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统称白山黑水。吉林省的靖宇县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靖宇原名“濛江”,满语为“恰库”,即明珠河。1946年2月,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濛江县壮烈殉国,改濛江县为靖宇县。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交通不畅制约,这里多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
为追寻当年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记者日前来到这里,踏访杨靖宇将军当年战斗和牺牲的地方,亲耳聆听了当年抗日英雄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斗争的英勇事迹,同时也感受到了将军故地的发展变迁。
追思白山黑水间
初秋的长白山,满眼都是醉人的绿。一路恰逢丝丝小雨,雨中青山静穆,绿水低回,记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一起走进杨靖宇烈士纪念陵园。杨靖宇烈士纪念陵园,规模浩大,气势恢弘。据当地群众介绍,其规模仅次于南京中山陵,可见东北人民对于杨靖宇烈士的深情与厚爱。
走过寓意杨靖宇将军与敌寇孤身奋战118个小时的118级台阶,来到他牺牲前作为掩体的老树前。和这棵树遥遥相对的,就是高大巍峨的杨靖宇烈士纪念碑。
这里已经成为靖宇县对外的一张“名片”。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李立斌馆长跟记者唱起一首在靖宇县流传很广的民谣:“‘九一八’,大炮响,小鬼子,占沈阳。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扔下百姓遭了殃。不是下令要劳工,就是强征出苛粮。逼得人们没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杨。”
“大老杨”就是杨靖宇,是当年濛江人民对杨靖宇将军发自内心的爱称。1931年9月18日,东北人民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浴血抗战,牵制了数十万日寇入关南犯。东北沦陷14年,东北抗联共毙伤日伪军17万余人。杨靖宇殉国后,剖开将军身体的日寇震惊了——这位高级将领的腹中只有草根、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心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这首歌从1936年起开始在白山黑水间传唱,半个多世纪不曾绝响。
杨靖宇捐躯国难后被奉为抗日民族英雄,而在白山黑水间又曾活跃着多少没有留下名字的抗日英雄?
在临江市,记者向一位朝鲜族老大爷打听市区近郊抗联遗迹,这位老者沉吟半晌说:“在长白山,到处都有抗联战士活动的身影,在密林深处的小山村,基本上是村村一碑,以纪念那些抗日牺牲的烈士,户户都有烈士。”
永远的靖宇精神
“对不起,我有些激动……”在杨靖宇将军牺牲的那棵大树旁,正给记者讲解的刘国良话刚出口,已经哽咽得说不下去。一问才知道,他与杨靖宇有一段隔世情缘。原来他在陵园旁开着一家饭馆,他的爷爷是当年的义勇军战士。
刘国良经常被游客对英雄的敬仰所打动。他不但常常十分投入地充当着义务讲解员,还与县里有关部门搞了个“红色捐献”。每一个去他那里就餐的人,就餐费里都会有1元钱捐给各种弘扬靖宇精神的活动。去年清明,他早早来这里给杨靖宇扫墓,与杨靖宇的后人马继民相遇,刘国良握着马继民的手说:“杨靖宇已经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爷爷,而是像我一样的更多人的爷爷”。
在靖宇县武装部,记者见到了杨靖宇的后人,现任靖宇县县长助理的马继民。作为县长助理,他对记者介绍说:“我的工作就是做好杨靖宇精神和事迹及抗联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弘扬杨靖宇精神,协助县主管领导抓好红色旅游,参加东北抗联纪念园规划、协调和建设。”
马继民到靖宇县挂职,每个月政府只发300元生活补助,没有工资,他从未提过任何要求。到靖宇县后,他只做过两件与钱有关的事,那就是向上级争取了680万元,用于杨靖宇殉国地纪念馆的改扩建,后来又争取到250万元装修资金。“都是政策范围内的事,不是招商引资。”马继民说。
在靖宇县,杨靖宇的故事人人爱听,人人爱讲。更有一代一代的“杨靖宇迷”,崇拜杨靖宇,研究杨靖宇。“目前杨靖宇爱国主义精神研究会共有会员80多名,大家经常深入村屯挖掘靖宇将军的故事。”该研究会秘书长、靖宇县民政局副局长李立斌说。
在这里,记者听到了英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杨靖宇不是自杀的。他只身一人与日寇周旋五天五夜,被敌人用机枪射杀;杨将军去世后,敌人残忍地把他的首级割下,拍下照片,印成传单,撒遍了全东北;抗战胜利前夕,杀害杨靖宇的日军指挥官岸谷隆一郎自知难逃法网,用氰化钾毒死妻儿,然后用那把曾经挑过杨靖宇肠胃的同一把军刀,剖腹自杀;
曾被杨靖宇救过的日本女作家泽地久枝为他送来挽联,上书“不屈之人杨将军”。她永远记得杨靖宇曾经说过,日本老百姓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新西兰女画家于国琴被杨靖宇的民族气节深深震撼,倾情倾力创作了将军遇难的油画。
“纵然肠剖颅断,犹令倭奴惊魂。”轻轻揭开覆盖在杨靖宇头像上鲜红的党旗,凝视着按他的遗体复制的面模,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深深鞠躬,献上一束鲜花。此时,我们仿佛又记起了流传于民间的那个美丽传说:杨将军没有死,而是骑着一匹大红马飞走了……
“村村通”彩练人间舞
沿着水泥修筑的乡村公里,我们驱车来到了靖宇县最偏远的白江河村。“自打通了客车,十几分钟到县城,卖点人参、山货的可方便啦。”一见面,村支书徐太成掂着手里的山货激动地对记者说。
听徐支书介绍,以前这个村是有名的贫困村,老百姓过着“雨天没脚脖、晴天吃灰尘”的生活,去县城卖点山货得爬山、翻岭、过岗,没有大半天回不来,山里的人参、松籽、山果等特产也运不出去,泥土路让村民遭了大罪。自从水泥路修通后,现在家等着就有人到村里来收购。
武装部汪茂之部长对记者介绍,改革开放前,靖宇县没有柏油路,没有高等级公路。怎么办?要想走出山门,就要修路。从1997年开始,县里就采取“上级帮建、挖潜自建”的方法,全县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203个自然屯,已经全部通水泥路或柏油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