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欣欣向荣,也有凋敝落寞,这就是我国乡村真正的现实。观察农村,要全面地去看,在政策制定方面更不能有所偏颇。
前些日子,去了南方农村采访。在两个村子里,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农村模样。
一个村里,看到的都是老房老屋老人,年轻人全部已经“出走”,有的远赴他乡讨生活,有的陪着孩子到县城上学去。留守老人们全部的闲暇时光就是枯坐电视机前,只有房前屋后来回觅食的小鸡,才能让人感受到些许生机。另一个村子,刚到村口就已经听到孩子们大声的笑闹,村子里面,房是新房,路是新路,各家各户都有年轻人在忙碌。虽然季节已过,但那满塘的荷叶和苗圃里的葵花,好像讲述着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用心地在经营着生活。虽然境况不同,但两个村庄都是那样的真实又鲜活。只不过后一个村庄的样子,于我们稍微有些陌生了。
描述如今的农村现状,恐怕人们惯常会想到的就是老龄化、空心化带来的落寞。也的确,这些年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源源不断地吸纳着乡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土地的收益不高,现实的生计压力,也促使着乡村里的有生力量离土离乡;城市的炫彩与华丽,城乡的区别和差距,更让乡里人不断萌生着想出去看看的愿望。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人口单向度的流动,使得为数不少的乡村里,就只剩下了老弱的守望。
但是,真实的、完整的乡村图景并非只有这样。试想,如果农村完全丧失了生产及从事各项事业的有生力量,新世纪以来粮食产量连续11年增长,很多乡村如今的美丽面貌,以及依然在不断推进的各项农村改革,又是如何实现的?阶段性的表象无法代表真实,这也就难怪,一位长期从事“三农”政策研究的长者如此忠告年轻记者,农闲时的乡村和农忙时的乡村景象肯定不同,观察“三农”问题,对农业的特点和中国的农情都要实事求是地、全方位地去看,不能以偏概全。
观察农村,要全面地去看,在政策制定方面更不能有所偏颇。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部分领导干部眼中似乎只看到了乡村里农民的离去,觉得既然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于是就乐得将有限的资金大多投入到城市,缺少“雨露”滋润的乡村只能日渐凋敝,城乡差距也愈发明显。也有部分地方干部眼见越来越多的农民离乡,就想方设法将剩余的农民也迁出去,打起了农民土地的主意。还有一些地方,深知一个完整和谐的社会生态,应该是城市和乡村都很鲜亮,也想要改变乡村的落后现实,但努力的方向却是将农村与城市的风格建成一个样,忽视了乡村本就该是个和城市不同的所在。如此种种不良倾向,在今后的乡村建设中都应尽力避免。
有欣欣向荣,也有凋敝落寞,这就是我国乡村真正的现实。那个满是孩子欢声笑语的村庄至今难忘。这个村子正是依靠有心的年轻人带火了产业,产业兴旺了生活,好日子吸引了更多能人回巢,才有了如今的生机勃勃。真希望更多的乡村能够走进这样的良性循环,也真心希望繁荣和生机成为每个乡村的美好模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