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1日电(记者蒋芳)记者1日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获悉,研究人员从日本征集到的侵华日军史料《步兵第五十四联队史》中,首次发现了日方关于新四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战斗记录。记录显示,八十二烈士在战斗中无人退缩,最后大部牺牲于白刃战。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人员胡卓然表示,中日两国史料的相互印证,还原了八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的战斗细节。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名官兵,在淮阴刘老庄战斗中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战后,第7旅重新组建第4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
据日方史料记述,刘老庄战斗发生在日军第十七师团1943年3月16日开始实施的所谓“六塘河作战”中。史料明确记录此次战斗是“为了有利于配合大东亚战争的统一作战要求”,“实施了以彻底扫荡共产党新四军的目标的六塘河作战”。由此可见,日军投入整个师团对苏北实施的这次扫荡,是为了配合太平洋战争发动后巩固后方的战略而进行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作战开始后,日军第十七师团第五十四联队第一大队经宝应泾河镇向北出击。在刘老庄附近,第一大队主力在战壕(实为敌后军民挖掘的交通壕)内前进,步兵炮小队带着伪军武装200人在平地上行军。当时有大雾,日军在壕沟内突然遇到新四军的坚决阻击。随后,日军步兵第五十四联队的主力也赶到了。
“日军一个联队有约3000人,是我军(82人)的30多倍,火力对比上更是敌我悬殊。”胡卓然介绍,在日军绘制的《刘老庄附近战斗经过要图》里,可以看到日军仅重火力就投入了联队的野炮中队、机关枪中队和大队的步兵炮小队。
战斗刚开始时,日军还“煞费苦心”地进行劝降,派出一个名叫“申得瑞”的汉奸翻译向我军喊话“抵抗是没有意义的”,“把武器扔到战壕外面的人会得到优待”,但回答日伪军喊话的是我军的枪声。
日方史料透露的细节显示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第一大队步兵炮小队向新四军射出63枚炮弹,几乎把携带的炮弹全部打完了。因为和新四军相比是严重浪费了弹药,炮兵小队长还挨了大队长一顿骂。
对日方史料的研究,还发现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我军在战斗中击毙了日军突击队长、第九中队长船越正大尉。胡卓然介绍,因为日军战时隐讳失败,这一细节并不为人所知。
日方史料还显示,新四军官兵最后几乎全部牺牲在白刃战之中。壮士们在交通壕里一直战斗到和日军拼刺刀阶段,没有任何人退缩,全部壮烈殉国。
关联阅读:
刘老庄连:血战到底,全连82人全部殉国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那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惨烈战争中,无数中国军人为国捐躯,涌现出无数战功卓著的功勋部队,他们的英雄气概彪炳史册,为后世之永远铭记。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抗战功勋部队英雄谱”栏目,以纪念那些为国献身的先烈们。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
这是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记载了我军战史上悲壮的一页。
1943年春,盘踞在淮海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向我苏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今江苏省沭阳县与涟水县间界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
在严峻形势下,上级决定以一个连的兵力,在刘老庄一线展开阻击战斗,迟滞敌人行动,掩护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人民群众安全转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
3月18日拂晓,日伪军1000多人追踪而来。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全连沿交通沟西撤时,日伪军一队骑兵突然从西南方向迂回而至。四连立即展开战斗队形,阻击敌人。当敌人进入四连伏击圈时,全连火力一起猛扫,敌先头部队一个个应声倒地,后续部队半天回不过神,丢下几十具尸体,四散逃窜。这场伏击战,四连无一伤亡。
敌人受挫后,立即指挥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向刘老庄迂回集结,形成合围态势。四连只有82人,且弹药匮乏,敌人有1000多人,光大小火炮就有百余门。为了牵制敌人,连队在刘老庄村北面一片开阔地,选择位置固守,并立即组织全连构筑工事和掩蔽所,做好迎接敌人大规模进攻的准备。
18日上午,敌人接连发起两次进攻,都被四连猛烈的火力打了回去。中午,四连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敌人又集中大量兵力轮番进攻,投入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火力一轮比一轮猛,但都以失败告终。下午2时,趁敌人暂停进攻的战斗间隙,四连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形成决议:为完成掩护撤退任务,放弃突围求生的机会,血战到底!
狡猾的敌人见进攻无效,就集中所有火力向四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炮声轰隆,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数百米长的交通沟转眼间被夷为平地,四连人员伤亡过半,连长白思才被弹片炸伤,一只手动弹不得,指导员李云鹏也负了伤。其他没有负伤的同志,饭未吃一口,水未喝一滴,子弹也快用光了。但四连勇士们凭着比钢铁还要坚硬的革命意志,牢牢坚守在阵地上。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傍晚时分,敌人停止了炮击。除了树枝燃烧的噼啪声,四周一片寂静,大家预感到一场恶仗即将来临。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全连剩下的20多人,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枪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当近千名日伪军冲至沟前时,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突然跃出,高喊:“同志们,杀!”“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和敌人拼了!”四连勇士们端起刺刀,和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四连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蜂拥而来的敌人提心吊胆地走进战壕,企图找到一点“战利品”,可是,他们不但没有抓住一个俘虏,就连一支完整的枪或一份文件也没找到。他们这才发现,誓死顽强抵抗的竟是新四军的一个连队。而就是这个连队,在刘老庄战斗中,全连82名官兵连续作战12小时,打退敌人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170人。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高度评价刘老庄战斗,指出:“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82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还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为继承烈士遗志,新四军第七旅旅部决定重建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满怀悲痛为烈士举行了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还挑选出82名最优秀的子弟补入该连。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英雄逝去,精神不死。从血战中一路走来的“刘老庄连”,始终高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之旗,坚持把优良传统作为建连育人、凝神聚气的传家宝,紧贴实战大力加强军事训练,按纲建连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努力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连队。
近年来,这支英雄连队先后出色完成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确山决胜”系列演习等重大任务,连队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9年被上级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2008年被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2009年在全国“双百”评选活动中,荣获“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称号,2012年和2014年两次被集团军评为“红一连式先进连队”,连队先后有5人次荣立二等功,23人次荣立三等功,12人光荣提干。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