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始的题目是“吹捧莫言自取其辱”。
因为这句话被我反复提起过,显得俗气,就改了。
为什么吹捧莫言会自取其辱呢?
这完全是由他的认知缺陷导致的。
人的认知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一般来说,人的认知水平是由个人品质、知识储备及知识结构、思维方法、价值观所决定的。
莫言其人的个人品质如何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说《管磨子》,描绘了其人的品质特征。
用土话说,莫言喜欢“日白屁磨”。
文雅地说善于根据需要信口开河编故事。
这就是莫言人格的基本特征。
莫言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他小时候读书并不多,当然这主要是生活条件决定的不能怪他本人。他读的书主要是当时教科书(书报杂志)。别看他是山东人,如果他能够扪心自问的话,我估计他可能连《聊斋志异》都没有真正读过,因为那是文言的,莫言未必读懂。民间故事他也只是零零散散从家中老人和乡间听过一些。储备浅薄、内容单一。
知识储备和结构的童子功非常重要,奠定了人的发展的基础。
到了部队之后,莫言才算有了正规的学习经历。解放军是个大学校。莫言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但莫言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小说,加上自身善于“日白”的特质,形成了独特的“莫言式认知结构”——肤浅的知识储备+超能力语言编织却不愿意探究、思考事物本身的规律。
莫言的成长经历决定了莫言具有了很强的投机心理。投机所得到利益又强化了这种投机心理。为着渴望更多的投机成功,莫言的潜意识驱使着莫言要通过 “装”来掩饰自己知识不足的自卑。
从莫言的言论中,我们可知莫言对教育一向是持“反叛”态度。他拒绝甚至破口大骂教导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人。他从骨子里认为教育都是宣传、骗人。
《颁奖词》肯定了莫言的这种反教育、反宣传的精神。赞扬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
莫言反教育的特质决定了他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唯利是图成了他认知结构的骨干而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个投机者是不会顾念任何道德底线而只会见风使舵、攀高接贵、沽名钓誉。
莫言在获奖时卑躬屈膝的表现成了莫言人格的标准姿势。堪称Logo。
我们从他获奖感言、在日本的演讲、在台湾的演讲、急切想见到马尔克斯而精心构思“会面词”、关于写作动机的阐述、还没写个剧本就宣称自己是在莎士比亚故居发过誓、热心搞活人馆、两块砖墨讯等等一系列行为中也可以清清楚楚看出莫言的人格。
为了急切地标榜自己受到了外国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大师的真传,居然口不择言地说出了自己看到了雄性秋田犬(健硕的)而动情(觉得像被心仪的姑娘抚摸了一下),激发了文思井喷,建立起了高密东北乡小说王国。
如果不是莫言自己说,谁敢这么说?
如果不是有那本《感谢那条秋田狗》为证,谁敢相信?
要说骂莫言,有谁能骂得比这个更狠?
莫言创下了抹黑莫言的记录,达到了污蔑莫言天花板。
还有人不遗余力地去吹捧如此一个满嘴跑火车,靠“装”而不是靠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立身的“文学巨匠”,能不自取其辱吗?
2023年10月29日星期日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