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弯着腰,钻进屋子,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时隔两个月,嵇媛谈起她走进贵州息烽集中营时的感受,激动处仍声音发颤,“围墙外面,是青山绿水,满目苍翠,想不到牢房里如此矮小阴暗逼仄。12平米的房间关押着二、三十人,睡觉都得站着;墙角一个桶,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嵇媛是南京栖霞医院的一名年轻新党员。今年,医院组织全院职工分批去了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回来后,年轻人们在一起交谈,不约而同地就进入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说实话,虽然以前听过、读过不少革命先辈的事迹,可我从来没从内心里感到他们了不起,似乎都是那种时代背景下顺理成章的事情。可这次贵州之行,感触太深了,我真的看到了信念!摸到了信念!我一路看一路都在问自己:你能做到吗?”
“你能做到吗?”这是红色旅游归来,很多人内心回荡的声音。亲身实践激发出真实的情感,大家毫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的震撼和感动。
26岁的马晓磊党龄7年了,他说当年的入党动机就是要证明自己的优秀。站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小马在一张照片前站了很久。照片上一群扭着秧歌的革命人在开怀欢笑:“那是一种因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产生的乐观和骄傲,是无我的境界,所以能冲破被围剿的阴影,能超越一切的艰苦,他们的笑容震动了我!让我对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敬仰。”
“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我觉得他们的感受很真诚。”康辉旅行社的导游盛桂莉不是党员,带红色旅游团已经好几年。“我带团去过浙江南湖,江苏沙家浜,江西井冈山、上饶,贵州遵义等等,每个地方,游客都很认真,再搞怪的小年轻也会严肃起来。在南湖、在井冈山,我还经常见他们举行宣誓仪式。他们被讲解员的故事感动,我常常会被他们感动。”
盛佳莉告诉记者,她也说不清红色旅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的,但这几年热度在持续攀升,特别是逢到清明、五四、七一、八一这些特殊的日子,红色旅游线总是旅行社的主打内容。起初都是些单位组织的团,现在自发的组团也很多,不少做家长的很乐意带孩子利用暑假,重走红军路,重吃红军饭。“红色旅游的路线已经越走越深、越走越远了,而且,最不用担心游客抱怨条件不好。”小盛呵呵一笑。
伴随着红色旅游的脚步,一种共同的感动正从历史深处走来。当代青年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是,他们尊重事实、敬佩英雄、相信真理。从上海到延安、从遵义到北京、从井冈山到西柏坡,祖国的东西南北,每一个角落都撰写着新中国诞生的艰难征程。在中国这个讲究传统与继承的国家,这些遍布各地的红色遗址就是新中国留存的根,告诉后人,新中国从哪里来?实地去走一走,这是一堂教科书和纪录片所无法讲述的近代历史课、革命传统课,然后重新认识自己,红色旅游产生出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严肃变得抒情 感动即成感悟
红色旅游是个新名词,可参观革命遗址却是个老传统。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北京开会就去看看西柏坡;出差长沙,顺便去趟韶山冲;到了重庆一定去趟渣滓洞,这些都是刻在国人脑海中的名字。但是,那些故事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
“五六十年代,这里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几乎全市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要来一回。”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宣传接待处冯健处长对记者说,“多少年了,提到雨花台就是‘雨花石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说到烈士就必定‘抛头颅洒热血’,老师说得慷慨激昂,孩子听得却无动于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