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瞻仰龚自珍纪念馆心得体会(组图)

字号+作者: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工商10丙 许优、罗蕾蕾、孔艺霖、缪建梁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22-06-28 17:3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上星期六我们小组四人一起去了龚自珍纪念馆.我们从金沙港出发,坐370到学林街生活区,然后走到了文溯站,再坐525,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

    上星期六我们小组四人一起去了龚自珍纪念馆.我们从金沙港出发,坐370到学林街生活区,然后走到了文溯站,再坐525,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终点站城站火车站.由于事先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一下站,我们茫然了.我们不断地用手机百度路线,但还是分不清楚到底应该往哪走.我们不断地问路人,问计程车司机,甚至我们还问了警察,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龚自珍纪念馆在哪.我们感到有些无助,有点挫败.最后我们留着一点信念在找解放路,终于在那个小角落里我们看到了马坡巷,这是多让人激动的字眼啊,于是我们朝着马坡巷前进,没走多久就看到的龚自珍纪念馆的指示牌,我们四个人都松了口气,我们到了。

    我们在实践前找过关于龚自珍纪念馆的相关资料, 龚自珍纪念馆,占地六百多平方米, 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为清代桐乡人汪维所建“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 纪念馆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 然而当我们真正站在龚自珍纪念馆门前,望着那高大大牌匾,看着那久经沧桑的大门,心里有着悸动,有一股冲动想要知道在这馆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而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百度一下,找找资料,看着生涩的文字所能获得的感受.忽然有点明白实践的意义。

    推开门,微凉的清风拂过.入目的便是一幢两层楼房,一个小池塘,还有环绕着一些花草,相映成趣.池塘里碧绿的湖水微波荡漾着,几条小鱼悠闲的玩耍着,仿佛也享受着馆里清幽的环境.馆里人不多,也有可能是那个时间段没人吧,当我们进去时就只有一个老奶奶带着小女孩四处逛着.我们走进前厅,一个大大的龚自珍半身头像立在那.看着龚自珍,穿着长袍,留着阴阳头,一副清装打扮,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使他写下了一首首让人称颂的诗词,到底是什么让他能名流千史.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参观.馆内四周悬挂着许多牌匾,对联,有龚自珍自己写的,也有许多其他名人的,可以想象龚自珍交游广阔.我们逛了四个展厅,展厅里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使我们对他有了大致的了解.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 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年8月22日)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 贞嘉庆十五年(1810),与表妹段美结婚。1813年4月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在历任京官的20年中,龚自珍虽困阨闲曹,仍屡屡上书,指斥时弊,但都未被采纳,甚至被同僚视为“痼疾”。这一时期,他也撰写了更加成熟的一些政论,如《乙丙之际箸议》、《大誓答问》、《古史钩沉论》等,讥刺封建官僚的昏庸。 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八月十二日(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年仅50岁。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