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4年7月28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4-07-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转变中的中国对外战略 '...

    中国目前的对外关系比过去稳固,从反霸统一战线,发展到不从属于任何国家的独立自主;北京利用独立性概念加强它同超级大国打交道的手段,从战略上说中国提出这个目标是恰当的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七月五日一期文章】题:转变中的中国对外战略(作者:波拉克)(原编者按:波拉克是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兰德公司政治学部高级成员。他最近发表的著作是《联盟策略的教训;中美安全关系》。本文的观点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并不反映兰德公司或赞助该公司的任何政府机构的观点。)
    北京目前对外关系的发展看来要比前一段时间来得稳固。中国七十年代末曾雄心勃勃地企望建立“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想藉以把各国动员起来,建立一个反对苏联扩张势力的奇特的联盟,但它现在不再提起这种企望了。在美国总统里根执政的头两年,人们显然对中美关系的前途普遍感到担心,现在,这种担心减少了,特别是在中国总理赵紫阳访问美国和里根回访中国之后。
    同时,中国已经缓和了同苏联的紧张关系。中苏两国的副外长差不多每年都要举行会谈。中苏贸易额在七十年代非常低,现在已经有所增加。此外,双方还为国家间的关系确立了一种比较恰当的基调。
    这些情况证明,中国已经从紧密地同美国站在一起转为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有三大目标:第一,避免对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国(实际上只是美国)承担那种会把自己同它搅在一起的义务;第二,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使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选择余地多样化;第三,缓和中国四周的紧张局势,以便能有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
    中国领导人利用独立性这个概念来加强北京在同别国,特别是同超级大国打交道时施加政治影响的手段,此外也是为了说明中国在国际体制中的长远战略目标和使国内在中国对外政策问题上保持意见一致。但是,一个国家的长远目标同其实际能力之间常常有距离。
    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概念的产生,同中美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国在一九八○年底开始维护自己的独立立场,在整个一九八一年里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中国政界元老邓小平和总书记胡耀邦一九八二年中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则使这种概念正式确定下来。
    中国人认为,申明这一点是针对当时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主流的挫折和纠葛。北京想向华盛顿表明,中国还有其他选择,不一定非得完全仰赖美国。同时,这类独立声明也是向莫斯科发出的一个信号,给美中关系规定了限度,从而为莫斯科同北京缓和关系提供了机会。
    从大的战略上来说,中国提出这样一个目标看来确实是很恰当的。中国幅员辽阔,是个潜在的强国,因而它不能再被甘居象中苏联盟中的小伙伴那样的地位。但是,从实际政策的角度来说,它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仍然是个问题,特别是在中苏美三角关系中。
    跟过去一样,今天中国的安全议程中居首位的仍然是它同超级大国的关系。从更大的国际范围来说,超级大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对比状况,会对这两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产生影响。
    自从中美两国在一九七一——七二年实行和解以来,就只有苏联(连同它在该地区的盟国)对中国构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严重威胁。把这一切同苏联七十年代中后期在第三世界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架势联系起来,美国和中国从中看到了建立同盟关系的机会。
    但是苏联对于一个假定的美中日军事同盟大大地过虑了。莫斯科对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心照不宣的安全合作以及华盛顿、北京和东京之间日益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不能掉以轻心。然而,在八十年代初,战略上的、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一大堆困难和分歧,使得刚露端倪的中美联盟夭折了。
    中国人开始宣称,同华盛顿多少保持一些距离,而不是紧密结盟,更符合它的长远利益。
    中国在一九八二年秋季同意磋商中苏关系正常化问题,至此,苏联朝向长期谋求的同北京关系的突破靠近了一步。
    中国认为,减少中美合作,减少中苏论战,会有助于说服莫斯科相信苏中关系是有机会取得重大进展的,特别是在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但是,它们的关系中没有出现突破。有关长期以来妨碍两国改善关系的那些事态发展的会谈仍然陷于僵局。
    尽管中国坚持认为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没有重大改变,中苏关系就不会有重大改善,但在一九八二和一九八三年中,双边关系已经正常多了。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苏联并不打算消除北京所说的在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方面存在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开始重新考虑同美国的政策展开激烈争论会引起的一些后果。
    与此同时,美国也权衡了中美关系如发生严重破裂将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可能在远东造成的政治影响。虽然北京继续维护其独立的对外政策立场,但是它现在这样做的目的是,阐述中国的长远目标,而不是因为北京认为美国采取了许多冒犯中国主权的行动(特别是在与台湾有关的问题上)而惩罚美国。
    除了朝鲜半岛之外,中国同美国在对外政策上有争论的大多数地区对于北京紧迫的安全需要并不是特别重要的。美中两国在中东、中美洲和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这些问题上的看法大相径庭,但是这些看法并不会直接损害中国的安全考虑。然而,苏联对于这些事态发展并没有表示热烈欢迎。莫斯科在中苏争执中的那些重大问题上采取的毫不让步的态度表明,苏联人并不相信中国自称的对外政策独立性。 yKe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北京七月二十六日电】(记者:葛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的“飞虎队”的创始人陈纳德的遗孀在一九四九年共产党接管权力时同她的丈夫逃离了中国,但是她说,看来中国共产党人不计前嫌,热情地欢迎她回老家来。陈香梅昨晚在对本社记者发表即席谈话时说:“从那以后,我回来了四次。”
    陈纳德夫人一度狂热地支持逃遁到台湾的国民党人。她承认,既然美中关系在逐步发展,她也采取了比较和解的立场。
    五十九岁的陈纳德夫人是位显要的美籍华人,是华盛顿的一家航空设备公司的经理,还是里根总统的出口委员会副主席。她还是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航空航天贸易代表团的领导成员。
    该代表团预定七月二十八日离上海回国。它已签订了一项加强与中国的航空航天合作的议定书。
    在这个十八人代表团昨天在中南海会见了赵紫阳总理之后,赵请陈纳德夫人留下来再谈一会儿。她在昨晚的一次宴会上对记者说:“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谈得非常友好。”
    她不肯具体说明他们谈了些什么,但是她说,赵要她不久后再来访问。
    陈纳德夫人说:“他要求我下次逗留时间长一些,见见所有年轻的新领导人。”
    陈纳德夫人性情开朗,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和北京方言。她喜欢画眉毛,穿华丽的旗袍。 yKe品论天涯网


7月30日加蓬外交部长马丹·邦戈开始
    访问巴西7月31日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访问
    香港8月1日—3日禁止原子弹氢弹一九八四年世
    界大会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8月上半月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访问墨西
    哥、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巴西8月4日—14日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在莫
    斯科举行8月5日—10日朝鲜政务院总理姜成山正式访
    问中国(辛济之) yKe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香港七月二十六日电】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今天在前往北京同中国的部长们举行会谈途中在这里说,英国同中国就香港前途举行的会谈在沿着规定的轨道进行。
    杰弗里·豪抵达香港后发表的一项声明说:“虽然有些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但谈判是在沿着规定的轨道进行。”豪到这里来为的是同议员和官员们进行磋商。
    豪说,英中两国已商定,在一九九七年前由英国承担责任。他这显然是想让香港人民放心。
    豪说,伦敦在努力争取同北京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详细的协议,以使香港在中国一九九七年收回主权后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连续性和实行自治。
    豪说,今年以来他的第二次北京之行是前几周就计划好的。他强调这一点显然是想消除这样的说法:他这次到北京是因为出现了危机。他说,香港问题是英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之一,为了香港五百三十万人民,英国要尽最大的努力促使谈判圆满结束。
    【美联社香港七月二十六日电】在中英两国为就香港前途达成一项协议而举行的会谈接近中国提出的九月份最后期限的时候,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前往北京途中于今天抵达这里。
    英国政府发言人说,在北京进行五天访问期间,豪将同中国领导人讨论“有关香港前途的所有各个方面的问题”。 yKe品论天涯网


    【英国《外事报道》七月二十六日报道】据巴基斯坦人士说,阿富汗政府已经把它的一片领土割让给苏联。所有权一向有争议的瓦罕走廊是俄国和巴基斯坦之间一块手指似的地方,刚好同中国接壤。
    这种奇怪的边界安排是英国和俄国双方官员在一八九五年作出的,目的是把俄国同印度帝国分开,但是,革命后的俄国重新对这一走廊提出了领土要求。
    瓦罕没有阿富汗游击队。在俄国于一九七九年入侵阿富汗之后,住在瓦罕的大部分吉尔吉斯部落人离开了这一地区。
    留下来的几百人中有些人有时越境进入巴基斯坦。他们报告说,俄国已经在这个走廊建立了庞大的军事设施。 yKe品论天涯网


    【日本《东京新闻》七月二十七日报道】题:外务省表示要灵活运用对苏制裁措施
    外务省首脑二十六日晚就美国解除苏联渔船不得在美国渔业专管水域捕鱼的禁令一事发表谈话说,「日本对美国不断缓和对苏态度很关心」,「日本政府也准备灵活运用对苏制裁措施」。禁止苏联在美国专管水域捕鱼,是美国政府因苏军入侵阿富汗而采取的制裁苏联的措施之一。 yKe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