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超过20万亿元,占全球1/3 4月13日,中航工业并购美国艾联,将为全球飞机制造商提供从零部件采购到集成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4月15日,中国南车收购全球第二大深海机器人供应商——英国SMD公司,中国轨道装备巨头从陆地潜入海洋; 4月28日,中铁建与尼日利亚政府签署尼奥贡州城际铁路项目合同,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标准…… 中国装备“走出去”,“好声音”频传。 “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新跨越让人振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深有感触。 曾有一段时间,提起重大装备,人们立刻想到“傻大黑粗”。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我国许多装备项目遇到了困难,拿不出值得骄傲的产品,更谈不上国际竞争力。深化改革、矢志创新,中国装备企业一路坚守,终于迎来收获季节。2014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超过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1/3,稳居世界首位。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在市场上得到应用,高铁、4G通信等在全球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随着竞争力的提升,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步伐更稳健。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6.8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品出口的56.8%。110兆瓦风电打开瑞典市场、铁路装备进入美国地铁市场、运12飞机实现对美国出口……一批高端装备成功开拓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装备“走出去”,不再只是单纯卖产品。以工程总承包、援建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走出去”的项目不断增多。不少工程机械、发电设备、航空制造等企业通过收购国外知名公司、建立境外工业园,布局全球,发展成为行业领头雁。 今天,中国装备加快“走出去”,底气更足。 “中国装备‘走出去’,优势体现在多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有关负责人说,其一,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比较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拥有了较为完整的系统集成能力。其二,中国装备在国内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市场的充分检验,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三,中国装备在价格、质量、总承包工期、维保服务方面的优势明显,性价比高。其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在提高,在国外建立起大量的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能够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商机、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中国已是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投资增加,‘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必然会带动更多装备‘走出去’。”这位负责人表示。 “走出去”,互惠共赢
既能拓展我国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合作各国加快发展 “中国的大型装备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既是有效增强我国比较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说。 我国的一些重大装备项目,在总体设计和布局时,着眼的就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是希望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装备类中央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打造一流跨国公司,一直是其发展目标。而要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企业必须“走出去”,到国际上去争取项目、拓展市场,让与装备相伴的服务、标准同步“走出去”。 “中国装备‘走出去’,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有助于营造出口新优势。”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他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与老牌装备企业同台竞技,将直接给中国企业以压力,促使企业提高技术、质量水平,继而提高装备业的整体竞争力。当前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融资等成本上升,部分传统加工业的优势在减弱,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既能够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合作各国加快发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 当前,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等一些国家,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面临老化问题。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工程机械等装备质量上乘、性价比高,具有很强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在许多国家受到欢迎。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既能助所在国经济腾飞,还可服务于全球经贸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中国装备已在一些高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我国高铁、核电等装备,技术水平先进。许多国家有这方面的需求,“走出去”完全可以共赢。 合作—共赢,好势头已初步显现。国家发改委4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在钢铁化工、机械、有色等产业领域进行深度对接,已签约28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30亿美元,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走出去”,还要走得好
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不能停留在“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向中国企业转达一句话:你们可是要尽力啊!”对外推荐中国装备的李克强总理,托记者带话给装备企业。 中国装备的总体实力无须置疑,但要在“走出去”的同时走得好,还需强身健体练好内功。 中国装备,要在高端“大合唱”。 重大装备走出国门靠什么拼过对手?当前的一大优势仍然是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做到这点很不容易。然而,未来中国装备要想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必须更多地进军高端市场,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显身手。“高铁、4G这样的高端装备,在中国全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还比较低。还有一些中高端装备产业,在少数关键部件上还依赖他人。甚至工程机械中的液压、电控、变速部件,有不少还需要进口。中国装备企业仍需下功夫提高技术含量,加强科技创新,进而提高附加值,才能画出微笑曲线。”左世全说。 中国装备,要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品牌。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高低也影响着企业开拓新市场的难度。像美国GE、德国西门子这样的在全球响当当的装备业名牌,我国还比较少。华为、南车等企业在国际品牌塑造上也只是刚起步。有关专家认为,中国装备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含金量,尽快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的国际品牌。 中国装备,要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更多装备“走出去”,意味着更多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走出去’也要实现转型升级,构建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条,联合‘走出去’。企业要由产品‘走出去’向产业技术、服务、资本相结合‘走出去’转变,要由价格等比较竞争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黄丹华表示。在她看来,中国企业要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中,多学习其国际化经营理念,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国际市场规则。企业也要提升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履行好社会责任,提高本土化率,树立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铁路、电力、通信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不能停留在“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重大装备“走出去”,正是打造新支柱、开拓新空间的重要机遇。 (本文章摘自5月11日《人民日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