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提问:
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改成了15.5亿亩永久性耕地,现在农村里种地的都是50岁以上的农民,青壮年普遍不愿种地,甚至不会种地,只愿意打工赚钱。对于这种隐含的粮食危机,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
宋鸿兵老师:
在我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用利润,用成本收益分析来作为价值取向的。你不给他利润,他就不会去做这个事。你要想让大家去种田,就必须要给种田的人利润。
怎么给他利润?两条路,一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走石油农业那条路,提高单个人的生产效率,那样他的收入会提高。二是提高粮价,城市人会觉得吃粮很贵,相应的农民的收入就会变得非常高。没有其他的办法,难道让国家去贴补吗?我认为那套办法是走不通的。
最终你一定要让生产者通过市场得到利润。要么是大规模的石油工业用在农业上,也就是走化肥农业那条老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让单位个体的生产率大幅提升。但同时代价是让土地恶化,盐碱化、板结化,这是短期效益的一条路。
要么你就真要给粮食提价,在国内市场维持一个高粮价。当然这个时候你要面临国际粮食供应的竞争,比如美国粮食的竞争。日本不也有这问题吗?大米的问题,牛肉的问题,跟美国打了多少年的贸易战,日本死活就是不放这个口,他就是要给农民留下一个高利润空间。贸易战打吧,打个二三十年,我继续跟你耗着,哪怕在工业领域中做出让步,我也不开放农业市场。道理是一样的,中国也是这么回事。
你要么从长远来看调整粮食价格,让粮食价格从生态角度来说,从国家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真正高到一个合理的程度,你要走生态农业道路。生态农业一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劳动效率来看,一定是低于机械化生产,低于石油农业的。这是短期的问题。
但在长期,你可以留下青山绿水,可以让你的农业永续发展。可以让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布局,让整个生态环境变得更健康更可持续。
在我看来,从国家政府这个角度来说,选择第二条路是比较恰当的,是比较合乎长远利益的。
不过我们虽然希望中国农业能走上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实际上这个恐怕很难发生。主要原因是大家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并不会马上能够见到实惠,短期来看它的效用不如第一条道路那么直接,短期效用会蒙蔽人的双眼,短期行为永远会占上风。
所以可能我们是先走大规模石油农业的道路,当你最后看见这些副作用太大了,开始回头反思了,才能往生态农业这条道路转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