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头看我们的一线城市,人均收入仅为当初东京的1/3~1/5,可房价基本上已经与东京房价泡沫鼎盛时期接轨,那么未来一线城市房价继续飙升的空间和动力在哪里?
南京告急、深圳告急、上海告急……同胞们披星戴月,不顾困难,勇敢冲上前去,哪怕机会再渺茫,也要为之挥洒汗水;哪怕目标再高远,也要为之奋力一搏。
这次第,怎一个英勇了得。
可惜,在股市跌落悬崖的年代,这样的威猛,只能用在,买房子上。
一骑绝尘的楼市,在这个春天的几个南方城市,掀起热浪。房价攀升之外,那些动辄上千万的房子,动辄一天卖掉几百套。售楼处的人满为患传递到交易中心,一线城市的热情传递到全国,然后发现还是只有一线城市如此热情。
这样的浪潮涌向何方,侠客岛无从知晓。不妨把一些颇有启发的观点集结于此,供你参考。
知日派·悲观
在一篇广为流传的“雪球”文章里,作者“天涯路”以详实的数据对比,试图证明如今的北京房价有多疯狂,泡沫有多可怕。
论证非常直率,抄录如下。
很多人都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和股市出过一次大泡沫,很多也听说过“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故事。但是,90年代日本房地产最疯狂的时候,东京的普通住宅到底有多贵呢?
1990年,日本房价最疯狂的时候,东京圈(相当于北京)的人均年收入为694.1万日元,(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9万元)。
使用面积75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精装修)的中高层住宅(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距离圈十公里以内(大概相当于北京5环以内)的均价为39万*18.7=729万元,折合7.29万元/平方米。
距离圈20~30公里均价(相当于北京5环~6环均价)为39万*8.95=3.65万元/平方米。
要知道这可是在日本经济最鼎盛的时代,人均收入达到39万人民币,最疯狂时期创造的房价最高值,此后东京房价地价一路下跌,最多时跌幅70%,直到现在,26年以后,东京房价也仅恢复到当初高点的50%左右而已。
回头看我们的一线城市,人均收入仅为当初东京的1/3~1/5,可房价基本上已经与东京房价泡沫鼎盛时期接轨,那么未来一线城市房价继续飙升的空间和动力在哪里?东京房价泡沫破灭后跌了70%,我们的一线城市呢?
而对于如今的情况,也有着直接的对比。
悉尼,房屋均价65万澳元每套,大概相当于300万人民币/套。人均GDP约7万美元。
纽约,曼哈顿(类似北京二环以内)公寓均价96万美元/套,相当于6~8万人民币/平方米,纽约人均GDP约10万美元。
伦敦,公寓均价35万英镑/套,相当于3~4万人民币/平方米。伦敦人均GDP约7万美元。
香港,房屋均价约为10万人民币/平方米,人均GDP约为4万美元。
北上深现在房屋均价3~5万元/平方米,人均GDP1.6~2.2万美元。
目前国内北上深这三个一线城市的房价,从绝对值上看,在主要大都市中,已经超过东京等其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房价水平,与伦敦,纽约,悉尼,新加坡等国际顶级大都市房价已经基本看齐,仅次于香港。
而我们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大概只有上述发达大都市的1/4~1/6左右。如果按照房价收入比计算,深圳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30,为全宇宙最高。
与他类似悲观的,还有一位叫齐俊杰的金融从业者。他的核心论据,来自房地产市值与GDP的比值,论证也非常直接。
国际上房地产泡沫一个重要的指标,叫做房地产市值与GDP的比值,也就是说如果房地产的市值过大,远远超过了GDP那么就是泡沫了,美国比较敏感,一般房地产市值超过GDP就算泡沫了,长达近100年的历史中,只要这个比值超过了100%,就要小心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这个比值上升到了172%,酿成了巨大的金融核爆,到了今天美国的这个比值仍然还有128%,所以这个风险到今天依然存在,美国未来一段时间如果经济重回衰退,那么房价跌也并非不可能。
再说日本,这是一个保守的东方国家,跟我们其实很接近,所以他们把泡沫憋的很大,当年日本泡沫破裂的时候,房地产市值是GDP的2倍,也就是比值到达了200%,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在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从1991年到1997年房价上升4倍左右,若从1985年房地产市道复苏算起,到1997年时房价已上升了9-10倍。
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楼价一路下跌,至2003年中,下跌了70%左右。据说当时香港居民的损失就远远超过了香港的GDP,如果反推楼市的市值,那么房地产总市值比GDP至少应该在150%以上。那么现在大陆的房地产总市值/GDP是多少呢?美国做空大师詹姆斯·查诺斯给算了一笔账,说至少在300%-400%左右,那么话说我们房地产的核爆能力应该是日本的两倍,美国次贷危机的3-4倍。我们的算法其实差不多,按照人均居住面积30平米计算(北大的报告家庭平均居住面积116平米),平均房价就算6000元,房地产的市值已经高达234万亿,中国GDP是67万亿,算下来这个比值是350%。
国情派·看好
实际上,看好一线楼市的观点,在当下应该是主流,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很可能都持有这样的观点。所以这部分我们少选一点,不代表这种观点的市场小。
来自中泰策略的罗文波团队,就直接回应了上面的一些论点,认为房价国别比较的准确度不高。
房价作为宏观指标变量不存在合理的国别比较,只能提供部分参考价值。正如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时非银债务GDP占比为210%,1990年日本房地产崩盘时非银行债务占比为195%,韩国1998年金融危机时此指标为152%,硬性的拿中国一线城市与香港、纽约房价绝对值的数据类比来判断房价的方式可能值得商榷。长期来看这种结果即使合理,也不代表房地产短中期没有周期性波动。
这个团队还认为,房价上涨相对环境来看,并非高得离谱。
房地产市场作为一种资产,价格上升一部分是受到供求关系影响(2012年之前全国,2012年之后的一线与部分二线),一部分原因是货币现象。供求关系良好时,金融属性可以放大供求失衡的程度,导致价格大幅上涨(目前的一线城市),供求关系恶化时,可以抵消金融属性(目前的三四线城市)。大家现在讨论最多的是房价涨幅的绝对值,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供大家参考。1998年至今为期,城镇非私营部门平均工资增长7.5倍,北京月最低工资标准增长5.5倍,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增长6.2倍,同期M2增长13倍。如果你觉得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价格涨得比上述几组数据更离谱,那么的确有大问题。否则,可能就是呵呵。
所以,结论就是,只要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一线房地产价格拐点难现。
温州派·迷惘
之所以把温州炒房团单独拿出来,是因为在这几年的房地产浪潮中,他们是真正的弄潮儿。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线操作者手持真金白银,他们的观点难言正确与否,但具有特殊的价值。毕竟,相对他们来说,即使很多经济学家也没有在切肤之痛中分析过现状。
来自《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显示,这次温州炒房团丝毫没有出现之前经常见诸报端的疯狂举动。
“目前,温州炒房者趋于理性,对上海等热门城市板块还没有明显的买入迹象,就算有部分人在深圳等地买房,也是在这波火爆行情未起之前。”作为温州一个比较有名的炒房团团长,陈中(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市场预期如何,他们现在也还没有底气。
当然,首先要排除一项干扰因素,那就是他们手里还有没有钱。数据显示,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温州大本营,千亿资金正在“休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温州全市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达4944.16亿元,接近50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6.28亿元。
如果按照温州全市常住人口915万人统计,人均储蓄存款5403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万多元,创历史新高。“储蓄大量回流至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居民个人投资渠道还不丰富。”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
而在去年同期,A股上演了“火爆行情”,其背后,则出现温州资本的涌动。
据温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统计,2015年一季度,温州融资融券期末余额78.21亿元,占托管市值1649.29亿元的4.7%。同期,温州全市证券交易额同比上涨249%,占全国总交易额1.94%。
哦,千万别忘了,以前他们是怎么玩的。
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飙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
此后,在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炒房团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同时,另一支炒房团前往杭州。随后几年,约2000亿元温州的资金投向各地房地产,其中北京、上海两地集中了1000亿元。
此外,温州资本还先后大举进入杭州、青岛、重庆、沈阳等城市。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一时间,“温州炒房团”广为人知,备受关注。
官方·降温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虽说已经是1月份的情况,还是能让人看到火热的迹象。
2016年首月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至25个,占比超过30%。
数据显示,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仍是领涨全国房价14个月之久的深圳,与去年同期相比暴涨52.7%。上海和北京分别以21.4%和11.3%的涨幅紧随其后,广州房价的同比增幅也超过10%。
当然,到了二月,情况如你在媒体中所见。而这些房价飙涨的城市,政府纷纷表达出了降温的意愿。
上海是这样的——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会见韩国经济副总理时表示,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上海与许多国际大都市一样,始终面临着人口、交通、环境、住房等共性问题的巨大挑战。特别是住房问题,商品房是特殊商品,需要我们始终高度关注,及时发布全面客观的权威信息,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市场预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南京是这样的——
1、一次性供应量少于3万平方米或领不到销许,坚决遏制“捂盘惜售”行为。
2、加大土地供应向高地价“说不”,溢价率超45%调竞价方式。
3、维护买房人的知情权,多种举措抑制开发企业透支房价预期。
深圳是这样的——
深圳市市长许勤在年初时表示,深圳房价涨得太快,与其他城市不在一个步调上,市政府正在研究调控政策,确保房价处在合理区间。2月24日,市住建局局长杨胜军出席活动时表示,政府正在研究措施调控房价,同时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2月26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乔恒利表示,深圳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控制投机需求。
编辑/嘲笑无忌在四线城市买不起房子的司徒格子。
他自己也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