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人民公社体制优势的七大功能
老兵义雄
我是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走过来的人,一直关注着人民公社问题的讨论。我从网上看到,一些没有那段生活经历的公知教授,使用许多不合历史真实的资料,大言不惭地谈论人民公社的“罪过”,人民公社本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可在他们的口中笔下人民公社却被说得得一无是处。他们利用掌握媒体的优势,把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搞乱了,把人们的历史观搞乱了,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笔者已经写过多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不想重述,这里仅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优势,即人民公社特有历史功能作些探讨,还人民公社真实面目,以正视听。
关于人民公社的历史功能问题,著名学者张乐天、温铁军、赵文茂、贺雪峰等早有研究,贺雪峰认为人民公社有三大功能,我吸纳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人民公社最少有一下七项历史功能。
第一,人民公社具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
否定派认为,人民公社追求“一大二公”,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则,说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最后变成“一平二调三收款”抢劫主义,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这是撤销人民公社的主要理由。我们首先要指出,“一大二公”是人民公社的本质特征,其中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人民公社特有的功能。后来人应当了解,在人民公社存在的20多年间,为了实现农业上纲要确定的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了以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天换地的斗争,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业绩,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如河南林县,是吃水贵如油的地区,在历史上曾有几朝政府试图解决林县千百年的干旱问题,都没有解决了,但在人民公社时期解决了。林县红旗渠工程是在生活困难时期起步的。在县委领导下,历时近十年建成了全长70.6公里的总干渠,从此结束了林县的干旱史。为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据计算,红旗渠挖砌土石方高达2225万立方米。有专家计算,如把这些土石方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总投资的37%,社队投资不算民工的食宿开支还投资7878万元,占总投资的63%。民工食宿费每天按1元计算,7万民工10年的食宿消费在当年也不下11200万元。如果不是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的优势,红旗渠是不可能建成的,因此,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大跃进”时期中国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指南京长江大桥)。至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最后变成“一平二调三收款”的说法也是久违历史的。“一平二调三收款”是初期人民公社的左倾表现,曾经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但在1963年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以后,这一病端已经得到根治,早已不存在了。到了80年代,还拿这条理由否定人民公社,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二,人民公社对国家工业化具有积累资金和发挥一条腿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为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必须尽快把中国建成工业化强国,因而毛泽东把以工业为主导和工农业并举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发展工业特别是大工业是需要巨大的资金为前提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所需要的资金资源是靠战争掠夺和贩卖奴隶取得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走西方的罪恶之路。不走此路钱从哪里来?毛泽东借鉴苏联发展工业的经验教训,不是只有国家办工业,而是采取两条腿办工业的方针,即一条腿是国家办工业,另一条腿是由人民公社办工业,以此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毛泽东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技术改革和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工业产品,这就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这样做不仅解决很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也可以逐步缩小工农业间的差别,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问题。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证明,毛泽东关于两条腿办工业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据专家统计,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统购统销的农业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8000亿元的原始积累,平均每年400亿元。不仅解决了国家办工业的资金问题,地方工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使人民民主政权政治基础的工农联盟在人民公社时期得到巩固与加强。至于当年全民大办钢铁的曲折和造成的浪费,那只是人民公社工业化的一小段插曲,是经验不足知识少造成的,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所建立的工业体系相比,和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基础相比,和15年超过英国的成就相比,只不过是小小一时的损失,是不足为怪的。前30年否定派在列举改革开放历史成就时标榜,改革开放使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其不知这个突起的根基就是人民公社工业化所创造的成果,当初的一些民营企业一起步就创造出优异的成就,大部分都是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得来的。
第三,人民公社具有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和使人民共同富裕的功能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所有制问题。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从根本上保证农民不会因失去土地逃荒要饭而流离失所,这是社会主义独有的政治优势。而否定派却说人民公社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养懒人,违背了人都是自私的本能,不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因而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在人们习惯用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形容集体经济,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带根本性的错判。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就是逐步消灭差别,防止两极分化,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怎样防止两极分化?唯一的办法就是按列宁的教导,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通过大生产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吃大锅饭,共同富裕就是大平均主义。社会主义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搞按劳分配,但维护的是大平均主义。因而,不能把反对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作为改革的方向与口号。另外,还要面对一个现实,人民公社初创时期一切归公社所有,是犯过搞平均主义的错误,但从1963年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后,公社实行的是同工同酬的工分制,执行的是按劳分配的政策,初期人民公社搞绝对平均主义已经得到纠正。此外,对养懒人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毛泽东认为,90%以上的农民是愿意跟着党走集体化道路的,他们爱国家、爱集体、爱劳动,好吃懒做的人也只是百分之几的问题。在历史上,无论哪朝哪代都有懒人,懒人和政治无关,说人民公社养懒人是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诋毁与污蔑。当年有首歌唱得好,“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向阳花,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这首歌当年很受欢迎,就是因为这歌反映了多数农民群众的心愿。在多数人民群众热爱集体经济的大背景下还打着反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旗号否定人民公社,不是无的放矢吗,不是对人民心愿的反动吗?
第四,人民公社拥有滋生培育共产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功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关系,因而,它决定和要求必须必然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上层建筑,马克思把此视为建成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在上层建筑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国称之为共产主义精神。历史表明,人民公社在纠正单一的全民经济之后,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后,党对人民进行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教育广大农民深深懂得,他们所进行的劳动不单单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同时也是在为国家富强做贡献,人们有了这个意识,觉得自己的生活得有目标、有价值、有尊严、有意义,从而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比如当时一张劳动奖状,奖一条毛巾,农民都有极大的光荣感和自豪感,评上五好社员那是莫大的光荣,因为有这种自觉的意识,爱国家、爱集体、爱劳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人民公社时期的时尚和风气。在这种时尚和风气的熏陶下,像邢燕子、董加耕、王进喜、时传祥、陈永贵、雷锋为代表的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又是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引领创造了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时代创造了英雄,英雄又创造了时代。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挖空心思造谣抹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其恶毒用心昭然若揭,他们抹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目的是要否定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第五,人民公社具有保证党对经济工作绝对领导地位的功能
否定派认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不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所反对的“政社合一”就是人民公社把基层政权组织和经济管理组织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村的工农商学兵,社队企业,农林牧副渔业,还包括把供销、信贷、手工业合作社各方面的工作统统都有人民公社管起来,公社不仅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食堂、医院、托儿所、敬老院、缝纫组等)。他们认为这种体制导致不讲经济效益,不按经济规律办,单凭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违背了经济规律的自我调节功能,致使平均主义共产风严重泛滥,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指出,这一指责恰恰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列宁在论述社会主义时特别强调,共产党人所进行的经济斗争首先是为巩固政权服务的,因为,只有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和巩固才能使无产阶级的权益获得根本的保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治国理政的大仁。由此列宁指出,在任何社会工人农民都会本能的寻求吃饭穿衣的办法,如果共产党只是为了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就失去了共产党存在的意义。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经济建设是为巩固政权服务的思想,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还指出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不仅是人民公社的经验,也是中国合作化的经验,这是写入宪法的治国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历史表明,废除人民公社后,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时间处于瘫痪,农村工作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问题。后来又重新恢复支部村长一担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得到改善和加强。2020年,习近平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保证党的领导作用,这是坚持马列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原则,对这个观点是应坚决支持的。
第六,人民公社具有全民皆兵的组织功能
否定派说,人民公社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将劳动力按军事编制,组成班、排、连、营等单位,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从事工农业生产。他们认为,在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落后的情况下,用人海战术和军事化形式搞生产搞建设是不讲科学的蛮干,最终得不偿失,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给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伤害。我们要指出,这种指责是十分片面的,历史的大背景并非如此。大背景是,中国建国后面临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面临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威胁,毛泽东提醒全党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怎么对付呢?毛泽东说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尽快拥有自己制造的原子弹,第二手就是大办民兵师。毛泽东说有了原子弹是让敌人“不敢打”,大办民兵师是让敌人认识到“打不起”。在人民公社进入健康发展阶段,民兵工作按照毛泽东要做到“组织落实,训练落实,政治落实”的指示,民兵工作得到加强,使民兵建设成为实现中国全民皆兵的组织基础。人们不曾忘记,60年代初,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当他看了人民公社民兵表演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奉劝我的同行不要与中国打仗,你打不起。意思是中国全民皆兵,到中国寸步难行。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名将,是沙漠之虎隆美尔的克星,他能发出这样的感叹,足见人民公社民兵组织在中国政权建设和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1969年,勃列日涅夫拟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中国发动核袭击,但最终没敢动手。是什么原因没敢动手呢?我们最终知道,一是怕中国人手里的核按钮也发挥作用,二是认识到和全民皆兵的中国打大规模的战争,没有取胜的可能和把握。民兵建设是毛泽东人们战争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是无可非议的。
第七,人民公社具有践行农业根本路线的根本功能
什么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对没有五六十年代生活经历的后来人肯定是陌生,恐怕很少人能够回答这个命题。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毛泽东1955年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来的。毛泽东指出:中国在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以后,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这里讲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就是后来我们所讲的现代化。1962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中特别指出:这条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产物。根据这条根本路线,党采取了几种不同的灵活的过渡形式,促使我国农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集体化,胜利地完成了工业农业和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随后又由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了人民公社。按照这条根本路线,到毛泽东去世,中国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钢铁和主要工业产品已经超过了英国,以洛阳拖拉机制造厂为龙头的农业机械制造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农业机械化作业在劳动效率中已经占据了近40%的比重:广大农村有70%以上实现了水利化;大批的荒沙盐碱地被改造成优良的土地;全国建成1000多座大小的化肥厂,为农业创高产准备了当家的条件;袁隆平杂交水稻和其它高产农作物的改良获得成功,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所有这些都是技术改造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向农业现代化过渡创造了优良的条件。这条根本路线构成了毛泽东时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发展史。我们必须明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条根本路线是中国建设发展的总纲领和生命线,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走集体化的道路。
然而,由于1983年后取消人民公社,推行包产到户的个体经济,农业技术改革和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骤然间被终止了。1965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讲:“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的国家就不安稳了。”还说,对于包产到户,“问题不在于谁的判断正确,在于包产到户还是农业集体化,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如果无产阶级不加强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走到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去。包产到户,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些粮食,时间长了,就会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就会重新起来,剥削劳动人民。”(引自《毛泽东传》)中国今天发生的问题,出现的局势,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见,毛泽东当年反对和忧患的问题都精准的应验了。这从教训中更证明,农业根本路线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生命线,是不能放弃的,放弃了早晚都要遭到惩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