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的“赤脚医生”
——记聂晓萍医生至沧江乡祭山林村医疗服务活动点滴
在首个“中国医师节”之际,我们的目光依然聚焦在基层农村,因为此刻有一位退休的老中医,从北京来到贵州基层,2天,2人,接待120余名群众,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健康体验之旅。
一、千里迢迢之行愿有价值
8月13日,聂老师乘车到达沧江乡祭山林村时已是晚上9点半了。她从北京赶过来,第一站是到兴义市洛万乡洛万村开办讲座,讲座结束后,听闻同行人员介绍近郊的兴义市沧江乡也属于偏远乡镇,她就想顺路来看看,来之前同村“第一书记”联系过一次,这个决定是临时的,当地党委和政府也是临时才知道。
“如果不扰民的话,我们就住在村里吧,明天早上村里赶集,我们同老百姓会面比较便捷。”这是聂老师到村后的第一句话。祭山林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地处沧江乡南部,村下辖5个村民组,全村现有村民396户,1780人,现有贫困户86户256人(含已脱贫)。当她了解到村里基本情况后,她只想第一时间同村民马上碰面,吃住条件无需任何讲究安排。
聂晓萍到贫困户家中看望病人
二、同基层农村的群众成为朋友
8月14日上午7点,听闻村委会通知免费看病保健的信息后,村民早早在村里小学校操场集中等候,把临时医务室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不要急,不要闹,在门口好好排队,要听打招呼。”
“如果我只给你一个人看,后面排队的几十个人答应不?”看到场面有些失控,聂老师用一口地道的四川口音提示村民。
群众排队挂号
现场拥挤人群经过提示,开始变得秩序有条起来,20分钟后,第一位入室体验的村民出来了,经过现场中医外治后,她满脸的高兴轻松。
体验效果是最佳宣传方式手段,2小时后,最初排队的20多人,又增加了40多人排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群众排队挂号登记
三、村里可以建立一个简易的医疗保健室
“我在医院实习1年,因为实习老师怕担风险,所以我从来没有任何医疗实践机会。”村民岑远兴今年18岁,学医加实习已有3年,回家后家中父母遇到感冒发热还是无力亲自解决,今天有幸成为了聂老师的“现场徒弟”,岑远兴现场介绍自己。
“作为医生,没有实践机会,将来怎么救死扶伤?这儿距离市区医院需要2个多小时车程,遇到紧急病情怎么办?”聂晓萍反问。
“我今年65岁了,对时间的理解是每天多见几个人,教会大家一些简单的中医外治方法,通过人人传承,学会预防治疗、中医发展才会源远流长,不断攀登新高峰。
现场教授拔罐
很多人劝她:这么大年纪了,也有名气了,您再看那么多人,万一失败了,您的名誉受损怎么办?可她却说,“人都会死,在此之前,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我在旁边你不要怕,要胆大心细,这个穴位,就在这个地方,作用及功效我会告诉你们,我示范几个人后,你们来动手。”聂晓萍对站在身边的4名学员耐心教授,并指导实践。4名学员均来自村里,有3人是妇女,聂老师希望把一些简单的中医外治方法教会大家,奠定医疗的根源,让村民之间能够互助互促。
第3天,在她的帮助指导下,村委会已建立简易式康养中心1个,拥有中医外治相关设备1套,保健师4人。
四、对基层工作的一些启发
8月15日,听闻聂晓萍老师离开祭山林村,临近的村民们都自发赶过来与她送别。夏秋之际正是降雨时节,大雨即将来临,已经稀稀疏疏落下了一些雨点,大家不愿离去。
“聂医生,祝你一生平安,谢谢你免费帮我检查身体,再住几天吧。”
“这些礼物你拿走,不要谢我,我是共产党员,要谢共产党。”
“聂医生,家里送你的板栗是份心意,不值钱,你不要拒绝啊,我们家吃不完。”
“不客气,吃了几颗就够了,心意收了。你的病情需要长期坚持调理,就用我教你的方法,以后不要去搞装神弄鬼的事情,不要相信那些卖假药的骗子。”2天的时间里,聂晓萍及其助手2人,不仅在村小学简易工作室接待村民,还亲自下队走访2个组村民,看望不便出行的村民共计120余人。
“我们很多工作的主阵地还是在农村,我们如果不去占领,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就会千方百计来渗透,蛊惑群众,最终会引发很多问题。我用医术来和大家做朋友,不搞花钱秀腿、不讲大道理,身体好了,群众想感谢就感谢共产党。”聂晓萍非常严肃的说。因为她非常关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关心脱贫攻坚,关心农村基层文化前景和经济现状,所以工作中总不忘咨询群众实际情况。
活动结束合影
“尽管在村里只停留了两天,但村民对她的喜爱就如同亲人一般,这就是聂老师的过人之处,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值得学习的优点,我代表全乡群众感谢他们!”沧江乡党委书记黄福鼎说。
群众工作永远是一门艺术,聂晓萍老师一行医疗服务行动实效为乡党委政府、村“五人小组”、村支两委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
(本文原发于2018.08.27)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