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上千,现在只要两位数!两位数抢名酒,今天就是给大家送福利”“这酒只有少数人喝得到”……某“特供酒”直播间里,网民在主播推荐下,纷纷被带节奏。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特供酒”销售环节已由线下转向线上,借助直播带货的蒙骗手法娴熟隐蔽。
经典小品《打工奇遇》里有一段名场面:“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台词中的宫廷玉液酒就是二锅头兑白开水,假得不能再假,“特供酒”也是如此。假如“特供酒”能张嘴说话,它一定会告诉你: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因为所谓的“特供酒”压根就不存在。国家相关部门早在2013年就下发通知,要求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尽管如此,依然有人对此坚信不疑。就在前不久媒体还报道了一个案例,某地造假窝点被查获的各类假酒就有二十九个品种、两万多瓶,估算总销售额八千多万元,背后买家有多少可想而知。
假“特供”为何在今天还是那么“吃香”?一曰话语陷阱。直播售卖的“特供酒”通常套路满满。比如,“出口版贵州茅台,大使馆高级别交流活动指定用酒”“人民大会堂珍藏国宾专用酒”等,总之就是怎么唬人怎么来。进入到直播间,主播还会神秘兮兮地告诉你:“市场上都没有,我是内部人士我有特殊渠道”“不是你抢不抢的问题,是你抢不抢得到的问题”。价格美丽,故事又讲得有板有眼,让人浮想联翩,一些买家就这样醉倒在这些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上。
二曰特权迷恋。“特供酒”醉人之处不在酒,而在“特供”。“特供”两字一出,就天然意味着尊贵、神秘、稀有、高人一等。如果能在饭局宴请、请客送礼的场合掏出一壶这样的酒,品上那么一两口,那就是某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足够让人心驰神往。在一些人眼中,只要能和权力相关的东西沾点边,哪怕是来路不明也让人高看一眼。至于它真假如何、口味怎样,反倒成了次要的。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这类酒刚好投其所好,满足了他们畸形的消费需求。
让“特供酒”彻底下桌,相关部门必须从源头到终端多管齐下打击治理,平台作为“特供酒”直播、交易的渠道亦责无旁贷。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从观念层面对“特供酒”祛魅,破除一些人的畸形权力观。倘若买家不再迷恋于此,那些“特供酒”自然就会失去市场。
(责任编辑:施晓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