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体会历史遗留的痕迹和观摩上世纪纺织技术的前沿,我们在暖洋洋的春日里去参观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位于凤起路都锦生丝织厂内。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专题织锦博物馆,该博物馆地处杭州西子湖畔,坐落在世界闻名的都锦生丝织厂厂区。该馆占地7000余平方 米,其中陈列室500平方米。共分陈列室、原料准备工场、织锦织造工场和产品展示展卖厅四大展区,同时还在展区之间配有专门介绍蚕桑知识的名桑园,内植中国五大名桑。
2011年4月9日我们在暖洋洋的春日气息里来到了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虽然坐车坐得有点疲惫,但是不能降低我们参观的热情。
进入博物馆我们从管理员阿姨那里了解到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专题织锦博物馆,坐落在都锦生丝织厂厂区,共设六大展厅。
第一厅为织锦历史厅,除展示从战国、秦汉开始直至当今都锦生织棉的各种实物图外,还介绍了都锦生先生的生平、都锦生丝织厂的创业历史和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外国元首来厂参观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都锦生就读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这是浙大的前身。当时社会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振兴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的热潮。“实业救国”在都锦生看来,不是一个口号,依次游行。1919年毕业留校,他选择了美术这一教职工作,并在工作之余萌发了把西湖美景织成一幅幅风景织锦的念头。在实践中,他反复钻研,绘制成一幅意匠图,并在学校实验工场亲自轧制花版,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把古代文人墨客所描述的意境,用真丝在织机上织了出来。在他23岁时,世上有了第一幅风景织锦画——“九溪十八涧”。溪水悠远漫长,穿过历史的长河,展现了杭州的昨天、今天和未来。在亲戚与钱庄资本家的支持下,购置一台手拉机,雇工人一名,于1922年5月15日在茅家埠家中开工织造。由于所织造的丝织风景画新颖别致,价格不高,很受社会欢迎。他也自此跨出了“丝织救国”的第一步。 1926年,都锦生已拥有手拉机近百台,轧花机五台,意匠八人,职工约一百三四十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厂。《宫妃夜游图》曾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展出,荣获金质奖章,一时蜚声中外,远销南洋和欧美等地。1928年至1929年间,都锦生东渡日本考察,并从留学法国的友人处获得一台法国产最新全铁电力机,又购得法国制造的棉织油画风景作样品,与工人、技术人员进行解剖分析,研制新产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爱国热潮的推动下,都锦生为了抵制日货,停止购买日产人造丝,改用意大利和法国的人造丝。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日机轰炸杭州,都锦生丝织厂被迫停工,不得已将十二台手拉机转移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杭州沦陷。日本人企图借助都锦生的名望和他曾东渡日本的经历,为伪政府效力,被都锦生坚决回绝。日寇恼羞成怒,一把火烧了都锦生丝织厂,洗劫了茅家埠都宅。不堪忍受日本兵的骚扰破坏,1939年,都锦生丝织厂在杭州艮山门外的主要厂房及所有新式机械,全部为日本侵略者烧毁。都锦生丝织厂不断搬迁,难以维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租界,都锦生丝织厂被迫倒闭,加上重庆、广州等地的门市部亦先后被日机炸毁,都锦生悲愤交集,目睹自己的企业最终关闭,于1943年病逝他乡,时年仅45岁。
一个为锦而生的人,最终为锦而死。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织锦技术却永远地保留下来,他的辉煌与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灿烂织锦并没有划上句号。都锦生人继承发扬了都锦生织锦,使都锦生丝织厂起死回生,经过八十多年的沧桑变迁,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丝织生产基地。1997年5月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开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