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4年6月3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4-06-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哈希分析美苏“第三次冷战”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五月二十九日文章】题:一九八四年春的美苏关系(作者:约瑟夫·哈希)
    美苏之间互相攻击的言辞比最初“冷战”时期使用的言辞还要激烈和敌对,但是情况不同。
    从表面上看,美国总统称苏联为“邪恶的帝国”。莫斯科反唇相讥,称里根总统为“不知羞耻的骗子”。斯大林和杜鲁门都是坦率和直言不讳的人,他们说话不吞吞吐吐,但是他们两人谁都没有使用过这样公开咒骂的语言。
    在第一次“冷战”的表面上采取比较克制的态度的背后是一系列真正的危机。在今天的恶语相向的背后却没有真正的危机。重温真正的“冷战”对展望今后是有益的。
    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苏联人关闭了所有进入西柏林的地面通道。华盛顿先考虑派遣装甲列车通过封锁线。进一步考虑后,华盛顿决定实行空运。
    第二次是古巴导弹危机。那一次更加危险。在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这六天里,当甲板上有着战略导弹的苏联舰只沉着地驶向古巴,美国海军的大批军舰接受了拦截的任务时,全世界都屏息注视。
    今天则根本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会有美国与苏联的武装部队发生那样军事对抗的严重的前景。
    的确,中东的局势有些紧张,伊朗和伊拉克正在袭击波斯湾的油船。但是,无论是在伊朗还是伊拉克,都没有苏联军队,也没有苏联海上部队在波斯湾里伺机而动。
    自从一九六二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美国和苏联只有一次看来会有进行军事对抗的可能性。在一九七三年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人包围了埃及的军队,苏联命令它的一个空降师进入战备状态,好象要去援助被包围的埃及人。美国则命令部队进入B级战备,但是美国也命令以色列停下来。危机过去了。
    今天,双方使用的言辞确实令人吃惊地充满敌意。但是货船每天仍在美国的港口为苏联人民装运谷物。
    当朝鲜的大型客机被击落时,华盛顿的第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就是向美国的农民们保证,里根不会再对苏联实行谷物禁运。
    这场新的“冷战”使用了各种言辞,摆出了各种姿态。言辞是侮辱性的,但是,在侮辱性的言辞后面,苏联大使多勃雷宁不时同里根总统或同国务卿舒尔茨进行悄悄的会谈。情况是不一样的。 u4q品论天涯网


中国主张所有国家一平共处,不鼓励对抗,无损于第三国;中国外交与那些热衷于冷战和破坏国际和平生活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
    【南通社五月二十八日报道】题:赵紫阳访问西欧
    中国总理赵紫阳昨天去欧洲国家访问。这是再次显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政策的机会。
    这些天来,中国报刊的评论一再强调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关系中没有任何直接利害冲突。中国和欧洲的共同愿望是不要发生战争,保障和平生活条件。评论认为西欧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中国欢迎和支持西欧和东欧的独立自主倾向。
    中国同西欧的贸易去年达到六十八亿美元。进展是迅速的,但潜力还大。中国人已清楚地看到了这种潜力。他们发现欧洲正在摆脱经济萧条状态,因此现在正是向中国更加开放的时候,因为要巩固欧洲的经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是需要的。
    中国正在执行经济现代化的方针,很难再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四十来万个企业正等待着改造和技术现代化。
    中国总理到欧洲巡回访问,最近几个月中国领导人出访其他国家以及外国领导人来华访问,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正大大开展外交攻势。外国观察家由此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这些访问表明,中国主张所有国家都进行合作和和平共处。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外交鼓励对抗或其活动有损于第三国。第二,中国的外交行动同那些回到冷战、日益热衷于冷战、使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和平生活所需要的正常的国际生活条件不断受到破坏的行为成了鲜明的对照。 u4q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新加坡五月三十日电】新加坡第二副总理拉贾拉南说,中国打算保留英帝国主义在香港建设的社会,这是「很了不起」的。今天发表的拉贾拉南在一次关于「把传统地区并入现代城市结构」的讨论会上的讲话说:「过去几个月来,我一直以很大的兴趣注视着北京对于从英国手中接管香港的态度。
    「简单说来,就是共产党政权宣布,一九九七年英国人离开香港后,北京不会破坏这个英帝国主义建设的社会,而是将把这个社会连同它的弊病及长处一起保留下来。」
    拉贾拉南还说:「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经营至少五十年不会受到干涉。香港的生活方式将继续保持下去,也许只有那些比较腐朽的现象除外。」
    他说:「这是一个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权宣布的,因此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看了这样的报道,使我大大增加了对邓小平及其同事的政治与历史见解的敬佩。中国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注重历史的人民。他们知道,真正了解历史,就是要知道应保留过去的什么东西,抛弃过去的什么东西。」 u4q品论天涯网


    【巴西《环球报》五月二十七日文章】题:一个发生变革但保持传统的国家(格劳西亚·达马塔
    ·马查多发自北京)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最古老又持续不断变化的国家。
    最近,中国开始进行新的创造,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向西方资本和技术打开了长城,这也不可避免地向一些西方作法和习惯敞开大门。中国在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变迁之后,又在发生着新的变革。
    中国人正专心致志地建设新中国。
    一位外交官对《环球报》记者说:“他们正在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的东西,但特别注意不使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失去其特征”。
    实际上,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几乎每天都在作宣传教育。
    “四个现代化”正使中国发生深刻变化。小企业主现在遍及商业、手工业、食品、修理业和公共服务业。
    农业现代化与“责任制”密切相连。根据“责任制”,种地的人必须生产政府所规定的最低数量的产品,是为国家生产的。
    此外生产多余的青菜、家禽、牛奶等归农民自己所有。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按自己的价格出售,所得归己。
    因此,正在出现富裕的农民,有的甚至于购买了极昂贵的小汽车。
    正在出现的这个新的中国,从某些方面看仅仅是在恢复被文化革命否定了的原有的传统。中国在一九八三年生产了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而当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二百五十克。问题是文化革命消灭了茶馆。从前,不管是冬天和夏天,下雨或烈日当空时,人们在茶馆里一边品茶一边听音乐,艺术家们作画、练书法,下象棋或单纯交谈。
    现在,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决定,应当鼓励开茶馆。 u4q品论天涯网


    【南通社莫斯科五月三十一日电】今天,正值中苏建交六十周年之际,莫斯科指出,在苏联同北京的关系方面,苏联领导人总是以和平、平等和睦邻方针作为指导的。
    但是,《消息报》表示遗憾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中国领导人的友好言论同他们的实际行动是不一致的。
    这就是苏联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在过去的六十年中,苏中关系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时而友好和结盟,时而疏远和不稳定。《消息报》指出,苏中关系的正常化符合这两个邻国的广泛利益。该报指出,它们关系的改善不能以损害第三国利益为代价。
    【法新社莫斯科五月三十一日电】苏联《消息报》今天说,苏联希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消息报》在庆祝中苏建交六十周年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重申,苏联愿意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两国贸易正在增加,一九八二年开始的关于关系正常化的磋商还在继续进行。《消息报》说,但是,过去一再出现这种情况:“在友好团结的阶段之后,接着出现疏远和不稳定的阶段”,今天仍然是如此。 u4q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北京六月一日电】据新华社报道,正在法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密特朗总统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中国国务院总理在法国国民议会议长的官邸拉赛宫讲话中说,中国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正常关系。
    赵紫阳在讲话中把世界局势尖锐化的罪名同等程度地加在苏联和美国身上,使用中国常用的术语“两个超级大国”。
    据新闻界指出,中国国务院总理对西欧的访问显然抱有实际目的:谋求更多的协助以便在西方工艺和西欧资本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计划。也不排除北京想利用美国和西欧在金融市场上的分歧,特别是动力、石油开采方面的竞争因素。
    一些西方报刊断言,中国领导人之所以需要西欧之行,是为了利用在西欧的会谈来平衡中美关于一系列经济政治问题的会谈结果,从而显示中国政策“不依附于”美国和另一个“超级大国”。北京依然断言,和平的重要危险来自苏联,并且用老一套的口吻呼吁北约集团用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军备,其中包括核军备来回答这种“威胁”。 u4q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汉城五月三十日电】韩国国防部长官尹诚敏,三十日在讨论朝鲜半岛局势的全军主要指挥官会议上,谈到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访问苏联一事。借此机会,他发出警告说:「正在采取强硬路线的苏联,有可能同北朝鲜在破坏朝鲜半岛的稳定方面找到共同利益。」
    联系到这个问题,这位部长说,「今年是盟国的安全问题容易受到忽视的美国总统选举年」,同时又指出「这个时期是安全方面极为重要的时期」。 u4q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一日电】国务院发言人卡尔森在国务院对荷兰的决定作出正式反应时说:「我们对荷兰政府现在没有决定完全按照它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的决定中承担的义务行事感到失望。」
    荷兰内阁今天宣布,它将在一九八八年接受这些中程核导弹。这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预定日期晚了两年。但内阁说,导弹的数目将视能否就美苏武器控制条约达成协议而定。 u4q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