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冬季达沃斯论坛)近日发布《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称生活成本危机是未来两年内全球面临的最大短期风险。
“生活成本危机”是指全球高通胀导致物价上涨,居民收入没有跟上物价上涨幅度,继而导致一系列问题。欧美国家一直存在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表现,当高通胀、高利率、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叠加时,就会从繁荣转向衰退。高通胀、低发展是经济衰退的主因,衡量通胀水平的指标是通胀率,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是人均GDP,但欧美国家一般使用失业率作为衡量指标。
以美国经济为例,当前美国处在一个转折点。一方面,美国通胀率高企,这其中既有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局部因素,也有美国脱离全球化的主观政策失误,更有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美国当前失业率还不是很高,说明低水平发展期还没有到来。但工资水平跟不上通胀率的矛盾凸显,且随着美联储加息、资金成本抬高而最终影响到实体企业的运行。换句话说,2023年美国很难保持低失业率。
如果将美国经济周期划分为复苏、过热、滞胀、衰退四个阶段,那么当前美国正处于由过热逐渐转向滞胀的阶段。2023年上半年美国的通胀将持续处于高位,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提升是必然,预期经济衰退将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这并非经济学家杞人忧天。近期,包括美国金融机构前官员、投资机构、美国行业协会及中型企业高管在内的多个领域人士普遍表示,美国经济今年将进入衰退期,另外由于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效应,美国人在2023年上半年可能会承受 “很多痛苦”。
经济界对2023年全球高通胀率和低发展率的情况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将高物价和低工资水平结合起来,就是“生活成本危机”。如何对抗“生活成本危机”?其实只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效降低通胀,且不伤及经济基本面,也就是就业;二是降低失业率,提高收入水平,且不助推通胀。
这两个目标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是无解的,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展示了自己的解题方案:
其一,增强经济新动能。新动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经济,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经济。信息经济本身不会加剧社会通胀。比如网约车司机和外卖员,他们属于服务层面,不会加剧资源消耗,但能够提供经济增量。另一部分是新产权物品。有一种说法,称房地产吸附货币,从而降低通胀率。这种说法正确的方向应是,产权物品吸附货币流动性,比如专利、艺术作品等知识产权的火爆,能够吸附货币流动性,且减轻通胀压力。
其二,强化供应链。通胀率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不平衡,尤其是上游原料产业出现短缺后容易向下游蔓延,这也是为什么说俄乌冲突是本轮全球通胀的导火索,因为俄罗斯产能源,乌克兰产粮食。而导致欧美国家通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疫情,工人染疾导致出勤率不足,人力资源短缺,影响到供应链供给,产出不足导致通胀。可以看到,保供给是维持低通胀的重要手段。
其三,财政、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定。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一贯保持稳定性。2022年财政货币政策都有较大的发力。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预期内需不足的情况将有所缓解。2023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其四,提高收入水平。通胀不可怕,可怕的是通胀的同时购买力没有提升。物价涨工资不涨,最终会破坏需求,从而导致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所以让收入水平超越通胀水平是对抗通胀的有效手段。一般存量思维下,收入增长可能伴随通胀上升。如何在不提升通胀的情况下提升收入呢?需一手抓教育,提高从业者的产出水平;一手抓经济,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就业高位,这些高收入高附加值岗位能充分利用人才,而不会消耗太多资源。
从2022年的数据看,我国通胀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持续保持低水平,中国经济也是全球最健康的,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后我们可能也会遭遇“生活成本问题”。中国经济韧性强,尤其是制造业发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商品过剩导致低通胀。但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复苏预期,社会需求正在扩大,很多情况都将随之改变。因此,对今后经济走势的预测也应与时俱进。(作者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