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等主办的第八届药品安全合作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联合共守,发展共赢”。来自医药卫生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基层医疗和社会药房负责人、医药企业负责人等各界医药相关方,围绕医药产业链药品安全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届药品安全合作联席会议主席、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邵明立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药品监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提升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在国家政策的引领支持下,各级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完善监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今年,国务院布置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通过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大领域的改革,旨在通过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政策的统一、共享、联动,确保医疗服务的能力和高效,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宇在“新质生产力与卫生健康”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影响深化医改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包括维护公益性和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些关键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疗的机制尚未建立,改革的协同性系统性不够等。他指出,医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新产业,医药产业如果与人类生命周期能有更好的结合,将会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药安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肖小河教授提出中药新安全观,呼吁客观看待中药安全形势和问题。他还提出要基于底层逻辑认知创新,破解中医药有效性评价难题。
药品监管制度的改革大大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一部部长耿莹表示,创新药研发工作的全面提升与发展,与科学监管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不断优化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她指出,以患者为中心(PFDD)的药物研发理念成为药物研发的核心指导思想,药监部门始终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作为药物研发的引导方向。尽管未来面临的挑战重重,但在有力的政策支持、日益增强的科技创新实力、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庞大的患者群体、亟待满足的临床需求、快速增长的药物研发领域和市场、锐意进取的监管体系改革下,我国的创新药物研发依然充满机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公安部“公安食药环科技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春雷教授,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大数据管理处副处长刘洋,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姜江,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江滨等专家学者做了相关主题报告。
药品安全合作联席会议(简称PSM)是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等32家单位联合发起,自2012年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药品安全相关教育、调研和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郭文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