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零首付免息购金融助力汽车消费升温

字号+作者:记者:向家莹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4-1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零首付免息购 金融助力汽车消费升温'...

小米首款车型SU7与四家银行合作,提供首付低至15%、期限长至60期的分期产品,面向员工更有1.6%的超低贷款费率;特斯拉本月初首次推出了“0利息”分期购车的优惠政策,六家银行背后“撑腰”;理想汽车与八家银行合作推出1-5年期、年化费率1.99%的购车方案……作为本轮促消费、扩内需的重点领域,汽车金融已成为银行信贷投放“必争之地”。RSB品论天涯网

提振汽车消费,离不开金融“助攻”。当前,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优惠贷款已成为常见模式。除此之外,银行还通过发放专属产品、打造汽车金融供应链、推出以旧换新政策等多种方式发力汽车金融。伴随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放宽汽车贷款政策,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汽车金融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RSB品论天涯网

伴随SU7的爆火,小米汽车官网表示,为减轻客户购车压力、扩大购车选择,小米汽车金融服务为SU7全系车型提供限时金融优惠方案,即提供首付低至15%,期限长至60期的分期产品供客户选择。目前,合作机构包括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RSB品论天涯网

“现在人们买车时‘货比三家’,不只挑选品牌和车型,也会综合考虑相应车贷的性价比和便利度。”北京草桥一4S店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RSB品论天涯网

事实上,不只小米汽车,小鹏、蔚来、理想、问界等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也与银行联手上线过类似金融优惠方案。小鹏智选分期服务与六家金融机构合作,分期购车可实现折算年化利率在6%以下;问界汽车与中农工建四大银行以及东风汽金等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最低首付15%,期限长至60期的分期产品……汽车销售“战局”已经从产品性能、续航、价格等方面蔓延至金融信贷服务。RSB品论天涯网

随着居民消费意愿回升,叠加扩大汽车消费政策鼓励,汽车市场正处于稳步复苏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RSB品论天涯网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看来,汽车金融是汽车流通的助推器。“汽车金融一方面为汽车流通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充足弹药,全行业汽车消费金融渗透率已达到65%至70%,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他表示。RSB品论天涯网

汽车金融服务也成为当下银行重要发力方向。例如,招商银行打造“e秒购车”绿色金融产品,与新能源汽车门店共同为客户提供进店至交付、上牌的一站式服务。中信银行透露,该行汽车金融业务将汽车供应链视为统一有机整体,2023年汽车金融合作客户数8023户,较上年末增长15.57%。RSB品论天涯网

“从去年6月份起,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就推出了以旧换新政策。”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即将结清新车贷款或有置换新车意向的在贷客户,新车客户经理会向其发放一张新车贷款利息抵扣券,抵扣客户置换车辆办理的新车贷款产生的利息。RSB品论天涯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消费、扩内需的大背景下,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汽车金融潜力将进一步释放。RSB品论天涯网

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4月初发布的《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及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都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可以按照所购车价格全额发放贷款。这也意味着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可达到100%,合规的“零首付”购车成为可能。RSB品论天涯网

“放宽汽车贷款对于汽车市场以及整个消费市场来说都是重大利好,大大降低了居民的购车门槛。这意味着,未来一部分消费者买车可能获得全额贷款,消费需求将更加旺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RSB品论天涯网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金融机构应继续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丰富汽车消费金融产品类型,促进汽车消费金融更加普惠化,“例如可以配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二手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专属贷款产品,更好满足客户需求。”RSB品论天涯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达2.5万亿元。中诚信国际判断,2024年在汽车市场持续复苏的带动下,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RSB品论天涯网

(责任编辑:刘朋)RS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