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炯强
今年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惊奇地发现,大学突然冒出许多人工智能专业。
西南某名校就宣布:2024年取消31个招生专业,诸如表演、保险学、电子商务、纺织工程等等,取而代之的5个预备案专业,三个冠以“智能”,什么智能信息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高校兴办如此之多的“智能”专业,有师资保障吗?能引领学子进入AI技术前沿吗?
作为国内涉及AI技术的顶级学府,复旦大学此前宣布,一两年内要引入100门人工智能课程。即使如复旦大学,拥有计算机、数学、生物技术等雄厚实力,亦言AI课程正在逐步完善中,教师皆要边教书边自我学习,何况其他学校?
诚然,各行各业与AI相融,乃大势所趋。在传统学科、传统产业中加入AI理念,势在必行。但如若由此而荒废学校数十年的积累,就AI而AI办学,便有过犹不及的意思了。说实在的,很多院校未必有撑起AI教学的师资及实力。
不只高等教育如此,如今不少产业亦有AI热潮滚滚而来之势。据悉,去年Chat GPT发布不到半年,我国就诞生了79个基础大模型,几乎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人工智能企业和知名理工类大学都参与其中。
然而,AI的发展尚面临伦理、人文等诸多因素的考量,其相关产业本身也潜藏着高风险、高亏损,应当引起警惕。
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曾大声疾呼:“无人汽车、无人飞机、无人商品、无人酒店、无人银行,人呢,人上哪里去了!”当今社会,人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难道科技还要拉大这个距离?
所以,面对AI,切莫“一哄而上”。
(责任编辑:佟明彪)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