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食讲座系列#第二十四讲#
今日地球已处于危在旦夕的临界状态,解决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背景下,从生态文明、社会主义以及乡村建设对象这三个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立了生态文明时代的乡村建设4项判断标准,即建设者的生态文明思维行为标准,建设者的社会主义性质标准,以乡村发展为中心的行为标准,建设对象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标准。
在此标准下可以判断出合村并居属于工业文明行为,应当历史地停止这一行为。而乡村部分的建设其出路在哪里?全域有机农业或可成为解决乡村部分面临的五项问题的基本道路。
讲者介绍
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兼职教授。1994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6年11月出站后留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至今。在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研究、草业工程、防治荒漠化工程、全域有机农业建设、农业安全工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六次产业革命领域有研究积累。
这个讲座因我工作上的原因一直推到了今天才来进行介绍。题目也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后面改成为《历史性暂停合村并居,有利于乡村振兴》,最近几天在梳理文本的时候,又改成了《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抉择:停止合村并居,开启有机化建设》这样一个题目。乡村本身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合村并居对乡村家园动手,必然是一个全局性、结构性、战略性的行动。我们要清醒地认清其实质,就需要花费一些功夫。
今天晚上讲座分5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今日人类面临的任务是探寻生路,突出重围
二、突围方向的判断
三、突破口的任务分析
四、合村并居:一次错误的突围
五、全域有机农业:通向生态文明时代的道路探索
大家来看下面这幅图,其中的左图是2010年7月埃斯基尔与弟子摩西在挪威盖峡湾一处300米高悬崖边上展示平衡动作;中间的图同样是埃斯基尔在挪威罗加兰郡悬崖裂隙间距地面1000米的悬空石上进行叠椅表演——这是他们长期坚持训练,才可以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右边的图展示的是传说中的岩羊,它也具备了这样一种生活的本领。而这是生活所迫,世世代代传承后,才具有了这样一种生活的本能。
展示这几幅图是想表明,当看这样的平衡展示时,我们往往会惊心动魄,感同身受,体会到一种危在旦夕的感觉。
现在我们设想,假如宇宙中有一架地球天平,它的右边是自然系统,左边是社会系统。天平向左倾,即加大社会系统的非理性运动,就意味着系统陷入危险之中。假如超过一定限度,系统就将崩溃。天平向右倾,即自然系统重量加大,或人类社会的理性运动加大,意味着系统趋向于安全。现在人们要回答的现实问题就成为了:今日地球天平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了吗?
以下是我们收集到的一些信息。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6月17日发布的一个报告里,可以看到公元元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特别是最近200年以来的变化趋势是陡然上升的。
下面的图是从公元前1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变化的一幅图,也可以看出一个主流的趋势就是1800年以来最近200年的一个变化趋势。
在下面这副图则是一个比较更详细的情况,展示主要人口大国与地区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印度人口的变化趋势,还有其他大区域若干国家总的人口变化趋势。这是1500年以来的人口变化。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这样一个论据,是地球天平处于临界状态的证据吗?
这是另外一张图,去年年底收集到的,里面是关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趋势。大家可以看到,1800年到现在200多年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上升的图像。这算不算是地球天平处于临界状态的一个证据呢?
引自:吕途——环境灾难与人类的危机
这里是具体的数值。在美国航天局的一个报告里,负责人谈到“现在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了80万年中从未达到过的最高浓度”。到1960年,为315ppm。2012年达到400ppm。另外几个数据是,从1980年以来,北极9月份的冰层覆盖面积以每10年减少13.2%的速率在消融,以至于三分之二的冰层已经消失。人类从1880年开始有温度记录,而2000年到2010年,是有温度记录的150年以来最热的10年,平均气温相比1880年升高了摄氏1.5度。
大部分气候科学家认为,有足够证据表明,是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此次气候暖化。
IPCC报告的评审专家,皮特·卡特博士说科学研究显示:我们正走在生态崩溃的道路上。……现在,二氧化碳浓度是几百万年以来最高的。我们对220万年前冰芯的研究发现,过去220万年间,曾经达到的最高浓度是330ppm,而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412ppm。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报道,1961年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相当于地球再生能力的70%;20世纪80年代出现持平;1999年“赤字”至少20%;预计2050年“赤字”将达到80—120%。也就是说届时需要两个地球来养活人类的世界。这算不算是地球天平到达临界水平的证据呢?
2016年中国新闻网里说到《“地球超支日”来临:今年资源指标已用完》的新闻中指出,1970年时的人类地球超支日在12月23日;2015年“地球超支日”提前到了8月13日,当时人类已用完地球在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45年时间提前了96天,平均每年提前2天多。2016年“地球超支日是”8月8日。“全球足迹网络”与WWF统计,目前人类的消费需求是地球可再生能力的1.6倍。
2015华盛顿邮报报道全球过半大型地下水源将枯竭,在全球最大的37处含水层中,有21处已经超过其“可持续临界点”,主要位于印度、中国、美国、法国。有13处认定为最差。包括澳大利亚坎宁盆地、美国加州中央谷地(加州用水量的60%是地下水)、大西洋及墨西哥湾沿海平原含水层。美国中部的3处含水层情况较好。这算不算是地球天平临界水平的证据?
英国卫报网站2017年10月18日报道,昆虫急剧减少警示“生态末日”临近,英国卫报网站,17-10-18报道,昆虫约占地球所有生命的2/3。1989-2016年的27年间,德国63个自然保护区的1500种昆虫样本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显示,平均降幅为76%,在昆虫数量最高的夏季,降幅为82%。研究项目主管为荷兰奈梅亨大学汉斯·德克龙,成果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上。这算不算地球天平临界水平的证据?
2017年《人类生殖学快讯》研究报告,1973—2011年的近40年间,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男性的精子浓度下降了52.4%,精子总数量减少了59.3%。这算不算是临界水平的证据?
2017年184个国家21000名科学家签署第二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
(1)除臭氧层空洞之外,1992年提出的每项重大威胁都愈演愈烈;
(2)人类已经“开启了5.4亿年来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许多现代生物都将从地球上消失,或到本世纪末宣告灭绝”;
(3)我们对物质的消耗惊人,无论从地理还是人口分布而言都极不均衡;
(4)人均淡水量减少了26%;
(5)野生鱼类捕捞量有所下降,海洋死水区面积也增加了75%;
(6)森林面积减少了3亿英亩(18亿亩),其中大部分都被转为农业用地;
(7)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鱼类数量整体下降了近30%;
(8)全球碳排放和平均气温持续走高。
(9)人类数量增加了35%。
这些算不算临界水平证据?
2012年6月,有15个国际研究机构专家组,在《自然》发表文章呼吁:人类已经使用了地球43%的陆地生物地理系统,养活70亿人口,如再增加7个百分点,人类就会走向不归路!这算不算是临界水平到来的警告呢?
1962年,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说到:我们站在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是我们一直行走的道路,给人一种舒适的假象,是平稳的高速路,可以高速行驶,但是,等在路尽头的是灾难;另一条路,走在路上的人不多,通向我们可以保护地球的最后的和唯一的机会。
当代人类生态思想家托马斯·柏励在2002年说到:我们正在面对地球生命系统的崩溃。其规模和严重性,在地球上只有6700万年前中生代结束和新生代开始时,恐龙和其他无数物种的灭绝,这样的大事件才可以与之相比。
20世纪天才的社会思想家PitirimSorokin在2003年曾说:我们的危机不是正常的,而是超常的。它不纯粹是一种经济的或政治的失败,而是主导了过去四个世纪的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基本形式的崩溃。
美国小约翰·柯布,2014年在世界文化论坛发表文章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地审视我们今天所处的境况,我们就会发现,生态危机的脚步在一步步逼近。以气候变化为例。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不可逆地发生了,它将断送上万年来良好的环境。即使我们明天就停止向大气排放碳,冰川也依然会融化、危险数量的甲烷也仍然会被释放到大气中、海平面也同样会升高。
2014年3月17日中新社休斯敦电:由美国数学家萨法(SafaMotesharri)领导,宇航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GoddardSpaceFlightCenter)资助,自然、社会学家帮助,他基于“人类和自然动力学”模型对未来100年工业世界发展状况进行预测指出,因全球经济不稳定,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压力不断增长,受工业化推动的现代文明正在加速走向毁灭。如不采取措施,现代文明恐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面临毁灭风险。
斯坦福、普林斯顿、伯克利大学参与研究的人员指出:地球正步入新一轮的“大灭绝时期”,而人类将率先遭遇灭绝。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绝率已经达到正常水平的114倍,研究主笔之一的杰拉尔多.切巴洛斯(GerardoCeballos)称:“我们正进入第六次大灭绝时期”。而最近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当时统治地球2亿年之久的恐龙与其他动植物因故灭绝。如果本次大灭绝不可避免,新的物种需要在数百万年后才能重新出现世界各地。这份报告与2014年杜克大学的研究报告结论一致。
1997年,戴蒙德在《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一书中说:由于当前的人类社会过着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不管用何种方法,世界的环境问题都必须在今天的儿童和青年的有生之年得到解决。惟一的问题在于是以我们自愿选择的愉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是以不得不接受的不愉快的方式来解决,如战争、种族屠杀、饥饿、传染病和社会崩溃等。
HermanE.Daly,JohnB.Cobb,Jr.,21世纪生态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21-22页),在书的导言中提到:未来40年里,全球体系将会改变,因为按照自然法则,它必须改变。……如果在不得不改变之前改变,在仍有改变选择之时改变,也可能不会避免苦难和危机,但带着对更加美好世界的现实期盼,全球体系可以在苦难和危机中建立。……有两条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生存之路和死亡之路。愿人类选择的是生存。
再来看近期的若干世界级事件: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迄今仍在全球蔓延。历史地看,这是一种急迫爆发的有战略性影响的事件。近期的重大事件还有,中美关系异变、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粮食安全、难民、贫富差距、生态环境等问题的严峻化,等等。总的来看,2020年以来的国际国内形势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叠加影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美关系异变;历史与近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基本问题。
所有上述问题与研究者的认识,以及相当部分没有在这里列入的客观事实,能够让人感觉到地球天平的临界平衡在打破吗?或者说临界状态的地球天平在向危险方向倾斜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我们看以上图表,在天平左边,中美关系纠纷是加重了左边的压力,金融危机加重了左边的压力,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加重左边的砝码……;天平的右边在减重,包括新冠疫情大爆发、全球气候变暖、异常气候等等。
上述系列事实,让我们隐约意识到:世界已经处于文明转型期,并且2020年很可能就是世界生态文明元年!人类文明史从来就是在困难与危机之中成长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此之谓也!
今日世界与人类工业革命前的历史时期相同的是,人类需要共同对待的主要对象在越来越明确,是自然系统,而不是别的;所不同的是,人类在工业文明时期创造出了全新的人工系统:包括人口爆炸、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环境污染、城市病,等等。这些新状态与底色状态的自然系统共生成为了全新的、人类不熟悉的自然系统。此自然系统不同于彼自然系统!
这就是今日人类所面对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实质所在。重重危机最终迫使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工业文明低下了头,转向了退潮状态。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在迅速涨潮。值此潮流激荡、你来我往的时刻,探寻出路、突破重围、开进到生态文明时代,就是全人类今日迫在眉睫的任务。
要突出重围,存在两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是确定方向、对象。方向是从哪里突破,对象是突破点在哪里?突破点的情况如何,对手怎样,既包括宏观趋势的判断,也有微观环境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建设理论指导。
第二项是准备突围的行动,包括组织突围团队,制定突围方案,准备技术与装备,还有积累建设经验,等等基本工作。
1.生态文明的方向
我们把文明时期的划分为六个阶段:
前文明时期,距今600万年-230万年;
原始文明时期,距今230万年-1.2万年;
农耕文明时期,距今1.2万年-公元1600年;
工业文明时期,公元1600年-2000年;
生态文明时期,2000年-?;
宇宙文明时期,2300年??
人类文明划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我们现在是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期,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第四文明过渡期,处于由经验型文明向智慧型文明飞跃的过渡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的根本特征是不可持续性。表现为生产不可持续(包括工业生产不可持续,农业生产不可持续),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包括乡村发展不可持续,城市资源不可持续,自然资源不可持续),社会不可持续(包括乡村社会不可持续,城市社会不可持续)。
生态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刚好和工业文明相反,是生产可持续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本质区别: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从经验型可持续发展方式,到追求物质利益的偏执型不可持续发展绝路,再到智慧型可继续发展道路的过程。
21世纪的今天,生态文明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建设的主旋律。人类社会将在此过程中实现思想、理论、技术、模式、道路的全面创新发展,借此完成智慧大飞跃。这样的大飞跃必将引发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文明是对生态文明的否定。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以毁灭农耕文明为前提的。今日生态文明必然是对工业文明的断然否定。生态文明将对工业文明思想、行为、模式与制度进行彻底的拨乱反正与扬弃。
这张图所表示的情况为由农耕文明到宇宙文明,这样四个发展阶段的过程。比较而言,农耕文明时期的活动空间比较大,工业文明时期的活动主要地集中在了城市部分,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范围既考虑自然地理系统,也考虑人类社会系统,大大地扩大到了整个地理系统范围,之后是走向宇宙文明时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们不可能用创造问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既然工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不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就不可能用工业文明的方式去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推断,生态文明建设的此岸基础相当程度上不在工业文明这里,而是在包括西方世界上百年前已经否定的农耕文明那里,在乡村那里。用长远历史发展的观点看,400年之久的工业文明,是人类左脚踏出可持续发展范围的短暂瞬间,回归到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必然趋势。
这是关于突破方向问题认识的第一个方向: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的方向
HermanE.Daly在《21世纪生态经济学》这本书里面提到,工业化是在资本主义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它与社会主义相容这点已经得到了证明。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不是关于要不要或能不能工业化,两者都视工业化为必然。双方的冲突在于,哪种经济体制能够更好地提供更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公平分配工业化生产方式带来的利益方面。不管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何差别,两种制度都完全依赖实行分级管理的生产单位,这些生产单位规模庞大,都是能源和资本高度密集并且专业化的工厂类型。两种制度都依赖不可再生资源,都在不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滥用地球吸收废物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只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两种形式,现代工业社会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状况和生态状况,而不是取决于两者的区别。这是赫尔曼达利在他的著作里面谈到的。
我们面对的近代史可以看成是:先有欧美工业化发达了起来,然后是1949年中国独立。建国后的中国,欲与虎争,必用虎力,为图生存而追赶西方,搞了工业化。工业化的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先后孕育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者共同的母体。今日当西方因工业化而出现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时,中国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基于中国体量巨大、近40几年来工业化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成倍放大了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在近代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边搞工业化,边寻求纠正问题之道。2012年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战略,随后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而此时的西方世界只是停留在享受冷战结束成果的晚宴中。这是一段西方世界400年、中国社会180年历程的交汇。今日中国正面临闯出一条出于工业文明、高于工业文明、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的道路的任务。
2013年7月8日,阿根廷新闻社在一篇《21世纪的革命刚刚开始:希腊、西班牙、土耳其、巴西与埃及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一部分》中说: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制造出来的国际现实是,不平等现象加剧,财富进一步集中,更严重的排斥现象,对劳动者的过渡剥削,工薪阶层购买力丧失,食品和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就业率低迷,自然条件恶化。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社会财富以‘利润’的形式,集中在人类越来越小的群体——资本家群体手中。
这段话比较概括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运动特征,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部分人追求局部利益,资本主义世界属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落幕意味着资本主义衰亡。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为社会整体谋福利,社会主义世界出生于工业文明时代,但属于接踵而至的生态文明时代。随着工业文明时代落幕,社会主义世界必将兴旺发达起来,社会主义必将替代资本主义。这是我们得出的基本认识。
没有生态文明的思维,便没有生态文明的行为。现实中有关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存在4个方面的思想认识类型。分别为:
纯粹的工业文明思维;
工业文明为主,生态文明为辅的混合思维;
生态文明为主,工业文明为辅的混合思维;
理想的生态文明思维。
现实中的争论主要也是发生在这四者之间。未来发展变化中,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过程也是上述思维类型转化的过程,即由前两个思维类型向后两个思维类型转变的过程。由于未来发展的总趋势,从文明大背景看,是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即由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本主义兴盛、社会主义诞生,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资本主义衰落、社会主义兴盛这样的过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地遵循社会主义原则,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突破方向。
3.乡村建设对象的方向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研究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时,关注到了地理系统。他指出:地理系统为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是勃罗乌诺夫(1910)与格力高里耶夫(1932)提出的概念。指上界以对流层高度为限(基地上空约8公里,赤道上空约17公里,平均为10公里)、下界包括岩石圈的上部(陆地上约深5-6公里,海洋下平均深4公里)之间的部分。这部分地理系统厚度约占地球半径的1/425,如果将地球比作一枚鸡蛋,那地理系统与地球的关系就相当于是蛋壳与鸡蛋的关系。
2015年,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研究学习小组编辑出版了《第六次产业革命》这本书,其中对地理系统有详细的阐述。我们来分析一下地理系统,事实上的地理系统是由自然系统跟社会系统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地理系统由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重合而成,地理系统包括乡村地理系统与城市地理系统两部分。因此,乡村地理系统属于地理系统,也就是农业系统属于地理系统。钱学森定义了地理系统后指出,21世纪是地理系统建设的时代。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在钱学森的这个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推断,21世纪是乡村地理系统建设的时代!简称为:21世纪是乡村建设的时代!这样一个推论与钱学森的预断有着统一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进一步推断,确定了21世纪是乡村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向。
有没有旁证呢?有!
美国著名的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专家莱斯特.布朗,在他2006年出版的《B模式2.0》序言里提到:西方的经济模式不适用于中国,它在印度也肯定不适用……。对于也在做着‘美国梦’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30亿人口,西方的经济模式也必然不适用。……现行的经济模式对于工业化国家也同样行不通……老经济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城乡贸易关系一直是有利于城市的,因为城市控制着资本和技术这些稀缺资源。但是,一旦土地和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那么在农村地区掌控这些资源的人,也许有一天将在城乡贸易中占据上风。他还说:世界“今天的城市化可能放慢,甚至逆转”。
这是我们读到的西方世界里面谈到的关于乡村发展跟城市发展关系的论述材料之一。
现在我们来谈基本认识: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创造性地提出了“21世纪是地理系统建设的时代”的预断。在此基础上,钱学森进一步提出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将迎来“以知识密集型农业”为核心建设内容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他还明确预测,中国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将在2021年发起,2049年完成。
钱学森是人民科学家,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提出的第五、第六、第七次产业革命结合,在中国消灭三大差别的构想及其科学论证,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乡村建设战略方向提供了珍贵的论据。
前面我们谈到了方向的问题,第三个部分突破对象三位一体的任务,所以我们确定了总的方向是生态文明的方向、社会主义的方向以及乡村建设的方向之后,那么这个对象它具体的任务有哪些结构呢?方向与对象确定后的工作就是明确任务,我们确定了生态文明的方向,社会主义的方向,乡村建设对象的方向后,明确系统建设任务就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城乡地理系统是在自然系统跟社会系统复合而成的系统,构成了城乡系统。其中乡村地理系统包括三部分成分。一部分是农业生产,二部分是乡村社会,第三部分是乡村社区,社区是生活的空间,是乡村家园。城市地理系统也有三部分组成,包括工业生产,城市社会,还有城市社区。这样联合起来的城乡地理系统事实上是两个板块,六项内容。
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人类活动中两个相互衔接的过程。认识问题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是第二步,两者相互关联,但是有本质区别。就认识问题的程度而言,两者间的区别就如同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区别一样,患者知道问题在哪儿,医生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两者的认识水平不是同一个层次。
2000年,李昌平在给朱镕基总理信中正式提出了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与农村问题,合称三农问题。从乡村建设角度讲,完成了第一步,是完成了发现问题的任务。今天,我们用地理系统方法,将乡村地理系统对象可明确拆分为农业生产、乡村社会、乡村社区三部分。为建设乡村提供了系统认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系统思想方法。至此为止,关于乡村建设的理论认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为建设实践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我们事实上是从认识问题状态进入到了解决问题状态。认识问题状态,即三农问题;解决问题状态,即农业生产、乡村社会、乡村社区,三位一体,同步建设状态。三者统一于乡村地理系统整体,属于三个不同的侧面。
这里可以较明确地理清地理系统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与乡村地理系统间的结构关系:如果将把乡村振兴五项目标任务与乡村地理系统对照来看,其中的产业兴旺指的是农业生产的问题,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社会建设的问题,生态宜居指的是乡村社区建设的问题。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方法体系。
第一个方向:生态文明的方向。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时代的存在鲜明的区别:工业文明时代主要是工业化性质的东西,生态文明时代是以生态化为核心的东西;
第二个方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工业文明时代主要是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并列,资本主义主导,社会主义新生这样的一个结构,而生态文明时代是进入了社会主义为主导,资本主义衰变的结构;
第三个方向:地理系统建设的方向。
在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乡村板块是一个消亡的结构,衰落的趋向,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以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乡村板块进入了兴旺发达的时期。在任务结构方面,三位一体的结构。在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乡村板块部分进行的是工业化的农业生产,社会主义国家里也是工业化的农业生产。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以后,乡村板块的建设已经转化为三个类型的生态文明性质的建设任务,叫做农业生产、乡村社会、乡村社区,三位一体,同步建设的任务。而且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建设,它分化成为了城市板块的三项建设任务,即工业生产、城市社会、城市社区,三位一体,同步建设的任务。
2017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任务。确定了面向生态文明时代,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乡村板块建设为核心,分别三方面全面展开乡村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国家乡村振兴总的战略方向、战略突破口与突破建设内容已经确定,我们应以此为建设指导方针,坚定地开展建设,突出重围,走向生态文明时代。
现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将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乡村建设建立了4项判断标准:
第一、建设者用的是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吗?
第二、建设者的社会主义性质如何?
第三、建设是以乡村发展为中心进行的吗?
第四、建设对象是系统的全面的吗?
在人类社会突破当代困境的过程中,我们现在可以用已经初步建立的三个基本方向与城乡地理系统建设中的三项基本结构任务作为四项尺度来分析认识现实世界,指导发展。也可以简称为“三加一方法”,四把尺子,四个尺度,四项标准。
2017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乡村振兴的三个发展阶段: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是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存在着: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角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城市力量与乡村力量的角力;乡村建设三项任务孰前孰后的部署行为;还有其他矛盾的角力。我们在战略层面面临的重要任务是:第一辨别战略行为,第二发起战略行为。
我们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然后再解决建设问题。必须认识到,在前期阶段存在工业文明势力强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运动,存在城市力量(人力、物力、财力)占据绝对优势,还存在乡村板块三项建设任务中产业建设存在巨大惯性,社区建设具有诱惑力的问题等。上述负面因素或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在相当长时期将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特征。对此,我们要始终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犯原则性方向性错误。
2020年我们面临着艰巨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小康社会实现;向乡村振兴过渡;十三五计划结束;十四五计划规划之年;又突发了疫情;中美关系异变;还有其他相关的互为因果问题的变化。
其中2020年遇到了一个具体的情况与问题。2019年前半年时,中央农办等5家单位发出了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提到了几个搬迁,村庄搬迁的问题,属于搬迁的村庄是“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确定为搬迁撤并类村庄。”
在此之前,国内的不同地区曾经发生过乡村合村并户的行为,引起了部分的争论。比如河南某地曾掀起“平坟运动”,甘肃也曾有过“平坟运动”,还有学校的“撤点并校”到“拆村并居”,有过“拆房子对于主人而言,无异于伤害他们的生命,野蛮拆迁无异于谋财害命”,“中华文明文化的根是在乡村,不在城市”争论观点。在这类合村并居事件起落背后,仍然有必要深入认识,理清发展思想。在2020年前后,山东等省采用措施,进行合村并居,这一行动影响波及全国,多个省区存在类似行为。
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经过长期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战略性行为。尽管现在事件已经得到遏制,但我们仍有必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与定位,从理论上讲清楚,以免死灰复燃,反复发作。
2006年,山东成为全国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合村并居行动加速。四年时间改造了近3000个村庄,搬迁6万多户农民,腾出建设用地指标近6万亩。2020年,山东德州计划要将8000多个自然村全部拆掉,通过让农民“上楼”,腾退出100万亩宅基地,从而产生100万亩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浙江省在2019年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浙江省龙游县委书记在建设“乡村超级大花园”项目中他提到: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龙游铁军越战越勇。士元实验区政策处理是今年全县第一场大仗,涉及33个自然村、1662户和2万多亩土地需要搬迁、流转。75个部门、乡镇1000多名干部开拔上阵、进村入户,正式签约后7天内签约率97.23%。士元之战后,兵团转战小南海片区,45天内拆违1200户、面积4.5万平方米。经此两仗,龙游铁军名声在外、所向披靡。
意思是下一步再进行几个拆迁的话,这个问题就成为简单问题了。
现在我们用新开拓出的三加一方法,对这样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
用第一个标准来判断,腾出建设用地指标事实上是合村并居重要基本动力,根本上讲是一种强化城市建设的行为,我们把这样一个行为判断为是一个工业文明的行为,不符合当今已经开始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代要求。
第二个标准就是行为主体方面,在合村并居这样的行为中,最终的行为主体是房地产商,这是少数人主导的行为,而群众只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总体上属于工业文明性质的行为,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的方向。
第三个标准,以乡村为基础的建设性质,合村并居尽管也有乡村社区集中建设的内容,建设的基础动机是为城市腾出建设用地,所以这项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是用工业文明思想指导乡村建设,属于工业文明性质的行为。
第四个标准,三大建设任务中包括乡村生产建设,乡村社会建设,乡村社区建设,而合村并居行为偏重社区建设,综合考虑乡村均衡发展不足,是工业文明惯性思维在作怪。
把前面的四项标准衡量结果放在一起综合评判,总体情况看,合村并居基本上属于工业文明思维与行为,缺乏生态文明时代思维认识。因此我们认为合村并居这样的行为属于工业文明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无关,因而是错误的战略突破方向与突破行为。我们已经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继续以工业文明行为作为战略举措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因此,应当历史性地停止合村并居这一行为。长远发展来看,乡村建设是长期的历史过程,未来是否要合村并居需根据未来需要判断,所以也可以称为:历史性暂停合村并居有利于乡村振兴。这也是我们第一个题目的来源。
事实上国内好多人已经发出过类似呼吁,对合村并居忧心重重。冯骥才就说:我们已经祸害了城市,请你们别再祸害农村了!
通向生态文明时代的道路探索
前面我们从理论上否定了合村并户行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完成: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健康中国、绿色中国、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任务。我们的道路在哪里?是什么?
答案是:全域有机农业道路。
1.乡村部分面临五项建设任务
第一项挑战,食品安全问题,即每个人、每顿饭吃什么,才能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第二项挑战,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我国15%左右的粮食依赖进口的问题,如何才能不再受制于人?
第三项挑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乡村社会逐步萎缩,留守问题严重,农业生产后继无人,而城市又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才能打破恶性循环?
第四项挑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乡村水资源、土壤资源迅速恶化、生物资源急剧萎缩,如何破解这种危机?
第五项挑战,国际农业安全问题,周边农产品出口国、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相当严峻,都渴望摆脱依赖单一资源的陷阱。中国进口农产品渠道日益狭隘,趋向于受几个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控制。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与世界粮食安全?
前面的5个问题合起来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如下图表示,
第一个台阶就是食品安全问题,然后是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以及国际农业安全问题。5个问题就是我们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乡村部分要建设的5个目标,只要实现了5个目标,就实现了我国农业的安全。
从理论上讲,5项内容5个目标,我们可以用5个工程来完成这一建设。这样就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反映前面我们介绍的内容,这5项工程合起来就是我们国家农业安全建设工程。
那么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通向这五大工程建设呢,这是咱们面临的问题。
2.全域有机农业是解决乡村五大安全问题的基本道路
我们经过比对世界农业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七八个方面。从传统农业来看,我们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但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彻底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解决的并不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只解决了部分,解决的也并不好。因此我们搞未来农业,不是说我恢复到传统农业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常规现代农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现代农业,只能制度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其他问题不能解决。所以我们不能再坚持常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其他如生物动力农业、自然农法、永续农业在理论上也只能够部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但对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全球农业安全问题不能解决,因此不能作为最终的主体发展方向。而只有全域有机农业才能够同时解决五大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惟有全域有机农业可以一箭五雕。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
第一,有机农产品最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大量实践证明,用有机农业技术替代氮肥、农药、除草剂等常规现代农业技术,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单位面积产量与动物生产率水平不降低,甚至还可以高产。相关技术仍在发展之中,因此推断:有机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第三,近代有机农业每年发展都在10%以上的增长率。今年疫情以来,有机农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在正常发展。消费者愿意支付有机产品更高的价格,有的高5倍10倍,这在总体上可望增加乡村板块经济权重,从而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经济基础,吸引部分城市人回流乡村,有利于最终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
第四,有机农业使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环境友好型、系统健康型技术,这样不断完善的技术体系可望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第五,假如一地、一国能够解决上述农业安全问题,就将为其他国家与人民解决当地农业安全问题带来希望,从而为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铺平道路。因此,唯有全域有机农业可以一箭五雕。全域有机农业道路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基本途径。全域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时代国家的重大基础建设任务。全域有机农业道路是通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光明大道。
3.有机合作社是全域有机农业建设先锋
我们解决了全域有机农业方向的问题,那么如何具体建设?
有机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本质规定,村庄与合作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第二本质规定。只搞有机,不搞合作社,最多只能建设“有机孤岛”;只搞合作社,不搞有机,就只能是空壳合作社、僵尸合作社。
未来发展中,我们要以有机化为核心内容,以合作社为基本形式,这是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两大本质规定。将有机农业与合作社组合而成为有机合作社,高度蕴含了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经济建设的内容、目标、方向与方式。
有机合作社是生态文明时代建设本质规定的统一体,是核心建设任务。有机合作社就是建设乡村振兴的先锋,一个又一个有机合作社、有机村庄、有机合作联社就构成了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的先锋队。站在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上观察:工业文明时代的口号叫现代化,现代化已经过时;生态文明时代的口号叫有机化,有机化时代正在到来。
前面我们分5个部分介绍了关于我们对于合村并居这样一个工作的理论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合村并居问题的定性认识,认为合村并居是一次错误的战略突围,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提出全域有机农业是通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光明大道这样一个认识。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文明起源中心中唯一一个独立传承至今的国度,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当代中国人身上,这将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经验型文明向智慧型文明的飞跃。在此基础上,人类将进入宇宙文明时代。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艰难的。让我们继续以和谐尊道,谦逊好学,勤奋实干的态度进行有机化建设,去迎接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吧。
问题一
工业文明是在自然生态威胁下低了头。这句话怎么理解?
胡跃高:工业文明在过去400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几乎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追求工业化,都认为工业化是正确的,都在工业化道路上向前推进发展。但是今天工业文明真正的对手出现了。这个对手不是别人,恰恰是她自己创造了一大堆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是用工业文明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比方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92年曾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但几十年过去了,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比方说水资源问题,比方说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用工业文明的方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比方说这个疫病问题,工业文明再一次低下了头,他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用生态文明的方式来解决了。
所以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发展的锐气已经反复受挫,元气大伤,已经低下了头。这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性的认识。
问题二
合村并居是不是资本下乡垄断农业?
胡跃高:合村并居这样一个行为,是城市工业化力量跟基层政府机会主义性质的结合行为,这个行为还不是垄断农业,它只是想把建设土地的区域流转到城市部分区域,它还不是去垄断农业区域的经济命脉,他只是把几个村庄并起来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这个建设土地的权利流转到城市去,是城市建设行为的外延。这些是不是垄断农业了?这个目前还不好说,工业文明行为的特点就是短期行为,局部行为。因为是一个局部思维的举措,不是系统思维的举措,它不是为了发展农业进行这样的操作,它的核心动力在于追求经济效益。政府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回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拿到土地进行城市化建设。至于说农业发展是不是有垄断的方式,发展农业这个他们没有考虑。我认为是这样的。
问题三
为什么危机如此明显,但普通百姓却无感呢?或有些人注意到了但行动却迟缓呢?
胡跃高:中国的近代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也是处在世界范围最关键的环节。
一方面,发展规模巨大,是10亿人级的规模;另一方面,发展短时间内发展速度很快,仅仅用4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三四百年的路程,发展速度极快,处在漩涡的中心。
我们多数人是一种独自面对市场状况,个人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进行系统思考,而且我们刚刚有机会用40多年的时间接受了工业文明、工业化的思想,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它会带来什么问题,加上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国家级的竞争,贫富间的竞争,从个人来不及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从政府腾不出手来系统地思考与对付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叠加,土地资源的问题,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跟短缺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一项一项它是分散开来的,汇集起来,不是整体一下来的,不是像大洪水一样一下来的,它是日复一日不断积累的。所以这个不容易被人一下看到。
但是,虽然如此,国际社会跟国内大量的总结报告,还是让我们越来越能看到了世界在发生变化的趋势。比方说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数据背后的事实,我们过去也并不了解整体变化情况,是后面慢慢有机会思考时,进行仔细收集资料后才发现的,知道了原来是这样一个整体的情况。这需要系统思维,联系起来考虑就变得很清晰了。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我们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专业的专家都被分割开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之下,按照专业类型把人把专家分割开了,按照经济利益的追求,把整个家庭分割开了。人人只管自己,顾不上整体,形不成整体思维方式,而这恰恰是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基本原因。
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认识不清楚,因为认识不清楚,行动就迟缓了。思想都没有,怎么可能行动,因此行动就迟缓了。这是一个基础,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思想认识对整体系统变化认识的滞后性、不全面性、不系统性,以及它所导致的危机所在。现在应该冷静下来,清醒起来,来采取行动。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立即要做的工作。
问题四
为什么叫有机化时代,不叫生态化时代?
胡跃高:生态这个词提出比较早了,在20世纪早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生态的概念有微观的生态,有宏观的生态,还有宇宙的生态。生态从理论上讲,概念比较宽泛,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生态文明时代。总的来说是对自然重视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方向。有机化是一个手段,和现代化一样,现代化也是一个手段。有机化有具体的行动,万事万物都联系在一块的,具体的行动每走一步都会联系其他。之所以叫有机化,不叫有机农业是由于未来的建设发展中,如果仅仅在乡村搞有机建设,不在城市也搞有机建设,那么你就会连一个有机基地都不会建设起来的。世界不可能在城市不搞有机建设的情况下能完成乡村有机建设的。因为资金在城市,人才政策在城市,决策权在城市,城市人如果不能够率先有机化,变成有机时代的人,那乡村部分的有机建设就不可能完成。
所以未来的有机建设是全社会的有机化建设,即包括有人的有机化建设,生产的有机化建设,环境的有机化建设,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把这样生态文明时代,叫做有机化的时代,而不是生态化的时代,生态是目标。有机化完成之日,就是生态文明建成之日。从词义上讲,生态生活的状态,是个空间状态,也可以是运动状态,是了解一个态的问题,有机是指运动的机制跟机理的问题,这样来区别这个关系。生态是目标,有机是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两者的关系,是统一的关系,不是矛盾的关系。
问题五
既然合村并居是一次错误的行为,为什么有些地方官员仍旧一意孤行呢?
胡跃高:合村并居,我自己经过了一次分析以后,我们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了它实际是一种工业文明的行为。在工业文明思想那里,他们认为合村并居是正常的、正确的。
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这里,我们已经看出来合村并居是错误的。为什么有些地方官员仍旧一意孤行呢?这是因为他的脑袋里还是工业文明时代的脑袋,他一心想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事儿,认为那就是正确的。但是今天来看,它属于已经是淘汰的过时的落后的行为,落后的思想跟落后的行为。因此在一意孤行,在这个问题上思想问题是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展开讨论,展开理论的研究。
钱学森曾经说过:当今这个时代是先有科学革命,再有技术革命的。先有科学革命的意思就是说先在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然后用技术革命再解决建设问题。
我觉得合村并居是一个技术问题,他的思想是工业文明的,因此他的合村并居的行为是工业文明的,是错误的落后的。未来发展中应该用生态文明的思想建设来解决好思想问题,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共同坚定地走向生态文明时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