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集团发文称老艺术家刘世龙于2017年9月27日在长春病逝——“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那位银幕上的英雄儿女,和我们永别了。这距离他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仅仅过去11天。病床上刘世龙手捧金鸡奖证书和奖杯的照片,令万千喜爱他的影迷不忍直视。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是刘世龙一生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豪迈的声音曾被几代人争相模仿;那个手持爆破筒纵身跃入敌阵的王成,至今仍像一尊雕像矗立在人们心中,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偶像!刘世龙塑造的王成,热情、质朴,充满活力,体现出深挚的兄妹情、战友情、父子情:刘世龙的表演真实准确、酣畅淋漓、感人至深,令观者过目不忘。……
自古英雄出少年,而英雄,更出自凡人!
王成就是这样的人。他从保家卫国的战火中“走”上银幕,烛照了几代青年的精神空域,激励着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成从未逝去,也从未走远,他一直驻扎在我们心底。
容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英雄”常指童话中的主人翁,因此每个人从孩提时代便有扮演英雄的种种渴望。“英雄”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是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高适《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英雄”是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英雄”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王成就是这样的人。让我们走近“王成”——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将几代人的精神高标定格在20多岁的凡人英雄。
对于“王成”这样一位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我们恰好有许多如实的记录,也许能给您一些新的启示。
热血少年郎——“王成”形象的诞生
时光回溯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战火却已经烧到鸭绿江边。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随即展开。1952年3月,受中宣部、文化部之命,巴金率全国文联组织的17名作家,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乘上北行的列车,赴朝采访……
巴金两度赴朝体验生活
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巴金在朝鲜前线的坑道中把采访本放在腿上奋笔疾书,简陋逼仄的环境预示着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作家巴金(右)在朝鲜采访
当年10月,志愿军某团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坚守67高地的任务时,经过六天六夜的激战,阵地被夺了回来,全连的指战员全部牺牲。战斗结束后,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了近一个月,深受感动……结束采访,巴金立即给妻子萧珊写信,分享自己的激动和感受。
1952年巴金同创作组在朝鲜一待就是半年多,积累了大量素材,为写好战争题材小说打下坚实基础。回国后不久,当巴金听到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后,他决定再次赴朝鲜体验生活。这次赴朝,他准备创作中、长篇小说的设想逐渐在心中形成。从朝鲜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地先后创作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等作品。但原本想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却迟迟没有落笔。他对萧珊说:“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1961年,一部在心中酝酿多年的中篇小说《团圆》,终于诞生了。
“王成”原型究竟是谁?
电影《英雄兒女》的剧本是由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而成,小说里的王成是个普通人,电影里的王成经过编导再创作,变成作品的主要人物,并喊出了震撼人心的经典台词:“向我开炮”!
小说里的“王成”原型——特等功臣赵先友
从张振川将军的回忆、巴金的小说及题词等来看,小说里“王成”原型是特等功臣赵先友。巴金在朝鲜采访和工作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开城前线与65军将士在一起。1953年8月,巴金又一次来到开城,并和志愿军战士一起过国庆节。1961年7月,巴金创作了小说《团圆》并发表在《上海文学》8月号上。1963年由作家毛烽和电影导演武兆堤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在全国公映。
“王成”是巴金小说《团圆》中的人物。他笔下的“王成”很简单:“年纪不过30多点,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小说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更为简洁:“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张振川曾任志愿军65军582团团长兼政委。一次接受媒体访谈中他有过这样的回忆——记得1953年9月,作家巴金又一次亲临朝鲜硝烟弥漫的开城前线,对我志愿军65军第582团进行战地采访。我作为团长兼政委向巴金介绍了我团67高地战斗、三打“红山包”战斗中的很多英雄故事。特别提到了我团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67号高地战斗中所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完我的介绍被赵先友等英雄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深有感触地说:“你们团67高地战斗和三打红山包,打得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的士气强。”8年后,巴金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团圆》。
张振川将军还谈到他目睹赵先友壮烈牺牲的经过——那是1952年10月3日,李承晚陆战王牌1团向赵先友所在6连扼守的67号高地发起猛攻。6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指导员、副连长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
10月5日,在打退敌人17次进攻后,敌人集中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掩护下,敌人接近阵地。此时,阵地上仅剩下五处负伤、双目失明的赵先友和被烧伤的通讯员刘顺武,情况非常危急,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打击,并大声喊:“向我阵地开炮!”当时,团指挥所内,气氛异常紧张,我们的同志还在阵地上,怎能下令大炮射向自己的同志?此时,在团指挥所里,张振川团长能隐约看到赵先友和刘顺武在一片火海中与敌人拼杀的身影。
“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张振川团长又听到步话机里不时传来赵先友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团长张振川命令他俩进入进入防炮洞注意隐蔽!不久,在一阵急促冲锋枪和手榴弹声后,阵地沉静了。他的心抽紧了,但时间不允许做太多的考虑。他把心一横,命令炮兵向阵地上的敌人开炮。这次战斗中,赵先友和他所在的6连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刘顺武等8位同志立一等功。上世纪90年代,65集团军为赵先友烈士立塑像,巴金亲笔题字:“王威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
bohai根据 作者夯石《永不消逝的王成》节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