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甲流来势汹汹,别光抢奥司他韦了,了解一下中医防治

字号+作者:壬岷 来源: 红歌会网 2023-02-28 09:1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最近一些时日,甲流进入了高发期,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都有学校因学生患甲流而停课。   学校在面对部分常见传染病集体'...

  最近一些时日,甲流进入了高发期,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都有学校因学生患甲流而停课。AVp品论天涯网

AVp品论天涯网

  学校在面对部分常见传染病集体停课是有参考标准的,有知乎网友做了图。AVp品论天涯网

  比如流感,在到达某种标准时,经评估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可能,则班级可实施停课。还有评判是否需要全校停课的标准。详见下图。AVp品论天涯网

AVp品论天涯网

  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乙、丙、丁4大家族,其中甲型流感较为常见,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3年第7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来看,近期甲型流感的来势最为凶猛。AVp品论天涯网

  相比感冒,甲流的症状更明显、更严重,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AVp品论天涯网

  1、高热是主要表现,也可是早期唯一症状。发热常常会持续3-5天,体温可达39~40 ℃,可伴有畏寒、寒颤、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AVp品论天涯网

  2、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痛等。AVp品论天涯网

  3、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但症状往往较轻。AVp品论天涯网

  4、并发症,若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AVp品论天涯网

  甲流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比如咳嗽、打喷嚏;也可以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AVp品论天涯网

  甲流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出现,一是因为孩子卫外功能不足,抵抗力弱,容易感染;二是学校属于聚集性场所,容易快速传播。AVp品论天涯网

  因为最近甲流流行,奥司他韦又成了抢手货,都上了好几次热搜了,常见有人说药店的奥司他韦又被买光了。AVp品论天涯网

  不过专家提醒,奥司他韦属于处方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再者奥司他韦虽是甲流的治疗药物,但它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如果使用不当,对身体无益。AVp品论天涯网

AVp品论天涯网

  别忘了,我们还有中医药,在流感的预防治疗上,都很有效果。AVp品论天涯网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源远流长,《黄帝内经》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流感以“伤寒”为诊断,《难经 五十八难》提出伤寒的五种分类方法,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AVp品论天涯网

  针对现行甲流的特征,中医董洪涛老师认为,甲流属于中医的“热病”范畴。而且属于风温,为感受风热病邪。春季风木当令,气候温暖而多风,阳气升发,易于形成风热病邪。故叶天士说:“春月受风,其气已温”。吴鞠通亦认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厥阴行令,风夹温也。”AVp品论天涯网

  在治疗方面,中医治疗流感讲究辨证论治,医生会根据流感不同阶段,不同证型,轻重程度,适时选用疏风解表、清肺排毒、宣肺败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等内外治方法以达到减轻症状,驱邪扶正的功效。AVp品论天涯网

  在预防方面,首先要有规律的饮食起居,比如少去人多的密集场所,做好个人卫生,饮食清淡,作息规律,适当锻炼。AVp品论天涯网

  其次,可以采用艾熏消毒,每周用艾叶或艾条在家里熏一熏,对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细菌、真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AVp品论天涯网

AVp品论天涯网

  再者佩戴防疫香囊,也是不错的一个预防方法。AVp品论天涯网

  还有一些食疗方也可以预防或感染早期使用,比如张宝旬老师推荐的“五虎汤”:芝麻5克、绿豆9粒、绿茶2克、核桃仁2个、生姜3片,加水开锅后再煮3分钟即可,发汗解表清里热,服用身体微微出汗为度,不要冒风。微博上很多网友都实践过,反馈很好。AVp品论天涯网

  《中国家庭医生》视频号前几天也发了这个视频:中医预防甲流,可用“五虎汤”。这些都是常用食材,吃起来没什么好担忧的。AVp品论天涯网

AVp品论天涯网

  此外,三豆饮也是可以作为预防食疗方来用的。AVp品论天涯网

  还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推拿来扶正,成人可以做的也很多,比如常练八段锦或金刚功等,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做艾灸等。当我们的正气充足了,抵抗力自然强了。AVp品论天涯网

  总之,中医药防治方法不少,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就会受益。AVp品论天涯网

  【文/壬岷,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人民健康论坛”,授权红歌会网发布】AV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