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心中的中亭

字号+作者:贺德君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22-06-28 17:2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2011年的“十•一”黄金周对我来说意义非常,终生难忘。 经过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夜幕降临时,我和剧组一行带着满身疲劳与寒冷到达了凤山'...

    2011年的“十•一”黄金周对我来说意义非常,终生难忘。

    经过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夜幕降临时,我和剧组一行带着满身疲劳与寒冷到达了凤山县的中亭村。直到我们下车时风雨还在继续着,抬头望望四周黑洞洞的大山,身子冷到颤抖,瞬间有点后悔。就在这时一个热情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终于等到你们啦,你们辛苦了”,循着声音望去,透过一盏昏黄的路灯,我看见了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扑面而来的热情顿时让我温暖了许多。随即我们便被拥簇着让进屋里,热气腾腾的厅里站满了村民,个个迫不及待地上前与刚进屋的我们握手,宽敞的客厅一下子变得狭窄。主人斟上自酿的糯米酒,捧出自种的新鲜青菜,还有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羊肉,席间笑声不断,歌声不断,掌声不断……伴着这浓浓的厚厚的情谊,我们在中亭的第一晚睡得特别香、特别沉。

    《红色老区,神韵中亭》电视专题片第二天正式拍摄,“纳沙”依旧肆虐,但风雨阻止不了中亭人民的热情,更阻挡不了我们摄制组每一位成员的信心。在黄伟俊总策划和龙尔东导演的带领下,在中亭村委及村中各长辈的全力配合下,专题片的拍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无论我们到哪里拍摄,总会遇见一些让我们感动的人、感动的事。

    无论是攀爬为中亭留人下种子和革命力量的辽立洞、韦氏送抱敌跳崖的卡层山还是覃家均英勇就义的穿洞、红军战士以一敌百的陇内营寨,勇敢善良的中亭村民用柴刀在陡峭的山坡上为我们砍出了一条条小路,在每一个狭窄的悬崖边都会站有一名勇敢的民兵,为我们保驾护航。雨中的山路悬崖更加崎岖湿滑,我几乎手脚并用,甚至匍匐前行,许是有烈士英灵的庇护,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一个个艰巨的采访拍摄任务。在剧组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得到的关心与呵护却是最多的一个,当我向民兵致谢时,听到的却是:“保护剧组的安全就是我们的任务,比起你们,我们一点都不辛苦!”到现在回想起这句夹着浓重壮音的普通话和那张张真诚严肃的脸庞,我依然热泪盈眶。

    当村里的老人们用不是很熟练但饱含热情的普通话喊我时,我知道他们又给我们剧组送来好吃的了。甜甜的南瓜,香香喷喷的芋头,还有新鲜甘甜的红薯、喷香诱人的板栗,这些在平时都不是很起眼儿的东西,但是当你看见这些从村民怀里接过来时还带着暖烘烘,你还会觉得它们不起眼儿吗?有一次罗宗南爷爷一边把刚出锅的板栗递给我,一边很愧疚地说:“哎呦,实在不好意思啊,没看好火,糊啦…”那时有谁还会在乎煮糊的问题呢?那些板栗我们剧组成员没有浪费一颗,因为每一颗板栗都是一颗火热的心。
在中亭的日子似乎过得很快,五天后我们拍摄完成准备离开了,才发现是那么地舍不得。只有壮乡的红土地才能孕育出像中亭这样勤劳淳朴的村庄,只有中亭才有这么真诚团结的村民!我们多么想成为其中的一员!返回的汽车被南瓜、稻米、红薯、芋头、核桃装的满满,从此中亭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剧组每位成员的心。

    2011年12月3日,是一个再次让我难忘的日子。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制作,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红色老区,神韵中亭》电视专题片首映式在中亭举行。当然,我们剧组六位成员千里迢迢再次回到了让我们牵挂了许久的中亭,但这次我们却是作为 “中亭村永久荣誉村民”回家的。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