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从建国初期的中医献方运动谈起

字号+作者:wn 来源: 红歌会网 2022-11-15 17:1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教员说中医是个宝库,还真是这样的。建国初期国内大量的民间验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验方是持方人安身立命的手段,将药方交出'...

  教员说中医是个宝库,还真是这样的。建国初期国内大量的民间验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验方是持方人安身立命的手段,将药方交出来,差不多是将身家性命交出来,如果不能解决后顾之忧,实在是强人所难。金庸小说的降龙十八掌,越传越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父才没那么笨。文明的断档就是这样来的,而引起断档的人都是聪明人。SgE品论天涯网

  既然称为运动,肯定不是一个个孤例,而是形成了风潮。中医药验方的搜集工作,古已有之,象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但由政府出面,带动整个社会共同行动,绝对是绝无仅有的。那些献方者,都得了应有的尊重,深刻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形成了风潮。SgE品论天涯网

  其中有个卖蛇药的,本来是个乞丐,将药方献给国家后,进了当地的医院,被当作专家供了起来。他的待遇,都赶上县长了。国家给他解决了生活的困难,提供了国家干部才有的待遇,让他真正体会到,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其实他的验方还是有些缺陷的,配药不固定,药效也会有参差,经过参与者的整理,专门建了药厂,远销海外。这个人,甚至被东南亚一带的人称为蛇神。如果不是因为新中国成立,这样的人,大概率会与草木同朽。他的药方可能还有机会传给子孙,但如果子嗣不昌,或者出了什么意外,药方就会消失,就象从来没有发明出来一样。SgE品论天涯网

  可以说,这个献方运动的意义深远。当时的中国,可以说站在一个历史结点上。西医进入中国,并发扬光大,其势不可挡,如果不能及时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整理,过了这个时间段,那些老人纷纷凋谢,可能就悔之已晚。如果错过这个历史时期,等到西医完全掌握了大局,可能就会将会留下永远的遗憾,更令人后怕的是:如果没有及时整理,你甚至不知道那会是遗憾,时间过了,一切都没了。SgE品论天涯网

  献方运动,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可以说是中医文化的抢救运动。没有继承,便没有发展。现在中医虽然发展虽然受限,但我们保住了根,在关键时候能够拿出来,顶得上,证明虽然外部环境不乐观,但中医依然在顽强地活着。SgE品论天涯网

  建国初期,确实是很神奇的一个时期。几千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随着大历史的翻页,一切都得到了解决。不但破了几千年的山中贼,也破了几千年的心中贼。国家有事,遇到时疫,全国调集了一大批著名的中医入京,名医济济,从而造成了一个时期的繁盛。人的智慧集体碰撞,对医术的提高,是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大医不出,如苍生何,中国出了一个救治天下的大医,然后带动了一系列的文化繁荣。其中就包括中医文化,遇到了一个千年难逢的发展时期。SgE品论天涯网

  那个时代中医的成就,不仅是抢救出了无数濒临失传的药方,也不仅仅是成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医,当然也不仅是发现了青蒿素,新中国成立了,人人心头有团火,许许多多的人在参与挖掘中医这个宝库。SgE品论天涯网

  当时参与抢救民间验方的人员,不仅仅是中医医生,也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甚至这两类人都不一定是主力,大量的西医,也参与了挽救。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向中医学习,对中医药开展研究,研究成果要上报推广。那时的西医,服从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太多的门户之间,还没有那么拽,接到向中医学习的指示,也就去做了。等到后来,国门洞开,别有用心的人把持了言路,西医大行于世,中医便一天天地失势。说是中西医结合,差不多相当于被西医接收。SgE品论天涯网

  有人说西医是化学疗法,中医是物理疗法。冷热寒凉,可不就是物理变化吗?有些仪器里测不出来的东西,又切切实切在起作用的东西,难道不值得真心尊重吧?有人说中西医结合是不对的,因为两者的理体系完全不同,简单结合,很容易弄成国不象。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中西医合作。SgE品论天涯网

  但这个合作应该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基础上。如果有个人利益牵涉其中,以位置决定立场,那就不一定会有什么态度了。SgE品论天涯网

  那是一个多数人都付出了真心的时代,演奏二泉映月的瞎子阿柄,1950年12月就去世了,如果没有音乐学院师生的整理,他的作品就不会长留人间。虽然说:少了几首曲子,少了一些单方,中国人依然是中国人,日月更不会停转。但民族精神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成就组成的,少了这些积累,中国人便不会真正认识自己的民族,自信的基础便不牢固。SgE品论天涯网

  【文/wn,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SgE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