富多元主体线上线下参与“大思政课”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打破时空限制和信息壁垒,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跨校际的信息流动和联动协同。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大思政课”的主体相连,在降低工作成本的同时,也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例如,近年来许多学校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的力量,联系兄弟院校、校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各类场馆等机构开展合作,建立起思政课虚拟教研室、数字化教学平台等,助力各地各校的思政课教师实时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社会、政府、家庭、企业、社区等多方主体不同的资源优势,让思政课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贯通中有效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知识灌输与情景体验的教学效果。vti品论天涯网

2.建设数字平台推动“大思政课”的资源共享vti品论天涯网

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是缩小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的关键一招。数字技术以其可伸缩、分布式以及多媒体大文件存储、管理、资源检索调用等先进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化存储和智能化排序,最终形成大容量、精准化、可调用的虚拟数据资源库。建设数字平台推动“大思政课”的资源共享,可以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生活素材进行收集整合,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提高“大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vti品论天涯网

数字教学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大思政课”的资源共享。首先,共享教学资源。依托数字教学平台,整合各级各类学校的政策资讯、研究成果、案例材料、练习试题等多种类资源,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和建设,形成集思政课课件、讲义配图、课程解析、辅助文献等优质教学素材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其次,扩大资源传播。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在线慕课、直播课程、专题研讨、同课异构等方式进行协同备课、经验共享,不断推动教学资源的传播更新与信息交互。最后,优化资源供给。面向多样化需求,数字教学平台的数据资源可根据用户需求,供思政课教师快速检索、自由组合并灵活调用各模块、各功能,实现资源的个性化供给和服务,有效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业务水平。例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数字马院等平台的建设,都为思政课教学搭建了更良好的、跨越时空的网上平台,聚合起更高质量、更体系化、更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推动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vti品论天涯网

3.借助数字工具促进“大思政课”的师生互动vti品论天涯网

“大思政课”建设,在创新社会大课堂的同时,思政“小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必须保证。当前,互动性不强是影响思政课实效的重要原因,解决此方面问题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所在。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式,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互动方式和情感体验,有效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vti品论天涯网

借助数字工具,促进“大思政课”的师生互动。一是借助数字工具增强教学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心理动态等,分析教学过程与结果数据反馈出的信息,及时掌握学情,科学安排备课、调整教学进度与班级管理,也将有效帮助学生在线复盘教学知识、记录随堂心得、交流观点想法、完成练习作业。二是借助数字工具营造课堂良好氛围。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注重通过创作红色微电影、思政脱口秀、虚拟现实体验、话剧角色扮演等多样化形式推动学生互动,通过数字手段的呈现,从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画面,从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音,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对经典理论思想、红色历史文化、当代发展现实进行主动探索。三是借助数字工具管理课堂秩序。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数字手段进行点名、提问、解答问题、及时评价,在课前课后进行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互动答疑等都是较好的方式,也能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师生互动的效果。vti品论天涯网

4.运用数字虚拟创新“大思政课”的场景再造vti品论天涯网

思政课教学,要依托和创设情境才能更好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大思政课”把思政课堂的空间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各领域的空间中去,通过数字技术中的智慧教室、5G、虚拟仿真、全息教学等技术手段可将社会发展场景、历史文化场景、家庭生活场景引入思政课堂,教师可以随时调用各类视频信息和网络数据,借助动画、视频、VR眼镜等产品,打造实时共享、身临其境的课堂场景。一方面,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现实场景的虚拟呈现。数字技术打破了空间界限对思政课教学场景的束缚,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以现场直播、情景模拟、VR全景图像等形式,可以对革命旧址、历史纪念展馆、博物馆的资料和场景进行虚拟呈现,使学生可以在教室中身临其境,实现“云参观”“云课堂”“云互动”。思政课教师也可以与英雄模范、先进榜样、场馆解说员等进行同步互动,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院所、革命老区等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宽教育教学新场域,节约思政课堂教学转场的成本,提高“大思政课”的育人成效。另一方面,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虚拟场景的再造。部分历史事件、革命遗迹、历史人物等无法通过VR全景拍摄进行呈现,但数字技术的数字修复、三维建模、虚拟人等也可用于还原再现这些虚拟教学场景,使“大思政课”更生动。vti品论天涯网

5.深化数字变革实现“大思政课”的模式革新vti品论天涯网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它带给“大思政课”的变化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深刻改变着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一种系统性的模式革新。从资源供给、信息共享到互动模式、教学方式,再到评价体系、反馈机制等,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结合都将带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层次的转变和发展。vti品论天涯网

在资源建设上,“大思政课”将思政元素和社会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匹配教学内容与方式,统筹兼顾各方面资源,形成自上而下、协同合作的大平台,颠覆了以往传统教学资源的供给和传播方式。在互动模式上,思政课教师通过充分运用慕课、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让课程中的理论思想“活”起来、人物事件“动”起来、历史文化“亮”起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有助于打破人们以往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在评价反馈上,用数字技术赋能全学段、全过程,借助师生数字画像和可视化技术,监测教育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促使评价方法从分数导向式的小数据评价走向全程素养测评的大数据评价、从考试测验式的结果评价走向实时表现式的过程评价,实现了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的优化革新。vti品论天涯网

处理好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建设结合的关系vti品论天涯网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否发挥积极作用还要看如何使用。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恰当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反之,将偏离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初衷和目标。把握住“大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方向,必须处理好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建设结合的多重关系。vti品论天涯网

1.主次关系:“大思政课”的数字化建设要坚持课堂的主导地位vti品论天涯网

“大思政课”数字化建设中,思政课堂的地位与属性没有变,换言之,在主次关系中,课堂教学仍处于主导地位,而数字技术是辅助手段。数字技术是促进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和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的工具,技术之于思政课改革的价值在于转换、拓展、丰富教育内容与方式,是服务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不论技术创新的形式如何,一切技术手段都要落在提升教学质量之上,不能为了跟风、攀比而盲目地在课堂上叠加数字技术。坚持课堂教学内容为王,不断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质量,才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旨归。因此,数字技术参与建设“大思政课”也要服从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能变成纯技术层面的“炫技”或“整活儿”,无论思政课时空场域被拓宽至何处,都要时刻坚持好课堂主渠道在数字化思政课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尊重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夯实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保证整体课堂内容的协调。vti品论天涯网

2.红专关系:数字化“大思政课”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vti品论天涯网

“大思政课”建设借助数字技术凝聚更多的育人资源,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不意味着多元化的价值导向。“大思政课”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方向,其所具有的思政课的属性要坚守住,就必须把握好“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红专关系。这里的“红”指的是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思政课”建设的导向性。这里的“专”指的是数字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水平,即:充足的专业水准才能够为思政课赋能增效,否则将适得其反。“大思政课”的数字化转换要秉持政治导向原则,将主流意识形态合适地渗透进数字技术的设计与运用、评价与反思等阶段中,通过技术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运用技术屏蔽错误思潮和低俗信息对课堂的干扰,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思想价值观念。vti品论天涯网

3.表里关系:数字技术要深度赋能“大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创新vti品论天涯网

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融合,技术只是表象,其本质还是一种课堂革命,强调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思政课”对数字技术的运用不是为了形式上的教学表演,而是让技术真正赋能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最根本的是要落到对课堂的重塑上,使“大思政课”兼顾好理论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政策的效度。数字技术的运用深度赋能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既要充分运用学习分析系统、自适应系统、AI助教等辅助教学技术,促进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模式的变革,推动教学模式从传统“师—生”二元结构转变为“师—机—生”多元结构;也要通过对学情、舆情的收集与整理,精准分析学生感兴趣的、仍旧困惑的知识点,科学合理创设教学场景、配置教育资源、变更教学手段,实现“大思政课”模式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和学生有主动性地“学”。vti品论天涯网

4.公私关系:“大思政课”数字化转换要平衡好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vti品论天涯网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数据以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形式进行云端存储和广泛传播,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数字伦理问题。例如,数字化的思政课场域既有诸多私人信息的汇集,也有透明化的公共领域需要共享。随着数字技术嵌入课堂教学场景,对教育主体的身份信息、行为特征进行收集、量化愈加便利,第三方机构对教育主体隐私信息、个人数据的获取与收集,容易使师生的私人信息、个人观点等隐私受到侵害,产生“大思政课”数字化转型中的师生隐私安全隐患。同时,数字世界中那些需要共享的公共空间,也出现了数字技术的使用公平性和信息公开性问题。因此,在“大思政课”的数字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规范技术使用的管理制度,以透明、可信、可控、安全等为操作原则将伦理道德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框架之中,强化技术伦理的向善导向,推动对伦理准则的政策回应;另一方面,也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操作中强化数字社会责任,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明确信息时代中的权责意识,防范窥探隐私、泄露信息等不良乃至违法行为,做好课堂上下的隐私管理,自觉维护数字空间的伦理秩序。vti品论天涯网

5.新老关系:因时、因人、因事制宜推进“大思政课”的数字化建设vti品论天涯网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浪潮,“大思政课”的数字化改革需要考虑并处理好不同年龄段教师对新技术的承受限度、新旧课堂在技术中的合宜转换。对于教师来说,思政课教师要驾驭数字技术,就是要挖掘蕴含其中的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但数字化技术更新速度之快、提供资源之多、操作方式之杂,容易对教师造成技术过载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思政课教师来说,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融入数字化世界,那么数字技术的运用反而成为他们教学的负担和枷锁,课堂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对于高校来说,一些学校在师资、经费、技术等条件准备尚不成熟时,不征求教师意见、不了解学生需求,不顾实际情况地推进慕课、网课、虚拟仿真思政课,最后可能出现授课内容不符合学生需要,或数字化环节画质粗糙、操作不便、系统反应迟钝等问题,或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与技术的“自说自话”,影响了课堂教学原本具有的效果,降低了教师和学生的体验感,进而激起教师和学生对“大思政课”数字化转换的抵触情绪。因此,推进“大思政课”的数字化建设,要结合教师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水平、根据学校的自身发展定位和现实情况,层层深入、渐进创新,既要分层分类积极推进,又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vti品论天涯网

(本文为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基于数字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有效传播”(ZDA145-3)和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北京科技大学)(21SZJS11010008)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vti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彭庆红,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vti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vti品论天涯网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第9期vti品论天涯网

vt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