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目击科威特被伊拉克占领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1-1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目击科威特被伊拉克占领 1990年,伊拉克公然侵占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震惊全世界的一件大事。十余年过去了,其后遗症至今仍困扰着这个世界。'...

目击科威特被伊拉克占领


1990年,伊拉克公然侵占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震惊全世界的一件大事。十余年过去了,其后遗症至今仍困扰着这个世界。笔者当时在我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工作,亲身经历了这段难以忘怀的历史……
战前众多不祥征兆
1990年7月,地处阿拉伯半岛大沙漠东北边缘的科威特,天气格外炎热,白天持续高温达摄氏51度,最高时竟达53度。骄阳似火,暑气蒸人,家家户户的空调昼夜转个不停。
7月17日晚,我作为中国驻科使馆临时代办应邀出席伊拉克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一进宴会大厅,迎面挂的是一幅巨型手绘阿拉伯世界地图……地图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位置是萨达姆总统穿着军装的半身像,由其头像发出的粗线条光芒辐射至各个阿拉伯国家的首都。这一地图的构思和内涵十分深刻而明显,我暗暗思忖:“雄心勃勃的伊拉克领导人千万不要失去理智……”
科伊两国近在咫尺,伊驻科大使长期滞留巴格达,当晚的国庆招待会由临时代办主持。科方出于外交礼仪,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和内政新闻大臣出席招待会,但他们在门口寒暄和交谈了10分钟左右便先后离去,都没留下进餐。显然,双方的外交礼遇和举动有悖于常理,足以表明两国存在芥蒂,酝酿着危机。
1961年科威特独立后,与北邻的伊拉克一直存在着边界领土和石油争端,为解决这一争端两国领导人时有互访,但互不相让。1990年7月18日,伊拉克领导人和新闻媒体开始公开指责科威特,并向两国边界地区调集军队。萨达姆总统说:“伊拉克用生命和金钱捍卫着阿拉伯世界的东大门,科威特却疯狂地偷采伊拉克边境的石油,这等于是用涂了毒药的匕首从背后戳了伊拉克一刀。”为此,科外交部次长连续三次召见各国使节,阐述科方立场,呼吁国际社会伸张正义,制止伊拉克的无理要求和军事威胁。
伊科关系日趋紧张,在阿拉伯国家多方撮合下,7月31日,科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和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前往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举行直接谈判,但谈判失败。8月1日晨,双方代表团离开沙特回国。
一切迹象表明形势十分严峻,结合外电报道和评论,我当天赶写了“科伊谈判失败,伊重兵压境”的电文,紧急报告国内。
伊拉克凌晨悍然入侵
8月2日清晨5时许,数架伊拉克战斗机划破科威特市上空的宁静,从使馆主楼屋顶低空掠过,刺耳惊心的呼啸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直觉到最忧虑和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急忙从床上跃起,推开紧闭的窗户,外面的枪炮声由远而近交织在一起,远处浓黑的硝烟翻滚升腾。我立即打开床头的收音机,科威特电台正在滚动播放国防部的一项简短声明,宣告伊拉克军队于凌晨2时悍然入侵科威特,科政府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抵抗,以一切可能的手段抗击背信弃义的侵略者……我顾不得换衣服,穿着睡衣直奔楼上,尽快把这一突发事件报告国内。
正当伏案疾书电报时,科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打来电话:“我向代办先生紧急通报,请您即刻报告贵国政府,科威特政府呼吁友好的中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其它常任理事国主持正义,谴责和制止伊拉克的侵略,维护科威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当我处理完以上紧急事务,走下楼准备去吃早饭时,看到使馆一些同志正在主楼门前观看空中一架架空投完毕返回的直升机,机舱门敞开着,舱内有两三个人探头俯视着战火纷飞的城市,机身上明显印着伊拉克国旗。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又把大家吸引到楼内,驻扎在市郊的我国医疗队报告,他们所在的医院送来了很多伤员,询问外面的枪炮声是怎么回事……这一电话猛然提醒了我,经济参赞处、商务代表处、新华社分社和我国的13家公司以及约5000名劳务人员都分散在远近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我突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军事占领下的科威特
8月2日伊军占领科首都后,科威特政府部门全部瘫痪,社会服务机构也停止运转,战争恐怖笼罩着这个弱小的石油富国,令人透不过气来。
银行、商店、机关、学校、报社和出版社均面目全非,门窗被砸坏,内部被抢劫,有的甚至被纵火焚烧。昔日异常繁华、熙熙攘攘的市区和灯火通明的闹市已不复存在。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亦荡然消失,私人汽车和来往行人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川流不息、隆隆作响的坦克、装甲车和运兵车。城市绿化初见成效的路边小树,花草和街心花坛、草坪在烈日暴晒下开始枯萎,垃圾堆比比皆是,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气味,被击毁、仍在燃烧着的坦克和车辆冒着缕缕青烟,路边的自助加油站无人收费,过往车辆加油后扬长而去……
在伊军严酷的军事占领下,190万科威特人和近百万外国侨民的生活日趋紧张和艰难,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战争恐怖更令人难以忍受。
原伊拉克驻科大使馆实际上已成为伊占领军的司令部。方方正正的三层米黄色楼房,底层有一个可容纳一二百人的大地下室,楼内电梯上上下下十分繁忙,到处张贴着萨达姆的肖像及“萨达姆总统是阿拉伯民族的伟大统帅”等标语。国庆节时装饰的彩灯依然环绕着使馆的建筑,但此时楼顶平台架起了4挺高射机枪,周围坦克和装甲车林立,荷枪实弹的士兵密集警戒,被捆绑着双手、蒙着眼睛的科威特人在军警的押解和推搡下进进出出,地下室已成为临时监狱。曾在科威特出任7年大使的伊拉克外交部副部长阿布·杰巴尔,坐镇这栋大楼,是名符其实的占领军司令,有关科威特的一切事务须由他审批签字。
我们使馆在战争环境下坚持工作的24天中,与伊方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阿布·杰巴尔。为了寻找我失踪的劳务人员,交涉撤离通道,特别是领取每批撤离人员的特许通行证,我曾先后去伊军司令部10余次,而不少次是在宵禁的夜晚,甚至是电话未能预约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前往交涉。根据伊方要求,特许通行证必须由阿布·杰巴尔亲自填写撤离人员的人数、车辆数和路线,并最后签字和存档。
冒险夜访伊军司令部
8月19日晚,为领取次日我离科人员的特许证,我与司机管蜀平不得不去伊军司令部一趟。晚9点出发,近11点才返回使馆,同志们都为我们捏了一把汗……
这一批撤离人员的人数1818人,车104辆,是规模最大和最集中的一批。经过经参处和有关公司的精心组织和安排,第二天将要撤离的这批劳务人员和车辆数目,直到晚8点30分才最后确定并报告使馆,我必须当晚取得特许证,天亮前复印并分发给每辆整装待发的车辆。
大家送我们到使馆门口,不停地嘱咐着:“路上千万小心!7点半已经宵禁了,他们随时都可能开枪。”
“现在只能靠车前悬挂的国旗和我的外交官身份硬闯了!”我边说边跨进了汽车。
夜格外的深沉和寂静,潮热的天气酷似蒸笼,汽车里开着冷气,西装里边的衬衫已被汗水浸湿。望眼车外,漆黑夜空的星斗却发出冷酷无情的寒光。伊军在所有路口都增设了路障和岗哨,路上很少看到车辆驶过,只有架着机枪的伊军巡逻车往返忙碌着,不时拦路盘问和搜查。忽稀忽密的枪声从远处传来,异常清晰而恐怖。我在科威特工作和生活多年,这个国家的夜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阴森可怕过。
汽车驶近伊军司令部地区,戒备愈加森严。通过层层警戒路障时,伊士兵都要以占领者的姿态和特有的警觉,向你端起冲锋枪,高喊:“停车!”我们不敢稍有怠慢,赶快出示证件,说明来意,方可通过。
当我走进司令部时,发现美国驻科使馆的军事参赞坐在阿布·杰巴尔的办公室门前,战前科政府不允许外国派驻武官,但允许派军事参赞,他实际上就是不穿军装的美国武官。我俩打完招呼后,他小声对我说:“伊拉克外长塔里克·阿齐兹来了,穿着军装,刚上楼。看来阿布·杰巴尔现在很忙。”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杰巴尔才从楼上下来,带我们进了他的办公室。他的贴身警卫双手握着冲锋枪站在门外守候。
进到屋里,美国军事参赞在和阿布·杰巴尔谈话。我坐在一边的沙发上,随手翻着茶几上早已过期的阿文报纸,耳边听着美国参赞和阿布·杰巴尔正在交涉:“我国的一名科技专家为了逃避战火,前两天开车逃往沙特阿拉伯,快到边界时在沙漠中被伊军开枪打死……”
“司令部已经两次照会各国原驻科使团,各国使馆人员和侨民撤离时,必须携带特许通行证,否则一切后果自负,”杰巴尔毫不客气地回答。
在旁边听着他们两人的对话,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在一切顺利,我们办完了手续,使撤退的人员及时离开了科威特。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