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原名吴光珠,1921年10月生于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吴家村,原在红四方面军工作,抗战时期加入林彪、聂荣臻的115师,解放战争时期跟随刘伯承、邓小平的二野转战南北,建国后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4月,“杨、余、傅”被打倒后,由40军军长调任北京卫戌区第一副司令员,协助温玉成司令员工作。1970年6月,温玉成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吴忠升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后曾参与处置林彪叛逃、“四五”事件及抓捕“四人帮”及成员等重大事件。1977年9月,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1月被免职,3月被北京军区调查。1987年6月,北京军区党委最后结论:经审查,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吴忠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当年9月离休。1990年2月在海南因车祸去世,享年69岁。
纵观吴忠一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毛主席赞他“吴忠有忠”,以及参与处置林彪叛逃、“四五”事件、抓捕“四人帮”及成员等重大事件,此外,他在升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后,曾严厉处置殴打彭德怀元帅的李钟奇少将,此举同样获得许多媒体点赞。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58年,时任训练总监部综合计划部副部长的李钟奇少将因受到彭德怀元帅等人的错误批判,于1958年12月被降职下放到24军任副参谋长,后升任24军参谋长,并于1964年担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67年9月,在北京卫戍区批斗大会上,李钟奇因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心怀不满而殴打彭德怀。1970年7月,新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吴忠借口此事,将时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的李钟奇训斥近30分钟,责成其写出2000多字的检讨,除当众宣读外,还张贴于卫戍区布告栏内,供各级官兵阅读1个月。许多媒体对此高度评价,但吴忠此举果真没有瑕疵吗?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一是时间太远。李钟奇殴打彭德怀肯定不妥,但事件发生在1967年9月,李钟奇随即就受到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的批评,此时吴忠还是40军军长。事件既已发生,李钟奇又受到批评,加上李钟奇殴打彭德怀确因蒙受不白之冤,算是事出有因,理应到此为止。但吴忠在事件发生3年后的1970年7月,自己刚刚履新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再次提及并处置此事,显然有违情理,十分反常。
二是理由牵强。吴忠处置李钟奇是1970年7月,此时彭德怀元帅仍被中央调查,而且1967年曾被《人民日报》等央媒点名批判,他虽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元帅,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但1970年7月未被平反,身份比较尴尬,吴忠为他鸣不平,政治上是站不住脚的。另外,吴忠曾以12军31师师长的身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5月又担任全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其中是否与彭德怀有过交往并受到提携,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有过交往,会让人误以为他在借题发挥,为彭总公报私仇;即便吴忠与彭德怀没有交往,但1970年6月之前两人都担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的事实,同样会让人误以为他俩因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一职务竞争而势同水火,吴忠此时处置李钟奇是以势压人、借机报复,而殴打彭德怀仅是借口。
三是处置过激。李钟奇虽然有错,但毕竟是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吴忠关起门来批评他倒也无可厚非,但责令其写出2000多字检讨后,当众宣读并在卫戍区布告栏张贴1个月,显得非常过分,因为这会让年长吴忠8岁的李钟奇颜面尽失,今后很难在卫戍区开展工作,除引发李钟奇强烈的忌恨对抗外,不会有任何益处,而且,很多知内情、明事理的官兵未必真的会站在吴忠这边。
正如外界预料的那样,吴忠1977年9月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后,李钟奇便向中央提供了大量有关吴忠的举报材料,说他“欺压群众、与相关团伙有勾结,历史上不清白”,加上其他人的揭发,1979年3月,李钟奇返回北京接受调查,虽然1987年6月北京军区宣布他无罪,但毕竟受到8年调查,个中滋味外人很难体会,反观李钟奇,虽然没有升官,但早在1982年就以兵团干部身份光荣离休了。
1990年2月,开国少将吴忠在海南去世,享年69岁。
2003年1月,开国少将李钟奇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两人恩怨至此划上句号。(2023-8-22)
【文/时代尖兵,本文为作者投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