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画

特稿:书法家李本渊的悲欢人生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组图)

字号+作者:红笔杆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13-09-02 16:0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书法家李本渊近影(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在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的书法作品之一。(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的书法作品之一。(红色'...

书法家李本渊近影(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在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的书法作品之一。(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的书法作品之一。(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的书法作品之一。(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的书法作品之一。(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的部分获奖证书。(红色图库)

书法家李本渊发表作品的部分书刊。(红色图库)

    河南太康县是豫东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曲脍炙人口的道情戏《王金豆借粮》让太康县响彻大江南北,他的真实故事就出自河南省太康县。

    商代时期,这里曾经诞生过太康、少康二帝,太康县名也由此而来。西汉丞相黄霸、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东阳太守袁宏、农民起义军领袖吴广等都曾是光耀过太康的历史人物。

    在县城东北几十华里范围内,分布着众多墨点般以“屯”字为名的村庄。在王金豆的家乡王湾集东北五里路有个“舒屯”村。

    李本渊就出生在这里。

    舒屯,是远近闻名的大庄子,村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 春至麦青菜黄,如涂似染;夏来披绿着翠,如锦似缎;秋时棉银果金,如梦似幻;冬季天高地阔, 如诗似画。

    舒屯村的李姓是从金陵李氏家族迁徙而来,李本渊的大祖父(爷爷的哥哥)是民国时期的秀才;祖父干练洒脱闻名遐迩;父亲是一位乡村画师;母亲通情达礼、睿智贤淑,在世时常能给子女们讲述一些古代先贤成才的故事。

    丰厚的文化环境和优良的家族因子,奠定了李本渊的翰墨人生。

    一、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本渊(曾用名李本轩 ),号“吴风”,堂号“风竹轩”,汉族,1957年10月生,大学文化,毕业于现在的上海同济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

    李本渊出生的年代,是“饥饿贫穷”的年代。而他又摊上个“富农”成分,可以说他的儿童时期是在饥寒交迫且备受欺凌的环境下度过的。

    在他十二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不到四十岁就撒手人寰。

    这样的经历及不幸,这样的童年,促使他立志要把母亲的无私、人生的悲欢、以及世界的多彩,用一种具有特殊蕴意的模式将其深情地呈现出来。

    于是他发奋读书。对于汉字,不但能过目不忘,而且对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结构、形态、蕴意,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超乎寻常的认知和体悟,以致于在小学四年级就曾有跳级的经历。

    正是由于他在文字上的天赋,老师在批改他的作业时往往不是用简单的语言评价,而是题上一首首小诗。

    长大后要当大家之梦,这时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有所萌动。

    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李本渊由于受成分的拖累,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

    直到高考恢复,他在家乡务农已整整历经了十个春秋!

    在辍学事农期间,他触类旁通,诸如木雕、砖雕、裁缝等等技术活,都能很快深谙要领。他曾发明过农田灭虫用的多头喷雾器、木工用的“活络尺”,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方圆几十里谁家建房、做家俱或增添衣物,都会慕名请他帮忙。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他有求必应、技不吝施;在这十年的光景里,他忙而忘忧、随遇而乐。
十年的带经而农和学以致用,给他日后致力于书法艺术以及篆刻、诗词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基础和血肉情感。

    三、满院春风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当高考恢复时,他决心通过自学去迎接挑战。                                                                   
    面对“十年秀才如白丁”的困境,他不但要重拾被落下多年的初中知识,更要掌握从未接触过的所有高中课程。

    他知难而上,坚韧图成。

    在那个时代,最难捱的事情不是备考的艰辛而是每年的青黄不接和经济的拮据。在超负荷的自学迎考期间,由于自己家里常常是寅吃卯粮,有很多时候实在饿得慌,就到生活条件略好一些的姐姐的家里拿回一点红薯干馍充饥;点灯用的是劣质的柴油,光如萤火;演草纸是从中学老师那里讨来的考卷的背面;在寒冷难耐之时,就只好把脚放在装有麦秸的篮筐里。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奇迹般成了全县的高考状元。

    直到今天,他的故事仍然被家乡的学校以及乡邻所传诵,成了激励莘莘学子的榜样。

    四、 有意插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

    在大学期间,他始终如旱望云似的从书本中汲取甘霖;在课堂上,常常是教授们引经据典地刚说出上句,他则能够马上准确无误地接出下文来。因此,“活字典”的绰号一直伴随着他的大学生涯。

    “男怕走错行,女怕嫁错郎”,李本渊毕业时,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纺织行业。

    就是这么个单位,在1995年前后竟也逐渐衰亡倒闭了,他也随之被无情地卷入到下岗职工的浪潮中。

    面对现实与理想的云泥落差,他几乎万念俱灭!在无工作、无收入又要养家糊口的生死关口,为了生计,他曾数年奔波于地处荒郊野外的建筑工地。在工地上为老板们题写宣传标语、筹办宣传画栏;或用自己的切身实感来讴歌建筑工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数十篇反映建筑工人题材的诗文得以在报刊上发表。

    在从事建筑工的日子里,他具有灰色幽默式地免费“游览”了诸多名山大川。而每一处的美景天成、人文景观都会使他看后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于是,他不自量力地手摹心追地比划着先贤们的摩崖石刻以及楹联碑文,并饱含激情地用诗赋来颂古咏今。有很多时候,他则忘情地用就地取来的家什作道具,在空中、在原野、在石壁、在残垣,将心仪的字词酣畅淋漓地挥洒一番。

    谁也未曾想到,他的这些经历、这些造次、这些痴情,竟被他悟出了很多在书法正道上无法悟出的哲理来。

    这样的日子一晃又是近十年。

    五,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建筑工,就这样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老板们时常欠薪逃债,最终也不得不另寻它途。

    李本渊几乎再次陷入到深深的绝望之中。                               

    2003年的春天,在万般无奈之际,他的一个同学经多方努力,才在河南法官学院的后勤为他重新谋到了一份工作。

    其工作虽然辛苦琐碎,但与地处荒山野岭、风餐露宿的建筑工地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最重要的是能有一处可以安放书桌的斗室。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此时的他,想当书法家的梦似乎触手可及。

    在2008年10月份,一次由中国硬笔书协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中他竟首次投稿就中奖了,并被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的荣誉称号。

    欣慰之余,他十分清醒:在祖国传统观念中,只有上乘的毛笔作品才能登入大雅之堂,才能被人们津津乐道。于是他便迅速将主攻方向集中到毛笔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并且,敏锐地发现:书写费时、费力、费眼,且精于小篆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他则心无旁骛地把目光和精力聚焦到篆体书法上。

    2009年的8月,在一次全国性的毛笔书法大赛中他一箭中的。

    到2012年的9月为止,他的软硬笔书法作品在全国性的各种大赛中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已超过十次。

    具体是:《全国第一届中青年硬笔书法(李商隐杯)作品展览》入展奖,同时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荣誉称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诗书画大展》入展奖;《魅力太行山杯中国书画大展》“百强”奖;《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精神名家字画巡回展》优秀奖;《庚寅年首届“轩辕杯”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国书画展》优秀奖;《 郑州市第十八届墨缘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优秀奖。

    而《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和《首届“赵孟俯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的两次获奖;则成为他跨入“中国书协会员”的敲门砖。

    至此,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六,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李本渊自学成才,没有名师指点。

    他说,他虽未拜访过名师大家也未得到过专门修造,但书本、字帖就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经历广泛、善于取舍更是无法营建且是最练达的学府。

    “渴饮南泉水,饥喘西窗月。黄金如可种,我力实不歇。”

    李本渊信手拈来的这首古诗,确恰如其分地写照了他耕耘书法、孜孜以求的心声。

    至于在书法方面若说有点滴经验和成绩的话,他说,他有如下切身体会:一、要有持久的恒心;二、要有较深的学养;三、要有很好的悟性;四、要耐得住寂寞;五、要有指哪儿打哪儿妙化到哪儿的手上功夫。                                                                                                 
    针对如何写好小篆,作者在李本渊的《诗词集》里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首七言律诗:“习书唯篆最辛艰,笔笔呈弧竖直难。眼内无尺衡左右,心中有数度坤乾。线条灵动柔如剑,框架谐调秀似仙。若许功夫诚了得,非单寂寞暑和寒。”

    末了,李本渊又口占一绝,借以概括他的前半生:“立志当年效大鹏,命途多舛几成空。如今书道荒其内,胸臆峥嵘蕴笔中”。                                                            
    当问起明天的打算时,李本渊缓缓拿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暨“李本渊《毛泽东诗词》篆体书法展”策划方案,原来他早已打算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举办自己的书法展。

    看着桌上尚未完成的《毛泽东诗词篆书全集》长卷,据说此作品源于万余字的《毛泽东诗词全集》,他精心设计全长为120米,并且准备慈善拍卖。

    我们为他的爱心所感动,真诚祝愿他的书展圆满成功!

    李本渊微微一笑,他,已经成竹在胸!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