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青岛7月1日讯(记者 郭文培) 一直以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都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再次提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究竟应该怎么做?如何精益化运营?朝着哪些方向努力?在6月28日-30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医院运营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交流。
精益而行,逐高而进
“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是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的主要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何锦国表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在促改革、增效益、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公立医院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二是强化预算、成本、绩效、内控管理意识,将经济管理各项要求融入医院核心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各环节,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三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益导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现社会效益和服务效能最大化。四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度措施,防范各类风险,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条件。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医院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总会计师协助做好具体工作,各分管院领导对具体工作分工负责。全院调动、全员参与。同时,配备具有财务、审计、人事、医疗、护理、物价、医保、信息化、工程技术等知识背景的人员担任运营管理人员。通过推行运营助理员、价格协管员等辅助临床业务科窄加强管理。”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经济管理处处长蒋长兴看来,公立医院运营管理需要有领导机制和专业队伍。同时要要高度依赖信息化手段,改变人的习惯性的、自我的、个性化的管理行为,并逐步向规范化过渡。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是设施条件高大上,不是技术设备高精尖,也不是业务开展快多全。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越对越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卫生经济》第七届编委会主任委员付强提出,要打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组合拳”。一是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二是扩大需求的组合拳,三是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卫生经济》第七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许树强则表示,公立医院发展要做好四方面的创新,即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尤其在模式创新方面,要发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青岛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提出了公立医院新质生产力培育四要素,即高水平学科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高层次科教创新、高效能精益运营。医院建立并完善精细化运行控制机制,实现对医院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绩效考核、信息反馈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监测,优化资源使用,提升管理效能,进而推动精益运营和高质量发展。
“精细化运营管理,赋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提出,高质量的教学、医疗、科研、管理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建设的重要抓手。优势专科特色、卓越人才培养、原创性诊疗技术、卓越医疗效果是世界一流医院专业能力的共性,华西医院在这方面也在不断探索。
“三医”协同,推动发展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营管理中也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主,助力医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医改重点任务里也有相关工作安排。会上,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应该“三医”协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一级巡视员(主持工作)、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洪彪说。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方传龙表示,要深刻探究“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深刻把握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路径,深刻洞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律,打造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医院运营管理学术交流平台。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明介绍,山东省将公立医院改革纳入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强体系、强队伍、提能力、提质量、优管理、优服务,进一步加强重大政策机制攻坚,深化“三医”协同。
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原副司长段政明看来,医改到目前经历了“三医”各改、“三医”联动、“三医”协同三个阶段,医保对医改发挥了支撑性、引领性、监管性作用,深化医改要找到各方利益平衡支点,通过政策协同、管理合作、利益融合实现改革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韩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