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马云宣布阿里巴巴网站正式诞生,已经过去整整20年。
随着智慧零售的加速发展,物流成为其重要的环节,快递小哥成为链接各个城市区块的基层力量。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已经成为劳动者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是新时代城市新青年的缩影。
2015年7月,快递员作为新职业纳入中国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标志着其职业身份首次得以官方确认。
2018年,中国快递员规模已经达到300万人以上。
廉思教授在青年蓝皮书中将快递小哥形象地比喻为城市的“蜂鸟”。这种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得以“悬浮”停在空中,是唯一能悬停飞行的鸟类。快递小哥穿着不同颜色的快递服,穿梭在城市楼宇和街头巷尾,就像蜂鸟一样“光彩夺目”,他们阳光、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正如蜂鸟的飞行姿态,向往光明前途,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他们也“悬浮”在城市上空,并没有真正落脚在城市,这种“悬浮”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虽然他们的家乡在农村和小城镇,但他们没有种过地,在土地关系和血脉联系上远离故土,不像自己的父辈,他们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去。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下,他们在大城市里也很难立足。因此就整体而言,他们是“悬浮”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另一方面,在工作经历和生活体验上,他们也“悬浮”于既有制度设计之外。体制内的各种保障,由于身份户籍所限,他们不能满足条件;制度外对低收入群体的各项福利照顾,由于其收入高于政策标准,他们也无法享受,他们是制度政策的夹心层。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跳槽,超时的压力,快递小哥用力拍打着自己的翅膀,游走在城市空间,努力向上流动。计件制的工作方式以及无底薪和少保障的生活,他们的每一笔收入,都要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取回来。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在物理空间里沉淀下来,也没有社会网络在城市关系中嵌入进去,只能依靠拼命扇动自己的翅膀,在不断的跳跃中“悬浮”在城市中生存。
随着快递员规模的持续增长,快递小哥群体的生存状况和价值倾向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影响也日益凸显。研究分析这一新兴群体呈现何种特征、群体的主要诉求和价值判断等,对党和政府准确把握新兴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的青年群众工作至关重要。
快递小哥群像
1
半数以上已婚
快递小哥平均年龄为27.62岁,但57.27%的快递小哥已处于已婚状态,55.67%的快递小哥已育至少一个孩子,可见,打拼的快递小哥不仅是个体化群像,而且是家庭化群象,个体的背后是一个需要奋斗支撑的家庭。
已婚比例高带来的是快递小哥初显的家庭化流动趋势,27.66%非京籍快递小哥在京与配偶共同居住,3.65%非京籍快递小哥在京与子女共同居住。
2
月收入平均6000元
快递小哥的收入并不如社会想象地那么高,月均工资在6000元左右,月收入超过万元的占比仅为3.09%;我们也可以看到有0.24%的快递小哥月均收入在21000元以上。
3
保险覆盖率约在1/3以下
快递小哥享有法定福利“五险一金”的比例分别为:养老保险36.17%、医疗保险40.48%、失业保险29.37%、工伤保险36.88%、生育保险24.65%和住房公积金17.14%。
4
工作不稳定——3/4的从事快递工作不到3年
从事快递行业年限为两年内(包括两年)的占有较大比例,为61.4%,74.29%的快递小哥累计在快递行业的工作时间不超过3年,同时五年以上(包括五年)的占比合计也达到了16.9%。
多数快递小哥从业时间短且工作更换频繁。在被调查的快递小哥中,换过工作的比例为62.41%,有37.59%的人表示没有换过工作。
在快递小哥认为的上一次换工作的原因中,排名前三的是工作收入低、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和家庭原因,占比分别是26.42%、15.72%和10.04%。
5
约15%的快递员有两份及以上工作
只有快递工作一份工作的快递小哥的比例为84.52%,同时做两份工作的比例为8.39%,同时做三份工作的比例为3.61%,同时做四份工作的比例为1.86%,另外还有1.65%的人同时承担着五份以上的工作。
快递小哥的其他职业类型总体呈现丰富多样的特点,文职工作和体力劳动均有涉及,但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明显多于文职类工作。
6
八成以上来自乡镇,学历为高中及以下
83.33%的快递小哥来自乡镇,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快递小哥占比为81.02%,快递行业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给予了乡镇青年平稳落脚城市的软着陆缓冲区。
快递员之痛
1
工作难点
快递小哥在工作中存在很多难点。他们认为最多的是用户不理解,投诉压力过大,占比达到42.43%,在所有工作难点中排名第一;其次的难点是小区不让进,投递难度大,占比为31.09%;再次的难点是交通事故风险较大,占比达到25.77%;其他难点还有:自行赔付非本人原因造成的损失(23.88%)、极端天气有危险(21.1%)、风吹日晒工作环境不好(20.92%)、揽送环节漏洞多工作量过大(9.75%)、交通工具总被查(8.87%)、其他(1.42%)。在以上提到的这些难点中,有个别是因为自然天气导致的,但大部分还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2
职业歧视与恶意投诉是快递小哥的核心痛点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38.24%的快递小哥表示在职业方面受到了歧视,在快递小哥遭受的社会歧视中排名第一;24.65%的快递小哥表示在收入方面受到了歧视,16.25%的快递小哥表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到了歧视,15.6%的快递小哥表示在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方面受到了歧视,13.89%的快递小哥表示在户口方面受到了歧视,只有25.47%的快递小哥表示没有在任何方面受到歧视。
81.33%的快递小哥表示自己曾遭遇过“客户态度不好”的情况,71.33%的快递小哥表示自己曾遭遇过“被客户投诉”的情况。
这种职业歧视来自社会各阶层人群,甚至包括与快递小哥相似职业类型的保安、餐馆服务员等人员。
社会的歧视也使得快递小哥群体内部对自身职业的负面认识也在加深,一位快递小哥在深访中表示,“我永远也不会告诉我儿子,他爸送过外卖”。
深访中就有快递小哥抱怨,将自己曾遭受的职业歧视向社会层面归因:“快递员就是你手脚的延伸,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手脚都要歧视,我真的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了”。
受过职业歧视的快递小哥中认为“当今社会不公平”比例达34.46%,远高于未遭受过职业歧视快递小哥25.55%的水平,揭示了“职业歧视”与“社会不公平感”二者间的关联属性。
3
六成快递小哥遭遇过“自行赔付非本人原因造成的损失”
调查显示,59.87%的快递小哥表示遭遇过“自行赔付非本人原因造成的损失”,有57.44%的快递小哥表示遇到过“因揽送环节存在漏洞被某些客户钻空子”情况。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不法分子本身的原因外,公司未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并“不愿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也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背景。深访中很多快递小哥表示,“无论是谁的责任,如果自己不赔偿,让公司赔,那肯定被开除”。
4
交通事故隐患
随着智慧零售的加速落地,分钟级即时配送成为快递行业的新标准。这些不断提高的行业标准要求快递小哥随叫随到、限时送达。一位快递小哥表示“接单之后,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时间滴答滴答的走,每一分每一秒都走在心尖上”,因为超时可能带来的就是投诉,被投诉就要受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快递小哥在日常的交通运输途中“抢时间”心态突出,甚至不惜交通违规,加之其运输工具的不安全隐患属性,交通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快递小哥的又一“痛点”。高达39.24%的快递小哥表示在送快递过程中遭遇过交通事故。
更值得担忧的是,调查显示,仅有32.98%的快递小哥有公司提供的意外险,另有16.31%的快递小哥自行参加了意外险,也就是说合计只有不到五成的快递小哥纳入了保险保障。
5
计件激励异化,被动承载过劳风险
快递小哥的工资计算方式多以计件模式为主,这种计件式的工资制度在客观上激励了工作积极性,达成了“加班心态”的异化。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对快递小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心理健康层面,46.10%的快递小哥表示工作压力大,46.22%觉得压力一般,只有7.68%的快递小哥觉得工作压力小或完全没压力,凸显过劳工作带给快递小哥的心理不适。当然,有人会说,很多快递小哥是“自愿”接单的,并没有谁强迫他们必须超负荷工作。那么,自愿加班真的存在么?如果没有某种强制、压力、竞争或制度性动机的存在,纯粹“自发的”过度劳动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快递小哥的过劳问题是在制度设计的“倒逼”机制中逐步形成的。在深访中有快递小哥就说到:“作为提供服务的乙方,我们没有太多话语权,甲方客户一发单,我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送达。”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谁是永远的“甲方”。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工作节奏都越来越快,越来越紊乱,倒逼机制在社会各个行业广泛存在,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客户对快递小哥的理解和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深访中有快递小哥说到:“有些客户下单后会在手机上提前观察外卖员的定位,然后在适当的距离提前下来取餐,这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还有的客户,他们会在备注里写上‘不急’‘注意安全’等,也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
青年蓝皮书课题组廉思
2009年,廉思教授创造“蚁族”概念,获得社会高度关注。自此,一个新的群体——“蚁族”,走进中国的历史舞台。从2013年起,廉思教授着手编著《青年蓝皮书》,围绕青年阶层跃升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聚焦当代青年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洞见和前瞻性的研判。2013年第一本青年蓝皮书《城市新移民的崛起》,聚焦青年“户籍”问题,研究分析在大城市生活工作但没有取得大城市户口的年轻人;2014年第二本青年蓝皮书《流动时代下的安居》,聚焦青年“住房”问题,研究分析大城市青年的居住焦虑和住房分层;2017年第三本青年蓝皮书《阶层分化中的联姻》,聚焦青年“婚恋”问题,研究分析大城市青年的婚恋困境。廉思教授《青年蓝皮书》系列始终把青年问题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予以考察,见证当代青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成长困惑和代际诉求,已经成为海内外了解中国青年生存现状和思想动态的重要参考文献。
廉思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以擅长田野调查著称,长期蛰伏在不同青年群体之中进行深度观察研究,具有击穿社会阶层、对话各种身份、跨越学科分野的能力,提出的“蚁族”“工蜂”“洄游”等概念脍炙人口,引起广大青年的强烈共鸣。十余年来,廉思课题组总计对32个青年群体进行了社会调研,并深入普通青年工作生活的场景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实证数据,形成了对当代中国青年现象的一系列重要认知和创新观点,其调研报告数十次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高度重视。廉思课题组试图通过不同青年群体的研究,来揭示转型中国社会一代青年人的群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