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文化消费市场正呈现出相当可观的发展潜力。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金额2904元,增长17.6%。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一些融合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爆款”多有问世。
与此同时,一系列利好政策也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政策明确提出,注重利用新技术发掘中华文化宝贵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要通过产业融合、提高消费便捷程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等一系列举措,优化制度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为激发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创造条件。
不过,制约文化消费扩大升级的因素仍然不少。比如,高质量的原创性、高附加值、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消费存在“符号化”“娱乐化”倾向;数字文化产品认定标准和产品评价体系还未建立,数字演艺等文化商业生态尚未形成;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依然存在;等等。未来,应抓住这些关键问题,把精品内容生产作为高质量文化消费的根本,不断扩大优质的文化供给。
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在多元主体之间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责任约束机制,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奖励补贴等方式,鼓励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激励从业者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制定和推广数字文化产品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网络文化消费监管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交易会、博览会、文化消费综合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为促进文化消费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增强创新动力。促进文化产品与人才、科技、产权、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降低文化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数字技术同影视创作、动漫设计、游戏开发、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延长和拓宽产业链,打造沉浸式体验型文化消费新模式。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积极探索文化市场资本运营新模式,吸引各类优质资本投资文化企业生产运营。培育壮大文化创意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开发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化产品,以及进行产业化生产与价值传播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韩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