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人体两个“祛湿口”,一个化湿、一个排湿~

字号+作者:壬岷 来源:红歌会网 2022-05-07 17:13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面对湿气,许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苦恼的是,这湿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老除不掉?   黏糊糊的湿,为何缠绵不去?   《黄帝内经》曰:“燥以干'...

  面对湿气,许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苦恼的是,这湿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老除不掉?p7j品论天涯网

  黏糊糊的湿,为何缠绵不去?p7j品论天涯网

  《黄帝内经》曰:“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p7j品论天涯网

  作为六气之一,“湿”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润养人体,一旦缺失,人就会变得干巴巴。p7j品论天涯网

  可如果湿气过重,则会成为致病因素,表现在机体,则会遏制气机,气机上通下达不畅,使人浑身不对劲。p7j品论天涯网

  湿气分两种p7j品论天涯网

  1p7j品论天涯网

  外湿p7j品论天涯网

  即环境中的湿。如南方地区普遍全年潮湿,回南天、雨天时,更是湿上加湿,此时,湿邪易从外侵袭人体,称之为外感湿邪。p7j品论天涯网

  外湿难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潮湿天关好门窗,避免湿气入室;衣服没晒干,切勿往身上套,以免湿邪侵身。p7j品论天涯网

  2p7j品论天涯网

  内湿p7j品论天涯网

  即人体自产的湿。当体内水液运化障碍时,会使得湿邪内生。p7j品论天涯网

  这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强时,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如果脾气虚弱,则运化水液的“功力”大不如前,水就会在体内停滞、堆积,从而导致水湿内停,湿邪内生。p7j品论天涯网

  体内湿不湿,就看三阶段p7j品论天涯网

p7j品论天涯网

  第一阶段:容易疲劳,经常觉得累,倦怠乏力;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看到食物没食欲,吃东西不香,这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脾胃排斥饮食的摄入。p7j品论天涯网

  第二阶段:吃东西不消化,饭后打嗝,肚子胀的难受;脾虚则生湿,痰湿蒙蔽头目,出现头晕目眩;聚湿生痰,痹阻心胸,引起心悸。脾湿还会导致浮肿。p7j品论天涯网

  第三阶段:经常拉肚子,反复耗气,对脾循环伤害;脾胃功能不足以吸收代谢过量的营养脂肪物质,再加上活动消耗量少,日久形成脂浊痰湿,从而造成肥胖。p7j品论天涯网

  身体有两个“祛湿口”p7j品论天涯网

p7j品论天涯网

  1p7j品论天涯网

  阴陵泉穴:健脾化湿p7j品论天涯网

  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而脾有运化水湿之功,在临床上,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各种水肿、黄疸、心胸痞满、小便不利之症。p7j品论天涯网

  日常可通过按揉、刮痧、艾灸等操作,刺激阴陵泉穴,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p7j品论天涯网

p7j品论天涯网

  2p7j品论天涯网

  委中穴:畅通水道p7j品论天涯网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作为人体的祛湿排污通道,委中穴是这个通道的排污口,如果此处不通畅,湿气便排不出去,就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p7j品论天涯网

  具体操作:每周或隔周腘窝处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类似刮痧时候的出痧反应。p7j品论天涯网

  同时拍打腋窝的极泉穴和肘窝的曲池穴,能增强祛湿效果。p7j品论天涯网

  1、按揉p7j品论天涯网

  每天坚持按揉10分钟左右。同时,可配伍按揉足三里穴、承山穴、丰隆穴3穴。p7j品论天涯网

  按揉以上穴位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这是湿邪渐散的征兆。p7j品论天涯网

  2、刮痧p7j品论天涯网

  取刮痧板(或光滑、钝圆的物件如汤勺、牛角梳炳等),在阴陵泉穴上涂上刮痧油(甘油、润肤油等黏稠润滑的液体即可)。然后,使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夹角,施行刮痧。p7j品论天涯网

  注意:力度由轻到重,以耐受为宜,刮至皮肤发热、发红即可,建议隔天进行一次,刮2至3分钟为宜。p7j品论天涯网

  可配伍刮血海穴、丰隆穴、承山穴3个穴位。p7j品论天涯网

  3、艾灸p7j品论天涯网

  调理时长每个穴位15-20分钟,经常艾灸,可把湿毒和多余脂肪排出去。p7j品论天涯网

  艾灸取穴:中脘穴、水道穴、阴陵泉穴、丰隆穴、涌泉p7j品论天涯网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很好地祛湿,无论是按揉、刮痧还是艾灸都很适合。如果您目前对湿气感到困扰,那么一定要试试!p7j品论天涯网

  【文/壬岷,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健康哨所”,授权红歌会网发布】p7j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