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千百年来围绕秦始皇的评价,始终存在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也存在着把握历史发展主题与历史虚无主义编造戏说历史的较量,更存在着以史为镜与歪曲历史含沙射影发泄私愤斗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准确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指示,发表电视剧《秦始皇》系列感悟,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秦始皇这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等奠定中华民族辉煌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借评价秦始皇指桑骂槐开国领袖的倾向,真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电视剧《秦始皇》看了多遍,真正感受到了他结束诸侯割据实现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伟大,也感受到了他杜绝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崇高,还感受到了他创立反抗外来侵略精神、留下炎黄子孙终引以自豪宝贵遗产的彪炳千古,然而更感受到他对赵高太过仁慈对李斯过于信赖,没有洞察到除了自己谁也镇不住赵高,也没有觉察到除了自己李斯永远是讲势利的仓鼠,结果酿成他们狼狈为奸,葬送大一统江山,引发六国卷土重来的最大悲剧,变相制造了他被历代复辟倒退抹黑谩骂的最大冤案,所以留下令千秋扼腕的最大遗恨。
一、不能不提的秦始皇“三不朽”伟绩。
前两篇已经论述了秦始皇创造的千秋伟业,但为了说明他的遗憾遗恨,亦即秦始皇功过的文中又不能不再概述他的盖世奇功。由于秦始皇对中国的功劳和中华文明的贡献太大,简单归纳几条很难说够说足说清楚,所以拟从古人推崇的“三不朽”,从秦始皇在开创性继承性影响力上的无出其右,解读这位历史伟人的伟大。
秦始皇的立德。这个“德”不是狭隘的品德,而是千古不朽的德治。秦始皇结束了上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混乱纷争局面,开创了向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式皇帝制度,实行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主要包括:——创建并完善了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三权并立,互相制衡,为后世历代所借鉴;——推行并完善了郡县制,改分封世袭制为考核任命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推行并完善了军功爵制,以“无功不受禄”摧毁了“世卿世禄”的血缘宗法制,打开了底层平民向上跃升的通道和空间。千载犹行秦法政,秦始皇深刻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势,其历史功绩是卓越而巨大的,这就是秦始皇“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创立的不朽功德。
秦始皇的立功。这个功不是普通的战功,而是改变历史的久久之功。秦始皇亲政后以雷霆手段夺取政权,并以超常的手段和果敢一举平息关涉生母的嫪毐叛乱,又以十年之功,迅雷之势灭亡六国,结束了封建诸候割据状态,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国基本版图。这表现在肇建统一大功之后南征百越,使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的广土众民,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开疆拓土之功;也表现在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建立立体军事防御阵线,惠及千秋万代,凝聚中华民族爱国激情的万里长城之功;还表现在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的皇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的直道驰道,西方有著名的罗马大道,从咸阳到九原郡跨越14个县全长736公里的直道,见山凿山、遇沟填沟、全部用黄土夯实,是比罗马大道早200多年的全世界第一条最高的高速公路,修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等重大水利工程,发挥灵渠成为世界上最古老运河的作用,建设水陆交通要道之功,这就是秦始皇的“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秦始皇的立言。这个言,不是一般言语,而是影响深远的法治思想。秦始皇厉行法治,通过商鞅变法和李斯定法,定法制,行法治,取得了巨大成果。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秦始皇统一思想,根据治理的需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诠释、取舍,抑儒扬法,确立以法家为主、百家为辅的治国思想和执政理念,为后世所推崇和敬仰。秦始皇统一文化,推行法同壹、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币同值、行同伦,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文化认同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分裂,使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秦始皇之所以被誉为“华夏祖龙”,就是因为秦始皇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不可取代的至高地位。奴隶社会到了夏商周,尤其是土崩瓦解的周朝,已经证明奴隶制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秦始皇创建的第一个封建主义大一统王朝,不仅顺应了历史潮流,也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基本格局。他创下的中央集权制政治格局,创立的奠定历朝历代政治基本框架的郡县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贡献实在太大了,凭借这些无可替代的功劳,秦始皇完全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故而李白写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讴歌秦始皇的威武霸气,赞扬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后世少见其言,却广见其行其理,虽久不废,影响深远,此法治、文化之功也,这就是秦始皇的“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有位伟人说,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可谓评价极高,唐韩愈曾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赞扬李杜诗文,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的无知可笑,同样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也是“光焰万丈长”,任何诋毁秦始皇的行径,也都是“群儿愚”谤伤,都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二、普遍认为秦始皇的过。
秦始皇一直戴着暴君的帽子,被骂了几千年,个中既有大秦帝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不可抗拒规律,也有秦始皇本人不能忽视的过。秦始皇的过,一般都认为有四条,第一,重大战略和特大工程太多,又缺乏长远规划和周密部署,南征北伐,修直道驰道和灵渠,万里长城,骊山帝陵,件件都是倾全国之力的刻不容缓,除了帝陵不能说不重要,就是太集中太紧急,步子太大,致使建设超越国力,超出了老百姓承受能力,即使再利国利民,如果听任基层把群众往死路上逼,也不能不激化了国内的矛盾。第二, 缺失储君制度,来不及培养和选择合格的继承人,由于扶苏劝阻修皇陵和民众劳役过重,被秦始皇贬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军中任监军,致使意外去世后,国家权力和形势失控,埋下了国家败亡的伏笔。尽管秦始皇巡游得重病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却因没有机会向其他大臣公开,导致赵高篡改遗诏、秦胡亥篡位,倒行逆施激起民变的悲剧。第三,缺少新制度探索、完善、优化的时间。秦始皇尚未及为新创的帝制进行有效探索和完善优化,就去世于东巡途中,致使大秦帝国二世而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当时关东诸多郡守和驻军将领,其实都是秦始皇自己一手任命的。秦二世胡亥,或者说李斯和赵高,连重新安排和调动官员的时间基本没有,他们继承的就是秦始皇留下来的布局。也没有历史证据证明,他们在这几个月内对关东地区做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第四,单独给赵高留遗诏,让赵高有捣鬼机会,后代所了解的是赵高奉命写遗书,信还未发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其实就是赵高的捣鬼,蒙毅突然被遣返回边关可见一斑,当时秦始皇出游随从人员除了赵高、李斯、胡亥,还有上卿蒙毅(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扶苏的亲信),在紧急关头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自然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灭掉蒙氏一族,遣返蒙毅必然是赵高等阴谋政变的前奏。当然,秦始皇还有其它重大失误和过错,比如有人认为秦始皇除了焚书坑儒,还有“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太完善,害的我们不能及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落后挨打一百年;实行暴政,大兴土木,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法律残酷,砍脚者之多弄得木脚(假肢)贵的惊人”等过,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边那四条,应该直接影响和危机大秦江山。不过类似的过,很多朝代都有,而其中第四条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那么极端极致,那么令人扼腕,聚集点关键点和焦点,都集中在秦始皇对赵高的溺爱和李斯的宠信上,也揭示了秦始皇何以千古遗憾遗恨。
三、秦始皇的遗憾遗恨
秦始皇功高盖世,也的确留下千古遗憾和遗恨,这遗憾既有他生前认为谨小慎微的赵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密谋政变,也有他一直视为忠心耿耿的李斯,在他尸骨未寒为了一己之私的彻底背叛,不仅与陈胜吴广起义根本不同,也与刘邦项羽有着本质区别,他们属于体制内的豺狼和蛀虫,不仅颠覆了秦始皇创下的伟业,让六国卷土重来,也让他仇恨的人为了自己的权位和利益,一直抹黑侮辱着他,实在令人扼腕。
秦始皇留下的最大遗恨,就是过于宠信赵高,太信任李斯,换言之就是对近臣宠臣徇私情,可这又很令人费解,因为自秦始皇13岁继承秦王位,到扫平六国,再到建立大一统秦朝,都是在与自己的王室甚至恩人母亲的争斗,时时表现出大义灭亲的壮举。自登王位,就面临丞相吕不韦专权,不得不与恩人吕不韦斗智斗勇,也面临自己的祖母华阳太后和母亲宣太后自以为是的揽权干政,又不得不与她们周旋,成功地粉碎弟弟成峤篡位阴谋,毫不留情地夺取她们的权力,改变没权没人孤苦伶仃状况。尤其是面对母亲放纵男宠嫪毐,养虎为患,动摇他的江山,以智慧和英武,果断平息嫪毐叛乱,毫不手软诛杀嫪毐和私生子,毫不客气地幽禁太后。第二年更是痛下决心免除恩人吕不韦的相职,当发现吕不韦还与六国联系企图东山再起,又毫不留情地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仅仅10年间就灭六国,结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他在秦朝建立后,在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激烈斗争时,他义无反顾地断绝老秦人功勋和贵族们的封王封侯念想,坚决实行郡县制,坚定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还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在巩固秦王朝统一上,更是坚定地焚书坑儒,对复辟倒退毫不手软。可以说秦始皇在实现大一统的道路上是不徇私情,也没有半点的心慈手软。虽然赵高是宠臣,李斯是信臣,但再近也超不过母亲,再有功也比不上吕不韦的一步步运筹帷幄,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不应该留下赵高李斯的遗痕。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可以说是经天纬地,扭转乾坤,对吕不韦和母亲弟弟等能痛下决心割臂断腕,可为什么对单单对赵高心慈手软,屡屡被赵高的假象所迷惑,对曲曲赵高下不去手,留下最大地遗恨。熟读历史的人都会明白,大凡帝王都有疑心,对待身边的人尤其是对有可能造成威胁的人更甚,秦始皇能够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绝不会没有识人的本事,又为什么没有看清赵高呢?其实秦始皇也是疑心很重的人,对赵高也不是没有怀疑,只是都被赵高蒙混过关。比如有一次他偶然看到李斯车驾太盛――也就是排场太过奢华,表情有些不悦。身边的一个太监,悄悄把这一情况透露给了李斯,于是李斯以后出行便轻车简从,秦始皇看到李斯外出的骤然变化,认为“这一定是太监泄露了我的话”,于是大怒严令察办,可怎么也没有查出那个家伙,惹得秦始皇处死了当时所有在场的太监。可见秦始皇疑心不为不重,又为什么就不疑心赵高会篡改遗诏搞政变呢?因为他根本没有把赵高看在眼里,以为赵高既没有让他疑心的能力和权力,也没有让他疑心的胆量和野心,在秦始皇眼里,赵高只是个中书府令,不过是既无人事权,也无兵权的管理车马文件之类的不起眼小角色,充其量是个可怜的奴才而已,不会也不可能乱政,所以秦始皇从来就没有想过防范赵高。可人算不如天算,英明一世的秦始皇就是没算到赵高会胆大妄为,偏偏就是赵高这个秦始皇认为兴不起大浪的奴才,不仅篡改他的遗诏,还威逼利诱李斯与其狼狈为奸,逼死扶苏蒙恬,擅立胡亥,发动了影响几千年的宫廷政变,制造了影响久远的无数起令人发指惨案,上演了遗臭万年的指鹿为马暴政,葬送了秦始皇呕心沥血打下的江山。
为什么赵高是秦始皇留下的最大遗憾?因为秦始皇在病危时刻让赵高起草诏书,命将诏书和国玺递送给长子扶苏,催扶苏立即赶回咸阳,主持丧礼。但秦始皇忽略了赵高是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颇得胡亥宠幸,特别希望胡亥为帝,一旦胡亥即位,自己则会受到重用。而扶苏即位,不仅重用的必是扶苏信任的蒙恬兄弟,而且一朝君子一朝臣,赵高能不能得到像秦始皇当政时那样的信任,也是未知数,所以作为小人的赵高必定铤而走险。如果秦始皇能够同着三人比如李斯赵高蒙毅,赵高就没有机会篡改遗诏,大秦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再如果当时同意蒙毅对赵高的处置,死了的赵高不可能管理皇帝文书,也就没有日后赵高的为所欲为;再如果他晚死几个时辰,等到他写给扶苏的信被使者送走,就没有后来赵高说服并串通伪造遗诏,让胡亥取代扶苏即位的事情;还如果秦始皇不是突然暴死在巡视途中,而是正常死在宫中,扶苏等都在场,秦始皇死后正常继位,就没有后来的胡亥的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就没有赵高的胡作非为,秦朝也很可能不会二世而亡。怎奈历史没有如果,由于秦始皇没能发现赵高是隐匿在自己身后的一颗定时炸弹,实实在在由于赵高让大秦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小小的宦官赵高,名副其实成了一个大帝国走向灭亡的潘多拉之盒,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政推向了顶峰,当恶不让成为秦亡的第一人。秦始皇英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有洞察到赵高政变的可能性,不能说不是遗憾。
为什么赵高是秦始皇留下的最大遗恨?因为赵高曾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认为赵高有才勤勉,不仅赦免了赵高,还恢复了他的官爵,埋下赵高怨恨蒙毅,害怕日后扶苏蒙毅治罪而犯下谋逆滔天大罪。赵高成为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成为咬死农夫的毒蛇,根子就在秦始皇多赵高太仁慈,太相信赵高鼻子一把泪一把的表演,太轻信赵高能够改过自新,所以埋下了这个祸害,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了自己打下的一统天下。更令人唏嘘的是,后来很多阴谋家都以赵高为师,学习赵高的心狠手辣,为自己个人私欲不惜颠覆大好江山,为了自己能出口恶气而置千万百姓于死地,后世还有人把赵高捧为赵国的卧底,捧为身残志坚宦官的典型,甚至出现了尊称赵高为“赵公”(赵高是公公,称赵公公尚能说得过去,简称赵公就有着不可告人的企图),更是出现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赵高,出现了一次次残忍暴虐和一场场腥风血雨,足以让秦始皇遗恨千古。
为什么李斯也是秦始皇的遗憾?因为李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被吕不韦举荐到秦始皇身边,而且得到秦始皇的特别重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代丞相,可以说没有秦始皇就没有李斯,没有秦始皇开创的伟业,就没有李斯政坛上的如鱼得水。撇开二者君臣关系,但从普通人来讲,无论从哪方面说,秦始皇都是李斯的恩人;无论怎样理解“士为知己者死”,秦始皇都是李斯值得去死的“知己”。可李斯居然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无耻的背叛秦始皇,自己也落得被杀头的可耻下场。如果李斯有点骨气,有点忠于秦始皇的硬气,有点珍惜自己追随秦始皇打江山的勇气,拒绝赵高的阴谋,拒绝与赵高的狼狈为奸,就不会落得猪狗不如下场,不但秦朝的历史会改写,自己的命运也会改写,自己的历史还会改写。赵高之所以能够胆大妄为秘不发丧,制造让百官以为秦始皇仍然活著的假象;能够丧心病狂篡改遗诏,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能够肆无忌惮假造遗诏逼迫扶苏和蒙恬自杀,都是李斯充当得力帮凶的结果。因为李斯是名正言顺的堂堂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丞相,“一人”即秦始皇去世了,新君还未立,他这个“万人之下”就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就是大秦的临时负责人,大臣、军队包括皇室的人他都能指挥的动。即使赵高假传圣旨,他也有办法有力量粉碎他的阴谋;即使有少数人追随赵高和胡亥,但只要李斯公开扶持扶苏,会得到大臣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响应,赵高胡亥也是断然难以成功的。可李斯没有看清只有忠诚秦始皇,就能够成为像前代的周公后代的霍光而名垂千古,却偏偏选择了无耻的背叛。正是李斯贪恋权势贪图富贵的背叛,不仅断送了秦始皇的伟业,断送了自己,也成就了赵高,成就了胡亥,还引发了荒淫无道,招来了陈胜吴广起义,导致了秦朝灭亡。李斯最终落得被赵高诬陷谋反,公元前208年腰斩于咸阳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是背叛秦始皇必然结出的恶果,因而也成为千古“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后来有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不仅替李斯开脱,认为他前期有功后来有错,屈服赵高属于不得已,还堂而皇之把李斯列为“中国古代十大贤相”,真不知在秦始皇死后他“贤”在哪里?总觉得把李斯捧得天那么高,与美化赵高是连在一起的,都是历史唯心史观的拙劣表演。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的警句,也是千百年来醒世恒言。秦始皇不明白除了自己赵高谁都不怕,除了自己谁都震慑不住赵高,也不明白除了自己谁都用不好李斯,也只有自己能够挖掘李斯的聪明才智很好为国家服务,轻信赵高的小心谨慎假象,轻信李斯的骨子里自私的伪忠诚,也就留下任谁都无法挽回的千古遗憾和遗恨。今天重新解读秦始皇的遗憾,就是要以史为镜,纯粹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决反对赵高李斯之类的形形色色伪忠诚,绝不能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文章和资料:作为帝王一般都会有疑心病秦始皇究竟有没有怀疑过赵高,觅知友2023-09-27。
2023年12月
【文/侯立虹,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