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那还是我当兵时(1979年),在部队看过的一部彩色故事片,片名叫《二泉映月》,讲的是瞎子阿炳从原本不瞎也不悲不苦,到后来年纪轻轻双目失明,沦落为沿街拉琴、行乞为生的可怜艺人的故事。电影里的外景想必就是当时真实的无锡旧城。虽然拍摄取景时的无锡,早非阿炳还住在那时的样子,但至少要比今天被旅游文化包裹、修整了不知多少层的无锡,更像容纳了苦命盲艺人阿炳的那座无锡城。
华彦钧铜雕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之墓
作者白雪(右)晓琳(左)在天下第二泉留影
当然,除了街景、泉影和月色之外,最为打动人的还是音乐——二胡琴弦上流淌出的那段每每响起便立时能扎到人心窝里的《二泉映月》。盲艺丐阿炳几乎终其一生游荡、栖息在无锡城中,却近半辈子都看不见这城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锡的全部况味,就只浓缩在这段《二泉映月》的乐曲声中。
杰出的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公元1893年8月20日,是雷尊店当家道士华冰河的独养子。阿炳3岁丧母,26岁丧父,34岁失明,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在贫病交加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度过了痛苦而短暂的一生。他生前以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创作了三百多首辉煌的乐章,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这两首不朽的艺术精品,成为华夏音乐宝库中与世长存的经典。
阿炳的父亲华冰河,擅长音乐,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尤精于琵琶弹奏,号称“铁手琵琶”。其母吴氏,原系寡母,以帮佣为生,由于劳累过度,再加上封建家族的歧视,整天郁郁寡欢,在阿炳3岁时便抑郁而死。就在那一年,阿炳正式成为一名小道士,失去母爱的阿炳由华冰河一手培养成人。每当他嗷嗷待哺的时候,父亲就弹奏琵琶哄他入睡。阿炳因为从小就在这样一个“音乐世乡”的环境中生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了他酷爱音乐的情趣。而阿炳生来就聪慧伶俐,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天赋。山涧百鸟啾啾,百果树上的蝉鸣,二泉流水的淙淙声,都给他带来音乐的灵感,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音乐。
华冰河对儿子教学很严,12岁那年,阿炳就开始学吹笛子,并逐渐接触各种乐器。冬天,他用冰块摩擦双手,苦练弹奏琵琶的功夫;夏天,他一边躲避蚊虫叮咬,一边用心拉二胡;吹笛子时,为了练腕力,常在笛尾上挂一个称砣……由于他学艺刻苦勤奋,加上父亲的严格指教,13岁时,阿炳已学会了许多乐曲,掌握了多种乐器演奏技巧。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他除了跟父亲演奏道教法事外,还能凭自己的技艺谋生了。他伶牙俐齿,聪明过人,每当演奏时,学啥像啥,人们常为他娴熟的技巧和天资喝彩,称他是“巧嘴八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