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的建设过程,被国内众多媒体称赞为“中国速度”“建设奇迹”,3万多管理和作业人员,一亿多网民“云监工”,仅仅十余个昼夜,两家全功能呼吸系统传染病专科医院相继投入使用,很大程度缓解了武汉地区床位紧张而难以收治感染者的局面。
1月23日—2月2日
10天10夜
火神山医院建设完成交付
1月25日—2月5日
经过持续建设
雷神山医院具备交付条件
毫无疑问,在这一宏大工程的背后,那些不知其名的一线建设者们,和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一样,都理应成为抗击疫情的功臣,他们也是危机下的逆行者。
但近日,在武汉疫情得到缓解之时,那些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工人却陷入了某种窘境。3月18日,《财经》杂志一篇题为《火神山工人想回家:至少9人确诊,生计暂难为继》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火神山、雷神山交付使用后,相继撤离的一些工人在当地集中隔离,截至3月14日,最后的377名工人都已隔离满14天。但他们既未接到可以返乡的通知,也不能离开隔离点,隔离结束后将面临失去收入的困境(隔离期内可获补助约5000元/人),隔离期满后补助不再发放,现在一天的住宿费加上伙食费,至少要花掉120元钱;同时他们也不能被视作“滞留人员”,享受不到300元/天的专门补助。经过多天协调后,3月20日晚,武汉城乡建设官方微信发布通报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滞汉参建工人将陆续返乡返岗。
而与务工人员艰难返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19日,第一批41支援助湖北的医疗队踏上了返程,武汉人民热情欢送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回到家乡后,还有省领导以多种方式欢迎白衣战士,褒扬他们这一个多月来的艰苦作战。
同为抗疫英雄,同样是前往疫区支援的逆行者,受到的待遇却天差地别,不免让人寒心。与此同时,微博上爆料出的另一则消息同样让人愤懑。
截止3月10日,武汉市内的方舱医院已经全部休舱,在正式休舱后,要进行最后的清洁和消毒,这个收尾工作不是由医护人员进行的,而是外包给了武汉的环卫工人。据微博网友爆料,环卫工人每日的工资是一天500,但是最后到手却成了一天150。
这两则报道,一则官方已发布公告,而另一则到现在还没有听到后续解决的消息,微博上的有关言论却已经都被404了,甚至发布该消息的博主都被某些人针对了。国内疫情如今已经得到了基本的缓解,但这期间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应随着疫情的消退而被再次掩盖。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早在2月18日,就有报道称火神山工人工资被拖欠。
还有此前《南风窗》的报道。
再如最近两天的武汉保安劳务纠纷问题。
除了这些报道之外,是否还有更多没有被报道出来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大家应该都熟悉此前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属于外包人员。
所谓外包,百科给的解释过于术语化,令人费解,按照笔者的理解,外包简单说就是企业或单位把一部分业务承包给第三方(多为另一家公司),这个第三方负责派遣人员为外包方(即原企业或单位)工作,被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工资派发都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原企业或单位只与第三方公司进行对接。
劳务外包制度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如今不止一般企业会发展外包业务,就连政府部门如今也在大力发展外包,政府通常会把机关的后勤性服务、行政工作相关的技术服务、为企业、市民、各类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性服务等通过外包的形式,承包给有关市场主体(即外包公司),并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为其支付服务费用。笔者所在县的这一发展倾向就很明显,比如会把城市环卫等业务承包给第三方公司,以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上文报道中的武汉环卫工人问题,应该也是类似的,这其实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甩包袱”。
在这一制度下,企业或单位的成本降低了,自然也就会导致在这一制度下的外包人员的待遇大打折扣。知乎上“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真的差别很大吗?”这一提问下有回答简单说明了这一问题。
外包员工与正式工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具体表现如下:
1、同工不同酬,这是最为诟病的一点,但这并不是最严重的。同样都是助理,底薪也就几百块的差别。但是在社保公积金方面的差距,就会比较明显。很多公司正式工都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前12个月平均收入”的标准作为缴纳基数,甚至还会有补充公积金;但是对于第三方员工而言,基数按照最低,补充公积金更是奢望。
2、奖金差别。这一点的差距比较大。以我司为例,外包员工(俗称第三方员工)年终奖就是年底固定2个月,如果部门领导比较认可,可能会多争取一些,但不会超过4个月;而正式员工年终奖最差也有6个月。
3、福利待遇。这一点的差距也比较明显。各种节假日福利,正式员工自不必说,而外包员工纯粹看预算和领导的关爱程度。如果遇到比较好的领导,即使公司没有预算,也会自掏腰包给外包员工节日福利;但这毕竟是少数。从公司制度上并没有保障。此外,比如年度体检、车贴、通讯补贴等,外包员工即使有,标准也不可与正式工待遇相提并论。
4、晋升发展。对于外包员工来讲,这一点的差距也比较大。我了解的几个地产公司,外包员工晋升机会非常小,至少比正式工慢一拍。毕竟晋升意味着调薪成本。
5、劳动权益。以上四条都属于宽泛的劳动权益,但这里特指的是被裁员的概率。每当行业形势和公司业绩不好,外包员工都是首当其冲被裁员的对象。
6、各种参会资格。参与年会对于外包员工来说比彩票中奖都难;即使是部门全员会,很多缺乏同理心的管理者也不会邀请外包员工。
正因为外包员工与正式工待遇的巨大差别,所以大部分外包员工的融入感肯定不强,总觉得自己是二等员工,比正式工低人一等。所以一个公司大部分外包员工会抱团,一起吃饭、上下班。反而进一步强化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其实这一回答所反映的还算是外包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下的状况,就现实而言,很多农民工群体的处境通常更加悲惨。以典型的建筑行业为例,这一制度通常被称为人们所熟知的“包工制”,而这一行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在包工制的基础上往往会出现“层层分包”的现象(如房地产行业在拿地后,开发商会找建筑公司,建筑公司会找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再找大工头,大工头再找小工头,小工头再找一线工人……)。通过这一形式,资本将工人化整为零从而以便于管理,同时强化了资本的剥削,“层层分包的用工体制下,一个工程被层层分包,大小老板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而工人处在利益链条最低端,忍受最强烈的压迫。”
又由于建筑行业的工程款项往往不是一次性给完的,通常是完成整个工程后,才会补发全部工资(在此之前都会由中间人先垫付一部分工人在做工期间的基本生活成本,而最底层的工人事实上完成的整个工程绝大多数的劳动垫付),这也是前几年建筑工人待遇恶劣并普遍被欠薪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有学者惊讶地发现,这些建筑工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劳动强度大,吃住条件差,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竟然不能按月拿到工资,甚至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连工资都拿不到”。
上文中的火神山工人、环卫工人以及保安都有类似的状况。如中建三局把劳务费发给直接对接的劳务公司或班组,再由他们向下分发给一线工人,于是就出现了拖欠工资、中间人抽成的现象,这个“中间人”究竟有多少层,我们也难以得知,但在举国抗疫的关头,全国人民的关注下都能出现这些状况,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在抗疫以外的日常工程中,这一现象又不知该严重到何种程度?
在这次疫情中,一线建筑工人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他们昼夜奋战建设“战地医院”,最紧张的时期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几乎每天都吃泡面,曾为了吃到一点热饭菜而冒风险翻墙出去等志愿者送餐。在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第一批病人后,现场仍然在继续施工;2月15日,武汉下大雨,火神山医院的个别区域,包括病区,出现了天花板漏水的情况,也需要半夜紧急组织工人进去维修。这都是有被感染风险的,他们很多人都“做好了被感染的心里准备”。环卫工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是每天上班,全年无休,疫情爆发后,全市3.6万名环卫工人始终战斗在一线,执行城市公共场所消毒和垃圾收运处置任务,他们始终与医院、街道、公共厕所、居民区以及医疗废物等打交道,因而他们的感染风险非常大,据统计,被感染新冠肺炎的一线环卫工人有57人,其中一人不幸去世。再加之这些一线工人的防护用具及措施都远不及一线医护人员,因而他们所承担的风险以及所作出的牺牲都绝不比前线的医护人员少。
图:火神山建设工人席地休息,争分夺秒工作
经过两个月的举国抗疫,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援鄂医护人员返程、方舱医院休舱、武汉新增确诊人数归零……这种种的迹象都说明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这一伟大功绩的背后,那些被赞歌掩盖的“黑暗”同样需要关注和解决,毕竟任何光鲜的台面背后,都离不开无数默默付出人员的努力。而被许多人称之为“劳务外包人员”的他们,就是这一群体的最典型代表,他们是举国抗议的幕后英雄,不应该被区别对待,更不应该被抛弃。
从来就没有什么“中国奇迹”、也没有什么“基建狂魔”,都是血肉之躯用生命筑成的堡垒。没有这些一线工人,整个抗疫大厦都将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一位环卫工人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我知道,跟那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比起来,我们很渺小,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但战士要上战场打仗,没有枪,‘裸奔’怎么行呢?”
我想我们如今应该也可以说一句:你们和医护人员一样,作为劳动者,都是真正的英雄。
参考文章:
《财经》杂志:《火神山工人想回家:至少9人确诊,生计暂难为继》
南风窗:《人在囧途之修火神山的农民工》
腾讯网:《武汉一线环卫工人:每天都在直面危险,防护不足,请关注一下我们》
郭宇宽:《“包工队”模式再认识:合约性质、 制度约束及其利益相关者》
知乎用户:“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真的差别很大吗?”提问回答
百科词条:“外包”、“政府外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