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毛泽东主席来到北京颐和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当时,工作人员递给他的一份《青年团高家柳沟村支部组织青年学习记工的经验》,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图:《青年团高家柳沟村支部组织青年学习记工的经验》
当时,速成识字法的推行虽然掀起了一阵学习热潮,但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推广起来并不容易,这给下一步的扫盲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困难。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的扫盲学习却搞得红红火火。
01
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是山东东南部一个仅有3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村只有9个人识字,扫盲开始2个半月之后,有100多个青壮年学会了超过200个字。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很快,他们组织合作社的26名团员青年办起了农民夜校,创立了以培训“记工员”为目的的记工学习班。
学习围绕生产劳动而设立,大家认为学习的内容也应该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吸引了邻近合作社。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进来,大家甚至在已有经验上又发明了“做什么、学什么”的办法。
1954年12月15日,团山东省委将《青年团高家柳沟村支部组织青年学习记工的经验》上报给团中央,团中央又将这个典型事例上报给毛泽东主席。
1955年12月27日,看完材料的毛主席针对这篇文章撰写了长达800多字的按语,并在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时,将题目改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
图:毛泽东主席为《青年团高家柳沟村支部组织青年学习记工的经验》做批示
02
1956年3月15日,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在北京成立,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担任会长。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的决定》,将扫盲作为国家发展大计,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简单易学、易于掌握的汉语拼音成为新一轮扫盲的重要工具。
同一年的秋天,《汉语拼音方案》正式进入全国的学生课堂,逐步取代了从前的注音字母。
山西省万荣县是最早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地区之一。从8月份开始,万荣县委结合全县实际情况,提出“乡乡均设点,县上抓重点,汉语拼音要实现”的口号,在全县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注音识字学习。
图:山西省万荣县拼音识字比赛
1959年8月7日,一份报纸出现在万荣县的大街小巷,引来群众争相观看。之前许多学员学会了汉语拼音,却因为注音读物少,大量阅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万荣拼音报》一出版,立刻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图:村民看《万荣拼音报》
为进一步推进扫盲学习,1959年11月28日,全省汉语注音扫盲、推广普通话现场会在山西省万荣县青谷村召开。
1960年4月5日,中共山西省委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上报了《山西省万荣县开展注音扫盲运动的情况和经验的报告》。
看到这份报告和中央为转发山西省委推广万荣县注音扫盲经验报告的指示稿,毛主席很高兴,当即为这个报告拟题 :《山西省委关于在全省推广万荣县注音扫盲经验,争取在 1960 年使山西成为无盲省向中央的报告》,并批示将此报告印发中央一级各部委、各党组。
03
1960 年 5 月 11 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指示》。随后,全国各地很快掀起贯彻执行中央指示、推广万荣注音识字经验的热潮。
1960年6月1日至6月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简称“全国文教群英会”。
同时召开的还有十省市注音识字展览会。这场盛会彰显出党和国家对普及文化教育的重视,也展现出人民大众对扫盲识字的学习热情。
图:北京召开十省市注音识字展览会
在1964年开始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分之八十下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几年间,1亿多成年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扫除文盲工作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共和国的重大决策之一。它的参与人数之多、遇到问题之难、持续时间之久、结合社会生产之紧密、取得成就之显著令人瞩目。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