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年”
【《香港虎报》11月7日文章】题:成熟壮大(作者 布隆伯格商业新闻社专栏作家佩塞克)
几乎毫无疑问,经济史学家在编纂2002年经济编年史的时候,会将今年命名为“中国年”。现在,各方投资者正以前所未见的热情向中国涌来。
东盟首脑会议与会各方确认了一个事实:中国是本地区的经济大国。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一天即将到来,但这一天好像已经来了。
日本过去扮演着地区大国的角色,但持续12年的经济衰退吓跑了投资者。跨国公司和投资银行开始向中国进军,因为中国能够提供一个越来越有活力的13亿人的市场。他们来这里的原因还有一点:日本已经倒下去,暂时是无法站起来了。日本仍然是亚洲头号经济大国,但在经济活力方面则远远比不上中国。
在香港、日本、新加坡和台湾做生意成本很高,因此富裕国家的富有者打算来中国大陆做生意。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直在静静创建自己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成本合算的出口企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原因。
投资者和一些亚洲领导人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中国是不景气的全球经济中的一块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绿洲。从日本、新加坡到美国和欧洲,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与不稳定的经济作斗争,但中国的经济却是蒸蒸日上。
参加东盟年度首脑会议的亚洲国家领导人几乎全部同意投资者的眼光。东盟的未来可能要更多地依靠中国而非日本。
在此次首脑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一个在10年内创建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根据在场的日本官员的看法,通过签署这项协议,中国抓住了这一进行自由贸易的机会。签署协议后,中国将在这一方面获得很大的领先优势。
令人吃惊的是,东南亚国家在看待中国崛起时使用的是一种较为平和的口吻。对于许多人来说,资金和劳动力流向中国是具有很大危害的,这会使亚洲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所作所为不像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而像是一个真空吸尘器,对亚洲的商机进行吞噬。
但是,也有两个好的方面值得考虑。首先,尽管中国在短期内过多地获取了就业机会和资本,但从长期来看今后数年中国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消费市场。其次,“中国因素”能够成为急需变革的整个亚洲地区经济的重要催化剂。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说:“中国其实已经做出了保证:她无意吞掉我们的经济。”其他领导人也意识到,无论他们喜欢与否,中国都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问题是如何从这支经济力量的不断强大中获益。
从较长期的角度来看,中国崛起的好处是创造出一个东亚地区现在所不具备的其它国家可以倚仗的增长支柱。日本曾经扮演过这一角色,直到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而且泡沫经济破灭还造成了日本现在的通货紧缩。12年后的今天,日本已经不那么像一个火车头,而更像列车中的最后一节车厢,而且这节车厢的轮子还是方形的。
中国拥有日本所不具备的东西。中国拥有蓬勃发展的城市、快速增长的人口和一个渴望展示自己财富的中产阶级。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增添了更多的动力,使中国的影响范围得以扩大。具有国际化思维的企业非常清楚中国的潜力。
中国给亚洲的贸易体系带来了震撼,这并不完全是坏事。中国的崛起使得一些公司和一些政府被迫重新考虑他们所能做的和他们所应该做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