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必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评价,才能做出合符历史真实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否则必然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坑,为历史制造冤假错案。这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历史研究者都应该注意的地方。近几十年来,在对改革前的评价上,一些人一直带有严重的历史偏见,选择性地夸大或缩小前30年的历史。
昨天从平台上看到一个叫“万乐”的网民,在评价人民公社集体化时期这样说:
大集体生产队时期走的弯路,毋容置疑。农民千辛万苦。一年三百六十天,除去下雨天和下大雪的时候不出工,其它的日子是不停的劳动,出的是牛马力,得的是老鼠钱,甚至是连饭都吃不饱。
那个年代确实是出工不出力,白天干农活,晚上还开社员大会,一般以大队为主会场,村党支部书记讲一个小时,关于当前农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再有驻村干部讲一个小时,然后再分成以生产队为单位开会,队长再讲一个半小时的农活问题,有时讲火了,还声嘶力竭地骂人了。有时副队长再补充一些干活出现的问题。等着会议结束时已经晚上十二点以后了……。
看了这个微头条,不难看出这完全就不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所说的话,是受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影响而虚拟的文章。主要体现为两点,第一,他说的开会现象,不可能是天天要以生产大队集中开会的。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的集中开群众大会的现象是很少的。以我们这里的情况来看,要大队集中开会一般都是白天,不会安排在晚上。我是亲历者,一般生产安排的会议都是以生产小队自己决定。内容主要是生产安排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政治学习。偶尔有时要开到十二点,但绝不会天天如此。这明显是不真实的。第二,那个年代的农村集体单位的叫法,可以看出该作者既没有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又没有应有的历史知识。改革前的农村人民公社,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即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或说生产小队。人民公社时期没有“村”这个概念,这些都说明该作者是在搞虚构。从这到来说,没有经历又不懂历史的不要胡编滥造,以免以讹传讹,谬种流传。
这里要说的主要问题还是要针对该作者陈述的主要观点进行辩驳。该文的主要观点有三个,一是,他说的集体化走的是“弯路”;他的第二个观点是大集体“出工不出力”;第三个观点是累死累活,仍然吃不饱。他的这些看法,其实没有一点是新鲜的东西,是网络上一些否定前30年恨国党的惯用伎俩,该作者完全属于鹦鹉学舌般的人云亦云。
下面对该作者的这些观点分别谈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新中国农村集体化究竟是不是“走弯路”?
这个问题是近几十年来一些权贵、公知、富豪们形成的一个“共识”。新中国到底应该走什么路,怎样走?这是他们非议的根本问题。大家都知道,前30年,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最突出的特别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谁能说社会主义道路走错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体现就走集体化的道路。农村人民公社集体化是结束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私有制以后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怎么就成了“弯路”?按这种所谓“弯路”的逻辑,他们的意思就是只能一直沿袭几千年来的私有制走下去,就不是弯路了。
那么,我们从具体事实来看一下,前30年农村的集体化道路是不是属于走了“弯路”。我们只要简单回忆一下,新中国以前的农村是个什么样子就知道。中国历史以来,农村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因为天旱洪涝等,造成了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我们只要从网络上百度一下就知道了。而新中国这种现象大大改善了,是什么原因?是新中国组织起来的农民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兴修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修建了农田水利工程,同时整治了大江大河千百年来的水患。难道这是走了“弯路”?如果没有农村集体化时期走的这个“弯路”,现在农民也许仍然还是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有什么资格谈“吃饱饭”呢?集体化时期改变了农村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状况,为今天能够吃饱饭创造了条件,不但不感恩,而反过来指责是“走弯路”,完全是忘恩负义。
二、集体化真的是“出工不出力”吗?
“出工不出力”这是一些恨国党们自以为是用来诋毁集体化的一个有力杀手锏。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出工不出力”只是一些人为否定和诋毁集体化而编造的理由,也是一些当年的懒汉为自己开脱而制造出来的一种理论。事实上,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存在这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而恰恰相反,那个年代的农民在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下,整体来说,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普遍都是很高的,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偷奸耍滑的人磨洋工,但不能代表全部。只要有点脑子的人就会知道,如果没有那个年代的勤劳苦干,20几年时间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完全凭肩挑背扛,修建了八万多座水库,还整治了长江、黄河、辽河、淮河、海河等七大河流,新开垦农田近3亿亩,创造了当时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等等,是“出工不出力”能够做到的吗?那些说集体化时期出工不出力的人,你们以为你们很了不起,你们今天再用扁担锄头去试试,看看你们今天能够做出什么来?
你们可以批评你们的父亲一辈、祖父一辈以及曾祖父一辈有的别的错误,但你们不可以也没有资格享用长辈们创造的财富,你们也没有权力侮辱养育了你们,为你们的生存和发展付出牺牲,创造了基础的长辈。
三、实事求是地看待那个时候的“吃不饱”问题
“吃不饱”是这些人自以为是诋毁集体化最有力的武器。对这个问题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方法去进行具体分析。
实事求是的说,前30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今天的生活水平高是事实。因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和平环境里,社会财富的增长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多。所以,用现在与40多年前去比,是非常荒唐的。
说前30年都是“吃不饱”也不实事求是的。前30年真正挨饿的只有1959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以后逐步好转,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只是没有现在的较高水平的生活。从国家公布粮食数据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至于说集体化时期“累死累活”仍然吃不好,这其实很好理解,前30年要修建那么多水利工程,要搞那么多的基本建设,这些在短期内都是没有收益的,但是,没有那个年代的“累死累活”,今天能安享那个年代的发展红利吗?当年的老一辈建设者都无怨无悔,你们今天凭什么埋怨前30年呢?
再说,那个年代生产力水平本来就很低下,农村种地基本上还是处于原来的铁农耕时代落后的生产工具,劳动收益肯定会低一些。
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比如,战争的影响,前30年仅对外战争大大小小就发生了七次,打仗需要花费了不少的物质财富。再就是农业对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支援,对国防建设的支持等等,这些方面都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
正是上述方面,才为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国家工业化发展起来,生产力水平也就提高了。打败了外国的军事进攻,同时壮大了国防力量,现在就可以安心的发展经济了。还是前面说的那句话,你们还有什么权利和理由侮辱养育了你们,为你们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老一辈呢?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