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乌拉圭《起义之声报》三月号发表一篇题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开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长文,现将其中一部分摘要如下:
    帝国主义,尤其是修正主义者,对毛泽东同志发动了狂暴的攻击。这完全说明:毛泽东是制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基本论点和亲自领导党进行这场斗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目前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会和平地向资本主义演变?要防止这样和使它走向其发展的最高阶段,应该怎么办?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这种演变是完全可能的。其最好的说明是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遭遇。修正主义在苏联的出现和发展为修正主义在几乎所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甚至在古巴,在埃斯卡兰特倒台之前和之后,也看到有利于修正主义发展的因素。因此:世界上所有正直的革命者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这是正确的和很自然的。
    毛泽东同志系统地分析了这个现象并拟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是这个研究的具体化。毛泽东同志从而在反修斗争方面和彻底消灭修正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发展基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分析过这个问题。列宁天才地清楚地看出了它在苏联的危险。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问题是在列宁逝世以后相当时期后才在苏维埃提出。斯大林没有看到党内修正主义的萌芽。
    彻底揭穿修正主义实质并揭示出在社会主义摧毁修正主义的办法,这一历史功勋归于中国革命及其最高理论家和精神。因为,中国革命以前的发展过程和毛泽东的创造力说明,正是在拥有这种理论的这个国家,修正主义问题从马列主义理论的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实践的观点上得到解决,毛泽东的创造力表现为他所制定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这一革命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所固有的各种问题的理论,表现为他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系统发展,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精辟的研究。
    【本刊讯】日本《自由》三月号以《中国向何处去》为题,报道桑原寿二和中岛岭雄的对谈。现将桑原寿二的谈话摘要如下:马克思创造了共产革命的精密理论,但没有实践革命就死了。列宁虽然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是没有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就死了。斯大林继列宁之后,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得很好,但是可惜没有搞文化革命和思想意识的革命。因此,留下了后来引起赫鲁晓夫政变的基础。
    毛泽东对这一点仔细地分析了历史经验,于是提出来思想意识的革命,文化革命。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全面的、国际的普遍原理。于是便出现把毛泽东绝对化的问题。如果这样来理解,就可以评价说,文化革命是毛泽东时代开始的宣言。
    【共同社北京十七日电】红卫兵正在帮助十五日开幕的为期一个月的广州交易会。
    许多红卫兵在控制交易会场地的交通,或为在城市内各地参观游览的客人充当向导。
    据广东省领导人说,这些展品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他说这次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促进生产。
    【合众国际社香港十八日电】自从交易会开幕以来,广州商店内货物储备充足,过去在食物供应场所门前排长队的现象已经消失。
    来客说,书店里充满了新出版的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著作、语录和图片以供出售。
    【德新社北京十七日电】(记者:巴格曼)中国首都的观察家预料,目前重新掀起的激烈反对刘少奇等人的运动在最近的将来不会发生惊人的转变。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毛泽东对中央委员会的控制有任何削弱。
    过去几周继续进行示威,数以百万计的士兵、工人、农民和红卫兵甚至学校的儿童在示威时高呼“打倒刘少奇”。
    没有一种出版物未参加这次大规模运动,这个首都的墙,由于天天有成千上万人阅读的丰富多采的大字报,越来越像大的讽刺杂志。
    一个共产党国家的领导需要有勇气和政治上的沉着才能着手向人民揭露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国家的命运有决定性发言权的那个人的罪行。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四月六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登了该报同它的驻京记者柴田穗通的一次国际电话的内容,标题为:《批判刘、邓的目的在于制造清洗的舆论,进一步推进“三结合”,防止“自上而下的逆流”》。摘要如下:
    确实,打倒刘、邓个人是一根支柱。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存在着迫不及待的政治问题,特别是有关“三结合”方面的干部问题。党中央自二月起已经重视了干部政策。但毛、林派强烈指出了不能按“折衷”方式来处理干部问题。成立那个“三结合”、也就是由革命群众、军队和革命的老干部组成的临时权力机构的工作,曾经出现了右的和左的偏差。可以认为,对刘、邓的批判,说来是为了同这种三结合方式、干部问题结合起来而掀起的。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三十一日发表该报记者大久保的一篇通讯,题为《思想没有退休》,现据香港《文汇报》译文,摘要如下:
    “因为退休了,所以不必去工厂。但思想却没有退休。”这是居住在上海天山新村的一个老婆婆说的话。她勤读毛主席的著作,久已被附近居民传为美谈。
    在中国,退休的规定是,工厂男工人六十岁,女干部五十五岁,女工人五十岁。退休后仍按月可领取在职时期工资的百分之五十至七十养老,直至死亡。至于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为什么定得这样低?这一点,我曾在参观北京第二棉纺织工厂时提出来问过,据说明是“体力上的问题,也是国家对妇女的照顾”。在该厂,退休者并仍可继续在职工宿舍里居住下去。
    上海天山新村所见,除了工人住宅之外,还设有退休工人的文化站,成为退休的老人们怡情娱乐之所。我在参观文化站时,见到一个五十六岁的老婆婆施阿珍。她原是上海纺织工厂的女工,退休后,每月领取五十六元长俸。日常无事,在文化站里坐坐,也帮手搞搞新村的卫生工作。
    但我在北京棉纺织厂的工人住宅里访问的一个和女儿女婿同住在一起的六十岁老婆婆却是没有退休金的。虽然她的生活一样过得很安乐。记者却不禁向她问起退休金的事来。原来这个老婆婆年青时也是纺织工人,并且在上海、北京都打过工。但早在解放前便因身体不好而辞工了。那时国家对工人并无保障,也没有养老金可拿。如今她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带领外孙。女儿每个月给她十块钱零用,生活也挺愉快。我注意到她的房间里挂着毛泽东主席的照片、墙壁上还贴着《毛主席语录》,问她,她一再回顾毛主席的照片,说:“在解放前,我生有两个孩子,不知吃尽了多少苦头。如今住在这么漂亮的屋子里,孩子们也都长大了,独立了,幸福得很。这全是毛泽东主席赐与的”。
    中国的古旧的家族制度已经推翻了。但老人们和年青的儿孙住在一起的情形仍不少。
    婆媳同居一处,总不免争吵,这在日本是习见的。我曾就这一点提出询问,回答是:“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但这个也只要大家都能好好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就行了”。
    没有子女的老人,受到附近人民照顾的事也常见。在农村人民公社里,且确定了对劳动力缺乏,对老人或多子女的家庭作特别援助的制度。此外,根据其本人希望,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进入养老院里去住。此次我去中国旅行未有机会参观养老院,但一九六三年十月,曾在东北抚顺参观过一所养老院,那是该市两所养老院中的一所(另外还有一些煤矿经营的养老院未计入)。此中的老人,平均年龄七十岁,最高年龄九十岁。共有一百二十二人。老人们在养老院中的生活很悠闲,读读书报,现在回想起来,印象犹新。
    不过,切勿以为中国的老人们一到年纪老了便一律退出社会,不问世事,安享余年了。就我所见,武汉市有个“二七纪念馆”,馆长张士汉已经八十一岁了,仍是精神矍铄地工作着。这个纪念馆陈列着四十四年前铁路工人们的革命活动和斗争情况,张君是当年领导者之一,他不象一般老人那样口齿不便,操着很流利的普通话,引导着参观者讲解纪念馆陈列的历史说明。在南京的秣陵人民公社,我还看见八十三岁的老人和青年们一起学习着毛主席的著作。在武汉的花山人民公社,则看见老人们正在向村中的青年人诉说着旧社会的苦处。老人们以其亲身体验的苦处向青年人倾吐,真是活生生的教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