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八军的进藏之征: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字号+作者:国臣 肖慧 来源: 中国军网 2023-11-01 22:4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军进入西藏   青藏公路通车保障了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   高原作战自古以来就是用兵一大难题。在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我'...

2yA品论天涯网

  我军进入西藏2yA品论天涯网

2yA品论天涯网

  青藏公路通车保障了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2yA品论天涯网

  高原作战自古以来就是用兵一大难题。在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我军以周密准备工作,克服高原用兵“三大难”,保障昌都战役取得胜利、第18军顺利进藏,积累了高原用兵的宝贵经验。2yA品论天涯网

  高原用兵第一难在“人困”。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大气压和人体血氧分压分别为正常条件下的56%和61%左右,高原强日光辐射的紫外线强度比平原高40%至50%。在强烈高原反应影响下,人员体能下降、行动迟缓,持久耐力缺乏,容易造成冻伤、晒伤、摔伤、致盲等事故,非战斗减员率高。新进入高原地区的部队,必须有1至3周的适应时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由于准备不够充分,15天强行军损失1.8万人,超过其总兵力的45%。与之相反,我第18军先遣队进军西藏前,在康定、甘孜、德格等地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了高原负重行军和爬山等实践锻炼,培养了吃牛羊肉、抓糍粑、喝酥油茶等生活习惯,系统总结出高原地区行军、宿营、炊事等具体经验,为大部队进军西藏提供重要参考。实践证明,只有积极适应高原,才能真正征服高原。2yA品论天涯网

  高原用兵第二难在“保障”。由于历史原因及环境、交通影响,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经济自给性差,部队给养难以就地筹措,各类作战及生活物资几乎全靠后方支持,加上受恶劣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保障缺口大与后方运输难的问题十分突出。1950年,西南局、西南军区和第18军采取一系列措施,从突击抢修雅安至甘孜600多公里道路到修筑康藏、青藏公路,从建设甘孜后勤基地到设立进藏沿途兵站……最大限度保障进藏部队物资供应。我空军在世界屋脊的“空中禁区”内开拓出一条条空中航线,仅1950年就出动飞机665架次,空投物资1800吨。进藏官兵除武器装备外,每人还要携带10公斤粮食,平均负重达35公斤。实践证明,“补给重于战斗”,是高原用兵的不二法则。2yA品论天涯网

  高原用兵第三难在“路绝”。高原地形复杂,多数地形平均海拔高、地形起伏大,道路稀少,且多为人行小径和骡马道,兵力机动基本依靠步行。没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吃大苦、耐大劳的战斗精神,很难胜任高原作战任务。1950年,第18军党委专门发出《进军西藏工作指示》,在扎实的入藏思想政治动员鼓舞下,第18军指战员先后翻越十余座高山雪峰,跨过数条怒涛汹涌的大河,穿过原始森林和草原沼泽地带,战胜雨雪冰雹、空气稀薄等极其恶劣的气候,历经两个多月的长途艰苦行军,终于开进拉萨等预定地区,与西北军区部队胜利会师,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的誓言。实践证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永远是高原人的精神内核。2y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