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正处于一个千古变局中。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把土地视为养家糊口的命根子,而如今不少农民把土地看作是穿破的旧鞋不留无情地抛弃了,很多村庄人走屋空,村里满目萧条凋零。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趋于缓慢下滑,农村劳动人口逐渐减少,土地撂荒现象比比皆是。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粮食累积进口13112万吨,较上年增加13.9%。农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农业生产劳力不足,农村社会治理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村民可以有偿将土地流转给其他人种植,流转了土地的人拥有对土地的经营权。虽然从理论上说,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划分是明确的,但实际上有的地方是“马虎”的。比如村集体对土地的管理权是空置的,如果村民把土地撂荒了,县乡政府和行政村没有得到法律授权,无法把村民的撂荒地收回来,只能看着土地撂荒干瞪眼。当初土地下户时,多数地方采取的是见地分地的方式,一户村民30亩承包地,要分成五六块,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村民之间流转土地价格不高,亲友代种,甚至是无偿的。但是土地整片成规模流转,一般流转费是以该土地常年亩产量来计算的,租金过高导致流转土地者经营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因此出现流转了土地不种“跑路”的现象。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卓资县为例,城市下乡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的能人大户,真正能坚持下来盈利的最多不过三成,而血本无归者大有人在。
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这种没有务农积极性的现象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事关我国长治久安,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要立足自己解决。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没有不珍惜土地的权利,科学合理地经营土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新时期如何有效把农民组织起来
如何破解农村、农业困局呢?我的建议是: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整合土地等生产资源,尊重多数农民的意愿,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科学的土地经营方式。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通过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农业集体生产,其历史功绩不容否定。要保证了五亿农民有饭吃。农民不组织起来,就是一盘散沙,难成气候。当初日本鬼子侵略中国,进入农村,把农民就像赶羊群一样驱赶屠杀。共产党进了村,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就由绵羊转变为雄狮,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敌人赶了出去。新时期农村建设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把农民组织起来,就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成果就难以巩固。
如何将新的时期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并不是要恢复人民公社的模式。但必须看到,改革以来“一刀切”地搞包产到户也已经显现了一些弊端。在华西、刘庄、周家庄几个并没有搞包产到户的地方,却都发展成富裕幸福的新农村,它们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2014年6月,贵州省塘约村遭受到特大洪水灾害,房屋塌了,路冲垮了,农田冲毁了。面对毁村大灾,塘约行政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绝境求存,抱团发展,将土地等七项财产权利重新收回集体经营,结果三年大变样,如今外出打工村民纷纷回到村里搞生产,塘约村已经成为富裕村、明星村。
乌兰察布市也有这样的例子。察右中旗乌素图镇,土地属于沙板地,原来是一个出名的穷地方,包产到户前十年里,三分之一人口流落他乡。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主动求变,组织村民将零散承包地调换成大块地,在大块地上打井种红萝卜和瓜菜,建红萝卜种植协会、合作社,结果乌素图红萝卜创出了全国名牌,乌素图成为全国红萝卜第一乡,每年秋收时还有2万外地人来乌素图打工。乌素图镇党委和政府将村民组织起来开发产业,是当地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根本动力。
组织农民的三个原则
新时期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要坚持三条原则。
一是,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那些没有经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所谓上层精英决策,其主意往往是误国伤民的纸上谈兵。应该放手让农民群众自己去搞,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察右中旗巴音乡中不浪行政村,利用政府帮扶资金起步,行政村建立了一家农资服务公司,代销山东一家老牌国企生产的专用肥料,厂家派技术员专程指导。过去当地马铃薯最好亩产为4000斤,技术员保证使用专用肥料,按照技术标准规程做,亩产可以达到6000斤。通过经销农资产品,该公司今年可获利七八万元。贫困户也能用上专用化肥,采用了科学种植方法,丰收有望,扶贫工作见到了实效。中不浪行政村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是坚持村民自治的原则,村里的事让村民自己做主来处理,按照一定的程序,民主表决来决定。土地可以继续分户承包经营,也可集体收回来,按照各家地亩多少以股份制的合作社的模式来经营,还可以集体招标转让经营,村民按地亩收取转让金,也可以集体雇工采用机械化耕作,村民按地亩分摊生产费用,分享粮食成果。如果大多数村民同意,村集体可以调整村民的承包地,将分散的小块地调整为大块地,便于耕作。愿意合作经营的社员,把土地集合起来集体经营,愿意家庭经营的,通过调整土地,在自己大块承包地上经营,一个村也可以采取两种体制。总之,采用哪种生产经营形式,让村民自己来选择。
三是,要坚持党在农村的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组织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向伟大理想目标奋斗,是共产党的看家本领。将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当前党在农村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今,有的基层党支部已经行动起来。我在察右中旗中不浪行政村采访,问党支部书记张德兵,你们行政村集体开办的农资服务公司,性质是集体所有制,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为什么?张德兵告诉我,合作社是村民强强联合的组织,这种组织也应该鼓励支持。但是,那些经济弱势的贫困户怎么办呢?党支部不能不管吧。行政村成立了农资公司,有了帮助贫困村民购买或者赊欠使用化肥、实行科学种田的条件,这才能让他们脱贫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张德兵的话让我很感动。如今国家对农村帮扶力度空前的大,财政投资到贫困村、贫困户的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将政府的财政帮扶款变成帮扶基金,形成集体产业,用来帮助贫困户生产致富,这才是长远之道。农村扶贫工作不能采取运动式的方法,说到底,扶贫工作应该主要依靠当地人自己来搞。政府和社会的扶贫资金是必要的,但是帮扶资金的使用,扶贫项目的上马,应该由当地人自己来做主。当然,扶贫单位和当地政府也应该出主意想办法,特别是要加强监管,但是不能以客代主,取代行政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主体作用。村集体有了集体产业,有了集体财产收入,农村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振兴农村才有希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